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会皇宫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周遭本来就没有什么人,原本的小团体也是在小声交谈。
可突然陈羽那一堆,发出了阵阵大笑。
顿时将所有人都目光吸引过去。
这般瞩目下,李志刚与宋礼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该怎么笑就怎么笑,丝毫没有受到旁人的影响。
这就是两位正二品官员的底气。
我知道自己笑声大,但你们要注意小声说话。
等到李志刚与宋礼笑声停下来之后,李志刚拍了拍陈羽的肩膀,认同的说道:
“陈兄弟,你这话说的深刻!”
“当官的同时,还能兼顾其自身兴趣爱好!不过这些话,你平日里在私下里说说即可。见到陛下,可一定是当官大于兴趣爱好,否则你今后就只能在京师摆地摊了!”
话落,三人又是一阵哄笑。
顿时他们三人的聊天环境,充满了欢乐、轻松。
李志刚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止住笑意,对着陈羽说道:
“陈兄弟,不瞒你说,之前在私下里,我经常与宋礼交流书法,而你小小年纪就能在书法上有着如此造诣,要我看,要不然我们成立一个书法会,类似于朝中那些年轻人组织的诗会一般。”
“人家诗会品诗、做诗,我们书法会也可以赏字、交流书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我们这种喜爱书法之人的乐趣。”
宋礼听后眼睛一亮,一拍巴掌,赞同道:
“这个主意好!”
“到时候,我们可以再加些参加诗会年轻人的元素,比如在教坊司当中,一遍欣赏乐曲熏陶的同时,一遍也可以作诗一首,并用书法将其写下来。”
“如此一来,无论在逼格、还是气势,都要压那诗会一头。”
“若是发展顺利,说不定说能开创出来一个长久,甚至延续百年的活动!”
其实书法会早就有了先例,只不过只停留在民间,而不是官方。
古代文人对书法的热爱与推崇不亚于诗歌,在此基础上自然衍生出多种形式的书法会。
这类活动不仅是书法创作与交流的平台,更承载着文人雅集、文化传承的功能。
其中最着名的代表,便是直接推动书法史发展的兰亭雅集,此举堪称书法会的标杆。
东晋时期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雅集。
众人沿曲水而坐,曲水流觞,将酒杯放入溪流,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饮酒、赋诗,最后将诗作结集为《兰亭集》。
最后再由王羲之展示书法,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技法,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
陈羽听后也感觉这个书法会可行。
既能在教坊司欣赏勾栏听取的艺术,又能通过自身才华,展示自己的文人风骨,最后再由书法留痕。
“小弟支持两位老哥,这个组织若成立,那小弟定然第一个报名参加!”
陈羽想要参加的原因很简单,他可不相信几个大佬一起私下里聚聚,话题只停留在书法探讨上。
就比如这次的功绩,就是跟着李志刚一起,私下里相聚延伸出来。
而又多了一个级别上,不亚于礼部尚书的大佬。
恐怕今后获取功劳的机会,将会更多。
不仅如此,这是一种偏向于娱乐爱好的组织。
但这种组织又何尝不是一个政治联盟。
以后在朝堂上若是遇到什么事情,书法组织里面的人,能不帮自己说那么一两句话?
陈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实力,哪怕身居高位也定然做不到。
而是需要大量拥有着相同理念的人,才能齐心协力的去完成。
毕竟,诸葛亮在蜀汉拥有极高的权力,可其若没有一定的势力支持,恐怕连一次北伐都组建不起来。
包括大明最后一位试图以人力对抗国力的张居正,同样也是组建了庞大的势力后,才能做出许多改革。
……
陈羽发表完自己的态度之后,李志刚与宋礼对视一眼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好,陈老弟同意之后,我对这个书法会的组建,也来了兴致。”
“既然如此,那么干脆等到今日朝会结束,将此次兴建大学等事宜完成之后,便开始着手组建书法会。”
“当然,这个书法会不需要太过于正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一伙热爱书法的人,找一个风雅之地好好的聚一聚,比如教坊司,然后在互相交流一下书法心得,倒不为人生一大乐趣!”
李志刚说完了书法会的初步规划,宋礼听后,认同道:
“不正式,但规模也不能就我们三个,那样时间一长,就会显得太过于无趣。”
“我建议可以将朝中一些也喜爱书法的官员,邀请过来,最起码也要来个二三十人,要办就要办的跟那些诗会一样,热热闹闹才行!”
宋礼在李志刚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书法会的成立,算是势在必行。
李志刚与宋礼口中,虽说是将朝中喜爱书法的人邀请进来。
但不用想也知道,有两位正二品大员在此,邀请的门槛最起码也是四品起步。
陈羽对此并没有反对。
还是那句话,哪怕将来他真位居内阁首辅,做到了堪比宰相的位置,背后也是一定需要派系势力支持。
毕竟,
陈羽若是想要完成影响国运的大业,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强大的政治联盟。
然后,再加上他那划时代的才识,才有可能让大明迎来真正的变革。
可以看见,将来这个书法会,将会发展成大明巨无霸一般的政治组织。
当然,这些雏形已经显现,几个支撑架构的骨架已经就位,而想要让其彻底成型,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了。
……
随着陈羽几人闲聊了一会,午门前聚集的官员越来越多,包括夏原吉、朱高炽等人,也陆续到达。
他们瞅见了陈羽,可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好走过去打招呼,只能装作不认识。
这个过程,陈羽没有见到朱高煦跟朱高燧的身影。
而跟着朱高炽来的那一波人,显然在来之前,就已经对今早的朝会议题,简单的商议过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