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听泉鉴宝:开局进秦始皇陵墓 > 第549章 桃花庵主—唐伯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莫老想了一会说道:“明朝喜欢桃花的人挺多,猜起来可有难度。

但是最喜欢桃花文人,还真有那么几个。

唐寅、朱载坖、袁宏道等。

但是唐寅因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传世作品,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桃花爱好者”。”

莫老说着诧异问道:“唐青,你不会说此玉佩是唐寅的?”

唐青点了点头,“对,但是我现在没找到证据,来证明是唐寅的玉佩。”

【莫老说的名字,我怎么一个都没听过。

有人知道唐寅是谁吗?】

【楼上的,我怀疑你是外国人!

连唐寅都不知道,那可是江南的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又名唐伯虎,明代着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

【我看唐青纯粹是瞎猜的,就是为了提高玉佩的卖价。

谁会这么蠢,花高价去买一个没被证实的玉佩。】

【上面没有雕刻任何文字,此玉佩就没法证实。

我看唐青这次捡漏,是一分钱也挣。】

唐青却笑着说道:“历史上,唐伯虎对桃花的喜爱,绝非一般文人的闲情逸致。

而是将其上升为个人精神象征和人生哲学的高度。

他的这种喜爱是深刻、狂放且充满诗情画意的。”

“历史上唐伯虎还自称是“桃花庵主”,可见他对桃花的喜爱。

唐伯虎在经历科举舞弊案的沉重打击、仕途尽毁后。

于是在苏州城北购得一处荒废的宅院,取名“桃花庵”,并自号“桃花庵主”。

他将自己的居所与桃花彻底绑定,这本身就是一种宣言。

表明他告别过去的功名追求,转而拥抱一种全新的、以桃花为象征的生活。”

唐青继续说道:“特别是唐伯虎写的《桃花庵歌》,更是他精神的宣言。

他的喜爱最集中、最经典地体现在他那首传诵千古的《桃花庵歌》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好家伙,唐青为了推他的桃花玉佩,这是要硬塞给唐伯虎。】

【我们还是得承认,唐伯虎的画和诗确实表达了对桃花的情有独钟。

可是唐青手里的桃花玉佩,没有任何证明是唐伯虎的,所以唐青说再多都无济于事。】

【唐青、唐伯虎,他们俩同姓,难道以前是一家人。】

【即使是一家人,没有证明,此玉佩就是一般的上好和田白玉。】

唐青继续解释道:“这首《桃花庵歌》的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桃花的喜爱所蕴含的深意。

桃花是唐伯虎远离官场、摆脱世俗束缚的象征。

他还自称是“桃花仙”,追求的一种逍遥自在、如同神仙般的生活。

桃花更是象征了唐伯虎的自由与超脱。

他将“花酒间”的贫者之趣与“车马前”的富者之趣相对比。

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宁愿清贫但自由,也不愿为富贵而卑躬屈膝的傲骨。

这是他官场落败之后,对抗世俗的一种价值观念。

唐伯虎写的“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其名句,更是体现了他对世人追逐名利的不屑。

以及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的坚定和自信。”

“桃花,成为了他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寄托。

唐伯虎有了一种看破红尘的豁达。

唐伯虎对桃花的喜爱,不止表现在诗句和画里,还表现在生活的实践中。

他“卖画买酒,醉卧花间。”

唐伯虎对桃花的喜爱不是空洞的,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

他在桃花庵的周围种植了大量桃树,每到春天,桃花盛开,如云霞灿烂。

他便在其中饮酒、作画、会友。

其中一句“又摘桃花卖酒钱”,更是他理想的生活模式。

他靠卖画、而不是做官赚来的钱,换取酒钱,然后在桃花下酣醉。

这是一种将艺术、自然与生活完美结合的诗意人生。

作为一代画家,桃花自然也成为他笔下常见的题材。

唐伯虎画过《桃花山鸟图》、《仕女折桃图》等。

他画的桃花,往往笔墨洒脱,清新脱俗。

与他诗中的意境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属于唐伯虎的“桃花世界”。

唐伯虎对桃花的喜爱,是人、诗、画、生活的高度统一。”

【我去,唐青是完全学到了古先生的精髓,解释起来简直一套一套的。】

【唐青解释的有点拖泥带水了,不过说的有点详细。】

【关键此玉佩还没证实是唐伯虎的,他说这么详细也没用。】

【你们发现没有,唐青的进步很大,古先生是不是已经在偷偷教他。】

【古先生光明磊落,如果要教唐青,肯定都正大光明的做。

不会像你说的那样,还偷偷的,有失古先生的身份。】

唐青说到最后,做了一个对唐伯虎的总结。

“对其他人而言,桃花可能只是一种美丽的花卉。

但是对唐伯虎而言,桃花是他的庇护所——桃花庵。

桃花是他的身份象征——桃花庵主。

桃花是他的精神图腾——桃花仙。

桃花是他的人生哲学的载体——《桃花庵歌》。

桃花是他的艺术灵感的源泉——桃花画作。

桃花更是他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种桃、赏花、饮酒。

因此,唐伯虎的“桃花”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成为一种他的文化符号。

桃花在唐伯虎的心目中,代表着一种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寄情于艺术与自然的狂士精神。

这正是他与其他喜爱桃花的文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所以明代文人里喜欢桃花的人,唐伯虎是最具代表性的。”

【卧槽,听唐青说这么多,怎么感觉他是专门研究过唐伯虎一样。

简直对唐伯虎了解的太透彻,我都有点相信此玉佩是唐伯虎的。】

【被唐青这么一顿忽悠,此玉佩怕是要涨价了。】

【嘿嘿,我就喜欢唐青这样的文化人。

忽悠人都这么有水平,我都差点相信他说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