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完毕,阿星那边拿着账本快步走过来,脸上带着笑意:“辰哥,杜叔,螃蟹都过完秤了,一共八百二十三斤,按现在的市价,总共是五百三十七块钱!”说着,把一沓零零整整的钞票递给周辰。
周辰笑呵呵地接过钱,手指沾了点唾沫,熟练地清点了一遍,数目没错。他从中抽出五张崭新的一元纸币,递给旁边的林栋东:“栋东,拿着,这是你这趟的船工钱。”
林栋东一看,眼睛瞬间亮了,赶紧双手接过去,脸上笑开了花,声音都响亮了几分:“谢谢二舅!”
旁边的阿杜看着林栋东那喜形于色的样子,不由得笑呵呵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点怀念,仿佛在林栋东身上看到了当年刚跟着他干活、拿到第一份工钱时那个同样激动又朴实的阿星。
钱货两清,眼看天色已经完全黑透,码头上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周辰便和阿杜告辞,带着林栋东往回走。
秦家兄弟不常住村里,他们更习惯住在避风港那边的船上,觉得在船上更自在舒服。
回去的路上,夜风清凉。
周辰看着村里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这段时间,日子似乎渐渐步入了一种固定的节奏:不是出海搏风浪,就是在市区码头忙碌卖货。虽然充实,但隐约觉得少了点刚开始那股子闯劲,显得有些平淡。
但他很快又释然了。
平淡只是暂时的,接下来还有太多事要做:筹划许久的养殖业要搞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一个孩子的父亲。
想到这儿,他心里又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动力。
接下来的日子,周辰按部就班地把最后那个集装箱的货也彻底处理干净,换回了一笔厚实的钞票。
另一件喜事是,叶华和苏梦莹顺利结婚了!他们的新房就盖在周辰家旁边,两家正式成了邻居。
“辰哥,真得谢谢你,你们周家就是我们叶家的恩人。您和我大哥大嫂真的改变了我的一生,如果不是遇到了你们,也许我现在还在地里刨食呢!”
叶华喝得酩酊大醉,主要是太高兴了。
敬酒的时候,还没等开始敬呢,他自己就晃晃悠悠地先喝了三杯。
旁边的苏梦莹又无奈又好笑。其实苏梦莹对周辰也是满心感激,她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对着周辰说道:“辰哥,也谢谢你,要不是你当初治好了我的腿,说不定现在我早就饿死在我们村了。”
回想到当初自己还是一个瘸腿姑娘的时候,眼里满是自卑,而现在不一样了,又能唱又能跳,可以说是周辰给了她二次生命。
旁边的叶华在那咚咚咚地拍着桌子说道:“等我的孩子生出来了,一定要认周辰当干爹。”
结果旁边苏梦莹掐了一把叶华,说道:“说什么话呢?认辰哥当干爹,那辈分不就乱了吗?那到时候该怎么喊呀?”
叶华这才一拍脑门,说道:“唉呀,我没想到这一茬。”
随后他又说:“那又怎么样?到时候各论各的不就行了。”
此话一出,大家都在哈哈大笑。周辰其实心里也是挺高兴的,倒不是觉得人家说的话好听,而是他通过自己的能力,确实影响了自己周围的一些亲人,看着他们的生活变好,周辰的心里也确实高兴。
几杯酒下肚,周辰这边也喝得差不多了,然后便让叶华不要再喝了,别到时候影响晚上洞房。
旁边正在喝酒的瘦猴嘿嘿一笑,给周辰投去了一个眼神,说道:“这会儿怎么可能不喝呢?正高兴呢,巴不得多喝一点。”
周辰拍了他一巴掌,说道:“当初你结婚的时候,我可没有灌你那么多酒,你现在倒好,拼命地灌人家酒。”
吵吵闹闹的,这一场婚礼也就结束了。
直至灯光都亮起,这边的宾客也都散完了,周辰回去的时候看到旁边这一排排的房子,心里也是有些感慨。
周辰刚来这边盖房时,四周还显得有些冷清,如今已是左邻右舍,越来越热闹。
等今年他和叶华两家的孩子先后出生,这片地方肯定会更加充满生气。
这天,周辰刚从外面回来,周父就笑呵呵地告诉他:“哎,阿辰,前年那片后山来放蜂的那对夫妻,今年又来了!”
周辰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他们终于来了!我还念叨呢!”
周父问道:“上次咱在那儿买的蜂蜜还没吃完吧?今年还买不?”
“买!当然要买!”周辰毫不犹豫,“蜂蜜这东西存得住,只要不进水,放久了反而更醇。多买点,送人自家吃都好。”
他想起去年和那对放蜂夫妻相谈甚欢,对方还说过今年要给他带花椒木的磨牙棒,不知还记不记得。不管记不记得,这份朴实的心意都让他觉得温暖。
想着,他推出摩托车,带上钱,对正在院子里的苏桃桃说:“桃桃,我去后山放蜂人那儿买点蜂蜜。”
苏桃桃直起身,手搭在微隆的肚子上,笑道:“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一年了。他们倒是准时。”
“是啊,估摸着是算准了咱们这儿山花开的时节。”周辰点点头,跨上摩托,“突突突”地朝着后山驶去。
来到记忆中的那片山坡,果然看见一辆拖拉机停在那儿,后面拖着个板车,四周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蜂箱,蜜蜂“嗡嗡”地飞舞着,比去年那几头小毛驴的阵仗可气派多了。
周辰心想,大家的日子都在慢慢变好,自己骑上了摩托,人家也用上了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