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那边已经跟县令大人谈好了麦种的价钱,”赵光耀继续说道,“你们自个儿根据自家的田地数量,算好需要的麦种,余下的都卖给镇守府衙门和凌安县衙。”
“村长,俺们不会算,可咋办?”
“村长,县令大人多少钱收麦种?”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问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村长,俺们也需要花银钱买吗?”说此话之人,当然是没有种植冬小麦的人家代表。
赵光耀今儿个心情贼好,也不介意解答这些笨蛋们提出的笨蛋问题。
“按照宝儿丫头的计算,上等田地,每亩需要麦种二十五斤左右;中等田地是三十斤左右。”
“下等田地暂时不考虑种植小麦。”
“你们根据这个数量,来计算自己家需要预留多少麦种。”
“至于价钱吗?”赵光耀故意卖了个关子,“你们猜猜看?”
“不得个八九十文钱?”
“还八九十文钱,想什么呢?能卖个五六十文钱俺就满足了。”
“什么五六十文,镇上粮铺里的普通麦子都卖到五十文钱一斤了。”
“都别吵吵了,还是听听村长怎么说吧。”
赵光耀扫视了下四周,嘚瑟地说道:“大山和县令大人谈好的价钱是,每斤麦种一百五十文钱。”
“嘶。”人群中传来阵阵抽气声。
什么?
每斤一百五十文钱?
天呐,他们要发咯!
种植冬小麦的人家兴奋得原地起跳。
没有种植的人家,是真的又哭了。
哭得哇哇的。
他们当初怎么就脑子进水了,没跟着一起种?
一斤二两普通麦子换一斤麦种都嫌弃不合算。
现在好了,买上一斤麦种需要花费一百五十文钱。
相当于三斤普通麦子。
一亩的上等田地就需要将近四两银子。
他们买不起啊!
他们这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了啊。
越想越觉得委屈,越委屈哭得更加厉害了。
“行了,”赵光耀也不客气,毒舌道,“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还不都是自找的。
赵光耀用旱烟袋点着人群中的几人道:“当初冷嘲热讽的说风凉话的不是你们吗?”
“当初我们在地里头劳作,蹲在田埂上等着看笑话的人,不是你们吗?”
被点到的几人顿时脸红脖子粗的,连忙讨饶。
“村长,俺们都已经知道错了,可是一百五十文钱一斤的麦种,俺们是真的买不起!”
他们是真的悔不当初啊!
“是啊,村长,一亩地就要将近四两银钱,买不起啊。”
“买不起也得买,”赵光耀丝毫不同情这帮人,“先买个一亩地,也就近四两银钱。”
“好好侍弄,秋天就能收个三四百斤,不什么都有了。”
“你们家中都有妇人在紫家做活计,也挣下不少银钱。”
“紫家的活计,只会更多,不会少。”
“而且,向阳施工队马上要开始盖房子,你们大老爷们别天天二流子似的,指望着女人赚钱。”
“你们也可以去上工,这都是赚钱的机会。”
那些哭得眼泪菝葜的众人仔细想想,也确实行得通。
他们家的妇人在紫家做活计,确实赚了不少银钱。
实在是不够买一亩地的麦种,也可以买半亩地,秋天也能收个两百斤左右,来年的麦种也就有了。
想开了,也就没什么好哭的了。
“你们左邻右舍,搁谁家买都行。”
这可是县令大人特批的,他们梧桐村有售卖麦种的权利。
“赚了银钱的,也别抠抠索索,跟个守财奴似的,家里粮食不够吃,不拘黑面白面的,该买就买,该囤就囤。”
“但是有一点,我在这里可是要把丑话说在前头,麦种的买卖只限于在咱们梧桐村本村村民之间进行。”
“出了梧桐村,就必须要有镇守大人和县令大人的批示。”
“如果谁敢无视规矩,私自倒卖麦种,驱逐出梧桐村是轻的,还会有牢狱之灾。”
“村长,亲家那里……”
“亲家也不行,要么免费白送,要么一百五十文钱。”
说话之人一听,免费白送?
还是算了吧!
亲家也得明算账!
赵光耀说完,一挥手赶苍蝇似的道:“都回吧。”
众人“呼啦”一下子,四散开来,各回各家,商量对策去了。
赵康走在最后,看着赵光耀,一脸羡慕。
“你小子,这一下子能赚个千八两银子吧?”
赵光耀咧着大嘴,虚伪得谦虚着:“哪有那么多!”
心里却是得意得不行。
“行了,跟我还藏着掖着的,我又不找你借钱。”
“叔,咱可不能这般说,”赵光耀拉着赵康表决心,“咱俩谁跟谁呀,叔就是想借,我也不借啊。”
“你这个臭小子,找打是不是?”
赵光耀一溜儿烟地进了屋。
“叔,慢走,不送了啊!”
他还得好好算算,这一下子到底赚了多少呢?
屋里,杨桂花和杨大妹已经等不及地让赵桐度算账。
赵桐度也是个半吊子,数量少的还行,多了就抓瞎。
“娘,还是等阿爹回来算吧。”
“你阿爹也是个棒槌,”杨桂花不客气地道,“实在不行,我去找宝儿丫头算算看。”
“咱俩一起去。”刚进门的赵光耀听到杨桂花的话,立马说道,“走,现在就去。”
“行。”杨桂花起身,随手披了件外套,就要出门。
“阿娘,等等,我也去。”杨大妹也站起身,要跟着一起去紫家。
赵桐度站起来又坐下,张了张嘴巴。
算了,他就不去了,等他们回来的。
……
紫家。
麦场称完重之后,紫大山就带着胡大和胡二坐马车回了衙门。
告知凌天,准备好银钱,安排马车运送麦种。
凌宸带着小木子跟在紫宝儿屁股后面,仨人躲在瓜果大棚里,大吃特吃起来。
顾酌和暗一跟在仨人身后,也是形象全无,吃得不亦乐乎。
原本俩人还做好了跟着凌宸一起吃苦的准备,没成想恰恰相反,这是来享福来了。
好多在京都吃不到的东西,在这偏僻的北地,满地都是。
“小小姐,”几人吃得正欢,大棚外传来安冬的大嗓门,“小小姐,你在哪里?”
“夫人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