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吃饱喝足了,安阳也没有忘记正事儿,“皇上,您这会儿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胤禛拉过安阳的手,一边把玩着,一边说道:“宗亲和大臣们同意了开设女子书院。”

“这个女子书院是你提出来的,朕打算让你来管理书院,你愿意吗?”

交给其他人,胤禛还真的不是很放心。

安阳自是不甘愿只在后宫的一亩三分地,而且这事成了,胤禛遣散后宫以后,后宫的事情就会少很多,她时间自是多了起来。

“多谢皇上信任臣妾,臣妾自是愿意的。”

胤禛朝中还有事情要处理,也不再耽搁,嘱咐道:“你一会儿安排人通知一下,明儿个早朝后,后宫的所有嫔妃,都来承乾宫,朕会亲自过来。”

这件事由他提出来,胤禛自是不会将这件事交给安阳来处理,把压力给到安阳的身上。

说完了正事儿,胤禛便没有多待,直接回了承乾宫。

安阳待胤禛一离开,便让青紫安排人去各宫通传去了。

后宫嫔妃收到这一消息后,原本平静的后宫,也开始有些浮动起来,都在猜想想明儿个到底是有什么事情。

现在的日子,对她们来说是有些无聊,但懿贵妃处事公平公正,平日里除了逢十去承乾宫请个安,大家都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

以前,忍不住使出手段去各种争,那是因为要是她们一旦不受宠,不仅会受高位嫔妃的磋磨,就连一些宫人都敢在中间使手段。

但懿贵妃接管宫权以后,一切都按照规矩来,她们自是不想再过以前那样的日子。

而且,不论她们使什么手段,人家皇上根本不搭理。

既然如此,她们安安稳稳的待在宫里过日子,闲着无事找上相熟的人打打马吊,不知比以前勾心斗角的日子舒心多少。

翌日,后宫的嫔妃们都赶在皇上早朝结束前,来到了承乾宫。

安阳并未出去,只是让青紫安排人给大家上好茶和点心,自己在内殿喂着弘珩吃辅食。

胤禛心里惦记着安阳这边,快速的结束早朝,匆匆赶到了承乾宫。

后宫嫔妃们听到皇上驾到的通报,都心神一紧,安阳也在这时,整理好衣襟,来到了正殿。

胤禛进入正殿后,对着满殿的嫔妃,声音淡淡的说道:“都平身吧。”径直来到了安阳的身边,亲自将人扶了起来。

原本心中有各种猜想的嫔妃,见到皇上这副殷勤的样子,都忍不住有些道酸。

胤禛并不在意大家的想法,携手安阳走在上首的位置坐了下来后,直接进入了今日议事的主题。

“今日召集大家过来,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前朝设立了女子书院,懿贵妃担任女子书院的院长。”

“二是朕有意解散后宫,有想出宫的可以在懿贵妃这里登记,若是不想出宫的,也可以继续待在宫里。”

“但待在宫里的,都安分守己的待在宫里,不要在后宫兴风作浪,若是被朕知道了,别怪朕牵连家族。”

“三是关于女子书院,若是大家愿意去当先生的,都可以到懿贵妃处报名。”

安阳既然决定担任书院的院长,自是想将书院办好,甚至想以后推广到大清的各州府。

现在,各位嫔妃们都是她以后的班底,看向大家的目光中都是鼓励,同时也把书院的待遇说了出来,“书院管食宿,第一年每月的月银是十两,以后每年会根据书院的人数逐年增加。”

众位妃嫔一时间,都被这个消息惊住了,但也都很快反应了过来,小声的找相熟的妃嫔们开始讨论起来。

年世兰是最先做出决定的,她的心早在皇上处死她的家人后,心就已经死了,只想老老实实的待在宫里,给侄女做靠山。

现在有另一种选择,她自是不愿继续待在宫里,“回禀皇上、懿贵妃娘娘,妾身愿意出宫。”

“若是懿贵妃娘娘不嫌弃,妾身愿意到书院做一名先生。”

安阳立即笑着点了点头,“本宫会让人将你的名字记下来。”

有了年世兰打头,安陵容也有些怯弱的站了出来,“回禀皇上、懿贵妃娘娘,妾身不才,家中以前是经营香料的,对于调香、制香有一定的了解,想报名担任书院的先生。”

安阳挑了挑眉,没想到安陵容虽然胆小,但在这件事情上,竟然能有这么大的魄力。

有一就有二,除了有子嗣的,基本上都在安阳这里报了名。

虽然清朝对于女子另嫁包容,但并不是所有家里,都愿意看到自家女子和离归家。

现在有了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又不用待在这四四方方的宫里混吃等死,还能为女性的崛起贡献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也不用担心归家后没有自己的住处,大家自是愿意离开这吃人的皇宫里。

胤禛见此,为愿意出宫的嫔妃,都赐了一封圣旨,也是保证这些出宫的嫔妃,不用担心受家族的制约。

同时,对于出宫的嫔妃们,也从私库给每人准备了一笔安家的费用。

这笔银子支出去以后,胤禛的私库一下减少了三分之一。

待各宫嫔妃离开后,安阳看着一脸肉疼的胤禛,眼中带着幸灾乐祸的笑容,“皇上,若是知道有这么一日,会不会后悔当初应该少纳一些嫔妃。”

胤禛瞪了一眼安阳,“想看朕的笑话是吗?”

安阳并没有害怕,她没有从胤禛的眼中看出生气,反而还有两分笑意,但也并没有继续下去这个话题。

皇帝都是小心眼的,她可不想在不知道的时候,被皇上记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