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谁?”
宋安终于从柜子后面找出了雨鞋,一边往脚上套,一边漫不经心地瞥了她一眼。
“……”
蒋红听见这明知故问的话,气得呼吸都粗重了,狠狠瞪着宋安。
她不信他没听清,这死男人分明是故意装糊涂!
公公婆婆还在家里,她哪里敢提小叔子的名字?
上次就是因为多说了宋宣两句,就被婆婆勒令回娘家反省,差点就回不来了。
这个没良心的死男人,没她在的日子可潇洒了,若是自己没有跑回来,他肯定不会来接自己。
娘家的日子不好过,蒋红不想再因为这种原因被送回去,没好气地说:“还能有谁?你自己心里清楚!”
宋安奇怪地看她一眼,穿上雨鞋说:“我图啥?当然是图钱啊!”
“你这不是废话吗?给我弟干活有工钱拿,他这是把我当自家人,才肯给我这赚钱的机会,其他人想来干活,还干不了呢。”
“你知足点吧,实在看不惯就憋着,别说出来让大家都不愉快。”
“我是我,小弟是小弟,我的钱你惦记没关系,咱们是至亲夫妻;但小弟兜里的钱,你就别打主意了,别对旁人的钱有那么强的占有欲。”
“你想送大牛去镇上读书,这想法是好的,但也得问问大牛自己的意思。”
宋安太了解自己儿子的性子了,他的兄弟姐妹和小伙伴都在村小读书,让他去生地不熟的镇小学,跟要他命似的,他未必愿意去。
大牛的学习成绩也普普通通,在村里都算不上好,到了镇小恐怕跟不上同班同学的学习进度,还不如就在村小读书呢。
蒋红听着丈夫直言不讳的话,气了个仰倒,“你想气死我,换个媳妇吧?真可惜让你失望了。”
宋安心态很稳,由衷地劝告她:“这你可冤枉我了,我当然希望你好好的,但是你气性这么大,还真有这个可能。”
“人呐想活得久,就得心态平和,少怒多乐,别整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折腾,闹一肚子气,气大伤身啊。”
“小弟又没有亏待过我们,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们,也不知道你一天天的哪来这么多怨气。”
宋安说完,觉得她负面情绪太多了,跟她共处一室久了,自己心里也不太舒服,于是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
蒋红看他这满不在乎的态度,气得一屁股坐在床上,攥紧拳头用力地捶了几下床。
宋安真是个混蛋,老王八蛋,早晚要气死她!
-
此时,屋外。
姜祯已经在院门口等了许久,见宋宣出来立马上前说:“宋叔叔,羲和不愿意去。”
宋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我知道,她已经去村小上课了。”
“……”
姜祯见宋叔叔没有责怪自己办事不力,心里松了一口气。
两人坐着牛车到了镇上,宋宣把牛车赶到固定的存放点,付了保管费托人照料好。
他一边走一边想,每次出门都靠牛车,又慢又不方便,自己是该添置一台自行车了。
这事不能再拖,得赶紧提上议程,下次出门能省不少功夫。
到了镇小学,宋宣直接带着姜祯敲开校长办公室的大门,客气地说明来意:“徐校长,打扰了。”
“我叫宋宣,是附近襄阳村的村民,今天来是想帮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
“……”
徐校长大概五十多岁,气质温润儒雅,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瞧着就是标准的文化人模样,听到说话声抬眸看了过去。
宋宣侧身让姜祯走前面,说道:“这孩子叫祯祯,不知怎么流落到了我们村。我闺女捡到人后,我就去镇上、县里报了案,可一直没人来寻他。”
“他不愿意跟公安走,也不想去福利院,我和公安商量后,暂时把他收留了下来。”
“祯祯在流浪时受了惊吓,现在失忆了,记不清家里的任何事,也没有身份证明,这段时间,他一直跟着我家生活。”
“他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家里会帮我干活,去了学校也会好好读书,不会给老师添麻烦。”
“……”
姜祯听着宋叔叔的话,庆幸这段时间的锻炼没白费,自己的脸皮不像过去那样薄,如今能泰然自若地接受宋叔叔的安排。
宋宣面不改色地继续往下说,“他现在正是读书的年纪,起初我想着他父母很快就能找到他,便没急着送他来学校。”
“可这都过去大半年了,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想着这孩子聪明伶俐,一点就通,不忍心耽误他的学习天赋,就赶紧把人送来了,想问问您这边能不能通融一下,让他在贵校学习?”
“……”
徐校长的目光在宋宣诚恳的脸上掠过,又看向看了他身旁的小男孩。
这孩子相貌优越,眼神清澈明亮,整个人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确实有些不同。
-
“宋同志,你们先坐吧。”
听宋宣这么一说,徐校长很快就有了印象。
镇上不大,有什么新鲜事传得很快。
派出所那边有个失忆找不到家的孩子,他早有耳闻。
之前公安同志还特意去他们家属院打听过,有没有人家丢了孩子。
那会儿他只当一则八卦消息听听,压根没想着,自己将来会和这孩子见面。
“你的心情我明白,我也佩服你的善心。”
徐校长起身给两人倒了杯温水,语气温和,“只是按学校规定,入学必须要户口本、身份证明这些材料,这孩子情况特殊,入学手续不太好办。”
“……”
姜祯听到校长这番这话,下意识抬起头看向宋叔叔,想说干脆回去算了。
他本来就不是很想去上学,不上也没关系。
宋宣心里一沉,察觉到姜祯的想法,伸手按住他的肩膀,没让他把话说出来。
-
来一次镇上不容易,宋宣不想无功而返,补充道:“校长,报案记录我都留着,我这边还有村长开的介绍信可以证明这孩子不是来路不明的人,确实是我合法收留的。”
“我怕耽误他读书,您看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徐校长看着姜祯清澈的眼睛,又看了看宋宣焦急的神情,沉吟片刻道:“这样吧,你先把报案记录、村里的证明还有你自己的户口本拿来,我先向上级教育局反映情况。”
“这孩子的情况特殊,应该可以申请‘特殊儿童临时入学资格’。”
宋宣松了一口气,虽然不是直接办理入学手续,但也不算白跑一趟,看向姜祯问道,“祯祯,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
“……”
姜祯摇了摇头,这么麻烦,入学一个月后,自己还能申请休学吗?
徐校长听到他询问孩子的想法,不免有些惊讶。
毕竟现在像他这样愿意尊重孩子想法的家长非常少,这类关乎学业的大事,大多是家长做决定,根本不会问孩子的意见。
“既然小朋友没有意见,可以做一套基础试卷,宋同志你看方便吗?”
宋宣看向姜祯,见他没反对,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点头说:“可以,我们这边没问题,您看着安排吧。”
“这试卷主要是考什么呢?几年级的知识?”
“我看祯祯小朋友应该有十岁了吧?以前应该读四五年级的样子,就让他从四五年级的试卷中选一套来做。”
徐校长打开锁,从柜子内取出两份试卷放在桌子上,看着姜祯说:“祯祯?你过来拿一份试卷。”
“两份可以吗?”
姜祯想办休学手续,自然得露一手让人高看一眼,看着校长询问道。
“当然可以,但你能做完吗?”
徐校长闻言心下微惊,不想他浪费时间和试卷,好心提醒他,“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也不用有压力,我只是想摸清你的知识掌握情况。”
-
姜祯点了点头,眼神坚定,认真地说,“我想得很清楚,我可以做到。
徐校长看着他,心想这孩子口气倒不小,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不清楚这孩子是有真材实料能撑起这份自信,还是年纪小不知深浅,随口说大话。
徐校长没再多问,是与否一会儿就能知道了,把试卷和笔递到姜祯手里,叮嘱他:“你慢慢做,把会的都写对就行。”
“别着急,我在外面等你。”
姜祯是男主,宋宣对他有信心,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识趣地退了出去。
姜祯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很快便坐在办公桌前,专心地做题了。
-
姜祯要做两套试卷,就算他做题速度再快,十分钟内也写不完。
宋宣没打算在走廊上一直等着他交卷,这是他第一次来镇小,刚好可以趁这个空档逛逛校园。
这时候的校园环境,尽管没法跟后世比,但却要比村小好许多。
没有现代化设施,处处透着浓厚的年代感,校园里也没有什么绿化,只有几棵老梧桐,夏天能遮点太阳。
操场就是一片开阔的土坪,还有木制的篮球架,篮板上有些掉漆,尽管看起来很简陋,但也是孩子们为数不多的体育设施……
有些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孩子们在土坪上奔跑打闹、跳绳打球。
宋宣闲逛时特意绕开了,怕打扰到他们上课。
他走走停停,认真看着这所充满 “年代感” 的小学。
再过几年,这些老旧的校舍、土操场就会翻新重建,永远的消失在时光里了。
-
宋宣算着时间,回到校长办公室。
这时,姜祯已经做完了两套题,总共用时30分钟。
徐校长正在批改姜祯做的数学题,顺便把教导主任叫来帮他批改姜祯做的语文试卷。
他逐题翻看试卷,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竟找不到一道错题,批改速度很快,整篇试卷画满了红勾。
若非这孩子一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题,绝无作弊的机会,徐校长会怀疑他偷看了试卷答案,正确率高得有些离谱。
他放下红笔,笑着说:“不错不错,全都对!”
“这孩子比不少在校学生的基础还扎实,是块读书的好料子。”
乡镇小学师资紧张,一人多岗是常态。
教导主任不只做行政工作,还要承担主科教学任务。
她教的正好是语文主科,快速批改之后,放下试卷,忍不住抬头看向姜祯,眼里满是惊喜,“我这也没问题,除了作文的字迹有些潦草,我扣了他1分,其他分数宋祯都拿到了。”
“……”
姜祯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字迹潦草而扣分。
这是从来的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他写字速度只是比以前快了一点点而已,但也没有到潦草到认不出字需要扣分的地步吧?
-
“……”
宋宣听到女老师说的话,心里也有些震惊,错愕地看着姜祯。
这孩子居然在名字栏上填写宋祯!
宋祯……亏这小家伙写的出来!
让他父母知道这孩子给自己换了个姓氏和祖宗,不知道心里会作何感想。
徐校长看着宋宣震惊的模样,介绍道:“宋同志,这位是咱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也是语文骨干教师张红芳。”
宋宣点了点头,“张老师你好。”
姜祯‘腼腆’一笑,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
张主任不想错过这么个读书的好苗子,生怕被其他老师抢了先,连忙说道:“校长,这孩子的去向定了吗?要不直接来我带的五年级一班吧!”
“五年级的知识,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过来肯定能跟上!我们班是成绩最好的班,学习环境也最好。”
“……”
徐校长闻言,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你想得可真美!上回转来的学生就被你抢去了,这一个好苗子你又惦记上了,好苗子都让你收了去像什么话,其他老师不得跟我闹意见?”
张主任不以为意,“哎呀,你不说,我不说,他们又不知道宋祯同学的个人情况。”
“谁看到就是谁的,谁让他们这时候不在现场呢,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难道还要我喂到他们嘴边。”
徐校长、宋宣:“……”不愧是语文老师,最喜欢打比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