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认了,他就是带有偏见。
这时,李丽质有个疑问:“夫君,为什么魏国能成为第一强国呢?”
“简单,变法呗。”
“魏文侯继位后,魏国的疆土包括陕西,山西以南,还有一部分河南。”
“这是妥妥的中原,都是平原,粮食产量也很可观。”
“但问题就是,他在中间,周边都是国家。西秦,南楚,东齐,北赵。”
“这还没完,魏国当时还被韩国分割了,东西不通。”
“就在这个时候,李悝登场了,这个李悝是孔子的门生,老师的老师是子夏。”
“原本李悝应该是儒家子弟。”
“但是李悝在当官时发现,孔子的伦理道德没办法应对当时情况,对外作战还是需要依靠军队。”
李丽质眨了眨眼:“儒家在盛世才有用吧。”
“对,只有满足了温饱和安全的需求才会有精神的追求。”
“所以李悝重点关注军队。”
“魏文侯也注意到了李悝,就把李悝叫到了身边。”
“实际上,李悝接手魏国朝堂后,也是干了商鞅的工作,直接废了贵族的特权和世袭罔替。”
“不止如此,李悝开始大规模招揽人才,并且考核人才。”
“而且当时井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但各国也没承认土地私有。”
“这也导致百姓不敢随意开垦土地,所以李悝直接废了井田制。”
“时间远远早于商鞅变法。”
“这我让贵族的土地到了百姓手里。”
李丽质懂了:“大差不差呗。”
“嗯,而且李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那就是平籴法。”
“丰收时大规模储备粮食,有灾荒,直接开仓放粮。”
李丽质眉头一皱:“这不是历朝历代的基本操作嘛。”
“对,但这个举措在战国时代,那可是太先进了。”
“而且李悝把自己的改革编书,这部书就叫《法经》,这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成文法典。”
“其包含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诉讼,审判量刑。”
“《法经》也是后来各大诸侯国改革的参照书籍,并且影响力一直维持到后世,可以说李悝就是改革第一人。”
“这也让李悝从儒家子弟变成了法家创始人。”
李丽质恍然大悟:“难怪儒家和李斯不对付,李斯也是法家。”
“也不能这么说,儒家和法家不对付,也仅仅是权力划分而已,到了后来,这已经不是学术争斗了,而是权力争斗。”
“学术争斗需要被支持,但权力争斗不行。”
李丽质点头:“嗯,可是历朝历代还是抱着法家不放。”
“对,只能这样,也必须这样,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如果没有法律,某些人会更加嚣张,于国不利。”
“同样的,儒家也很重要,文化纽带之一,当然,如果是宋朝之后的儒家还是算了。”
“宋朝之后的儒家那是真不咋地,自己把自己阉割了,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腐儒说的就是宋朝之后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