至于为何战场就在姑苏一带,慕容复却要待上几天才回燕子坞呢?
原因无他,只因姑苏一带的武林中人几乎被叶枫杀绝,这几日慕容复一直忙碌着安排自己的手下,趁此机会侵占那些人的地盘。
虽然慕容复已计划前往中亚发展,但,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白白得来的地盘,自己又怎能放弃?
转眼间,小船已抵达参合庄码头,距离码头尚有十丈之遥。
慕容复脚下轻轻一点,整个人如飞燕般跨越十丈距离,稳稳地落在码头之上。
包不同的风波恶见状,连忙来到慕容复面前,躬身行礼道:“公子爷,您回来了?邓大哥和公冶二哥呢?”
至于为何包不同和风波恶会在曼陀山庄之中,此事说来话长。
慕容复深知,此次伏魔大会多半无法成功诛杀叶枫。
那些妄图对付叶枫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毕竟,叶枫的强大,慕容复可是心知肚明。
在尚未踏入宗师境界之前,叶枫便已能轻松压制自己。
如今,叶枫已然突破宗师境界,其强大程度更是难以估量!
正因如此,慕容复留下包不同与风波恶二人看家,自己则带着邓百川和公冶乾二人前往,一是观看此次的除魔大会。
二是让邓百川与公冶乾二人去接收那些无主的地盘。
虽然对于慕容复的决定包不同,和风波恶两人还是不满意。
毕竟他们两个是什么人,一个喜欢打架,一个喜欢惹事。
但是这件事情对于慕容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成功拿下那些无主地盘,那么慕容家的产业便会急剧扩张。
到时候源源不断的钱财就会流入慕容家,让他们造船计划更加顺利。
在参合庄那庄严肃穆的会议大厅之中,慕容复、包不同以及风波恶三人端坐于大厅之内。
慕容复刚刚落座,包不同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道:“公子爷,此次大战究竟情况如何?”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好奇。
尽管他早已得知此次除魔大会以失败告终的消息,但对于具体的失败过程,他充满了疑问。
他急切地想知道,叶枫究竟是如何在上万名武林高手的围攻之下,成功地将这些人击退的。
慕容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此次大战,叶枫的实力远超我们的预料。”
上万的武林中人如潮水般围攻而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个身怀绝技。
其中不仅有先天境界的强者,甚至连宗师境界的绝世高手都有十数人之多。
这些人全部身着黑衣,他们乃是六扇门中的强者。
听到慕容复的话,原本静坐一旁,默默听着慕容复与包不同交谈的风波恶,满脸震惊之色。
风波恶手一抖手中的茶杯,叮当一声落地,碎片四溅,忍不住失声惊呼:“十几名宗师境界的强者也参与其中!”
慕容复沉重地点了点头:“不错,叶枫的强大的确超乎了我的想象。”
“面对十几名宗师强者的围攻,他竟然游刃有余,仅仅只是受了一些轻伤,便将那十几名强者的功力全部吸干。”
慕容复的声音中充满了不可思议,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再加之那上万名的武林中人,被叶枫斩杀了数千人,而他也吸收了数千人的功力,如今的叶枫,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境界,不知强到了何种地步?”
包不同和风波恶两人对望一眼,全是露出一抹庆幸之色,还好如今,自家公子爷与叶枫,不再是死敌。
不然的话,面对叶枫如此强悍的对手,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行事。
慕容复站起身来看向包不同与风波恶:“包三哥,风四哥,如今邓大哥与公冶二哥正在大肆鲸吞那些死去的武林中人的地盘,你们二人即刻出发,就证实了一下那些与我们争抢地盘之人。”
包不同和风波恶对望一眼全身露出一抹欣喜之色,随即站起身来:“公子爷,属下立刻出发!”
言罢,两人欢欢喜喜的出了议事大厅。
虎丘山除魔大会,最终以失败收场的消息,如瘟疫般迅速向周边扩散。
叶枫孤身一人斩杀宿迁武林人士的事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四方。
辽国,上京皇宫的御书房内,一名小太监神色慌张地匆匆跑进。
他见到耶律洪基正在全神贯注地处理政务,赶忙跪地叩头,口中高呼:“奴婢参见陛下!”
耶律宏基闻声抬起头,放下手中的奏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何事如此惊慌?”
小太监不敢怠慢,连忙将手中的一个小竹筒高高举起,颤声说道:“陛下,此乃大宋潜伏之人送来的飞鸽传书!”
耶律洪基一听说是来自大宋的消息,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欣喜之色。
“大宋的消息,你还在等什么?快快传上来!”
小太监点了点头,随即向前几步将小竹筒递给了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竹筒,仿佛它是稀世珍宝一般。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竹筒,目光急切地投向里面。
只见竹筒之中,一张小小的纸条静静地躺着,上面简略地写着“虎丘山除魔大会”的细节。
叶枫在除魔大会上,斩杀了数千名武林中人,导致除魔大会彻底失败,此时大宋武林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东京的方向传来了最新消息,宋帝赵熙以及太后高氏已经决定,调回部分边军来守卫皇都。
见到纸条上所写的内容,耶律洪基突然仰头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他的笑声在御书房中回荡,充满了得意和自信。
“我大辽南下,时机已至!”耶律洪基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果断,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率领大军入主中原的辉煌时刻。
言罢,耶律洪基将目光投向那名小太监,高声下令道:“传我旨意,明日召集众大臣,立刻商讨应对之策!”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小太监领命而去,御书房之中,只剩下耶律洪基一人。
经过短暂的欣喜过后,取而代之的一阵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