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沉浮录! > 第297章 议商铺朱父解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五天过去了。日历翻到了1987年6月6日,星期六。

前几天,于永斌已经雷厉风行地把床和电风扇买了回来。两张结实的实木床分别安置在了两间休息室里,落地电扇也落户到了两个房间。公司注册的事情,在于永斌的奔走下,也正在按“老企业变更”的流程加紧办理,据说进展还算顺利。库存的罐头,已经拉走了一百箱送到了楚天科贸松江分公司孙磊那里。另外江春生和于永斌各自搬走了两件罐头,于永斌又跟李大鹏的两个女儿送去了两件罐头,算是三个人分了一次小福利。

而今天,是朱文沁的父亲朱一智约好带门面房初步设计方案回来的日子。规划局下面就有一个设计院,而且,设计师还不少,老中青都有,弄个两层门面房的方案,算是小事一桩。

上午。江春生按照惯例在工程队办公室上班。距离电大第四学期的期末考试只剩下一周的时间了,他正好利用这段老工程上的预制任务已经完成,新任务还没有下来的空闲时间,天天抓紧复习功课。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头顶的电风扇嗡嗡作响和他翻动书页的声音。

正当他沉浸在力学公式中时,队长办公室的陈萍推门进来:“江春生,电话,找你的。”

“哦,谢谢。”江春生放下书本,快步走到队长办公室,拿起了听筒。

“喂,你好,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婉又十分熟悉的女声:“春生,是我。”

“雨欣?是你啊。”江春生有些意外,同时也是十分高兴的问候道:“好多天没有联系了,你还好吧?”

“我挺好的,就是想问问你最近咋样。周雨欣说道,“我知道你这段时间既要上班还要忙罐头厂的事,应该挺忙的,就没有打扰你,怎么样?进展如何了?”

江春生扭头看看办公室门外,陈萍没有回来,他可以畅所欲言了。

他笑着把目前的情况跟她大致说了说,主要是换了两个门卫,公司注册、处理库存、着手门面房的报建准备等。

周雨欣称赞了他几句并提醒他要多注意休息后,问道:你明天有什么安排啊?”

“明天没有什么特别安排,准备上午去厂里待半天。”江春生如实说,“有什么事吗?”

“当然有事啦!你忘了?上次不是说好了,等你们厂子交接手续办完,带我去看看嘛!”周雨欣语气轻快地说道,“明天星期天我休息,你带我去你们的那个‘基地’参观参观呗?”

江春生这才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一周前交接手续刚办完时,周雨欣就提过想来看看。他自然不会拒绝她的这点小要求,当即答应:“行啊,没问题。明天我正好也要去厂里看看。那……明天早上九点,我们在……老地方碰面?”

他说的“老地方”,自然指的就是县委县政府的大门外门卫室的边上。

“好!一言为定!明天早上九点,老地方见!”周雨欣高兴地应承下来。两人又闲聊了两句,便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江春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重新坐回桌前。他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目光再次落在书本上。眼下,通过电大考试和尽快办好公司注册,是重中之重。

下午,江春生在工程队下了班,便骑上自行车,直奔朱文沁工作的工行城南分理处。他人还没有到门口,老远就看见朱文沁已经等在了门外路边的那棵大梧桐树下。她今天穿了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在夏日傍晚的微风中,显得清新又靓丽。

“等久了吧?”江春生笑着迎上来。

“没有,刚到。”江春生看着她,眼神温柔,“你爸应该已经回家了吧?”

“嗯,我爸说今天会把图纸也带回来的。”

两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说说笑笑的回到了朱文沁家。

推开家门,果然看到朱一智正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悠闲地摇着蒲扇,喝着茶。茶几上,放着一卷白色纸卷十分醒目。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音和阵阵香气,李玉茹正在里面忙碌着。

“爸,我们回来了。”朱文沁扬声喊道。

“叔叔。”江春生也连忙打招呼。

“回来了?”朱一智放下茶杯,笑着招招手,“春生,快过来坐。图纸我拿回来了,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我跟你讲解讲解。”

江春生和朱文沁在沙发上坐下。朱一智将茶几上的图纸展开,一张手工绘制的建筑方案平、立、剖,出现在眼前这张大号的专用绘图纸上。图纸画得相当规范,线条清晰,尺寸标注明确。

江春生这两年读电大,学的正是土木工程工民建专业,看建筑方案图对他来说算是基本功。他俯下身,认真地看了起来。朱文沁也好奇地凑在旁边,虽然看不太懂线条和符号,但从立面图上,对未来的门面房充满了想象。

朱一智在一旁用蒲扇指点着图纸,解释道:“你们厂这个门面房,我是按照临街小型商铺的常规思路帮你们设计的。主要考虑了三点:一是造价的经济性,二是临街面使用上的最大化,三是立面的美观整洁。”

他指着图纸上临街的一排整齐的方格:“你看,整体立面我让设计师给你们做了一个连续的效果,看起来整齐大气,能用的面积都用上了。我看了一下你们的地界和现在整个厂里的布局,有些地方可以做些适当调整。现在你们要改扩建门面房,我把主出入口往东边调整了一跨 ,一是要合上三米六的开间模数,二是把主路往东边的仓库这边靠一靠,尽量把西边地块留出来,以后更好用。你看这里……”朱一智用手指点在立面图的一个缺口处,“东边两间三米六的门面过来,是按通用模数分隔以后余下的零头,正好三米放门卫。在门卫室边,留了一个宽四米二的门洞,作为你们厂以后的进出通道,大一点货车进出应该都够用了。你们现在门口的老厂门市部,我查看了一下图纸,开间正好也是三米六,基础都是按照两层结构来设计施工的,”

接着,他的手指划到上面的平面图上:“门面房的开间尺寸三米六,是常用的设计模数, 这个尺寸最实用,不大不小,方便对外出租。进深考虑到要上二楼,需要两跑楼梯,又不能占用前面门市的面积,现在把进深由原来的十二米五拉到了十五米,把楼梯摆到最后面,同时,也是为了把商铺的面积尽可能的留大,这也是为了让建筑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这个方案是局下面设计院的同志,从他们图库里找了个近两年类似的方案,根据你们厂的实际尺寸调整优化了一下出的,比较成熟,也省事,你们只要把现有的厂门市部加深两米五,加个楼梯,在上面加一层就好了,这能让你们省很多钱。”

就在这时,一旁的朱文沁插言道:“爸,我觉得这一排商铺要是能弄成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老远就能看出来,是不是更能吸引人啊?更好出租?”她想象着那种热闹的场景,觉得那样才更有商业气息。

朱一智听了,笑着摇了摇头:“文沁啊,商铺是需要色彩丰富一点,显得热闹。但这主要是在立面的装饰和晚上的灯光亮化上做文章。这些通常都是商户和承租户根据自己的经营风格和需求来自行投入的。你们作为业主,前期不需要在这上面投入太多,能省则省。哪怕只提供毛坯房都可以,现在市面上基本上也都是这么操作的。把装修的自主权交给租户,更灵活。”

他话锋一转,神色认真了几分,对江春生说道:“另外,春生,有件事要提醒你们。我看了一下今后的规划大方向,你们厂现在这个位置,根据市里的长远规划,将来是城市发展的次中心,发展方向是以商业和住宅为主。你们把这个地方盘下来,十年后,商业价值会非常大。就是现在从整体规划要求来看,沿环城南路这一线的临街建筑,以后我们规划部门都会要求统一建成两到三层的迎街面,并且立面风格都要协调一致。”

他用蒲扇柄在图纸上虚划了一条线:“所以,你们的这排临街建筑,长度已经不小,有了36米,出于中长期考虑,你们这一条商业门面,最多五年左右,就会要求改造,所以有必要预留一定的里面改造空间。我考虑这次会在你们的这条门面上,适当的增加一些马头墙,方便以后得立面改造,现在加,多花不了多少钱,以后就不用大动干戈,更省事也省钱。”

江春生一边仔细听着,一边点头,心里对这个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叔叔,您考虑得太周全了,这样一来,我们既节省了成本,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他由衷地赞叹道。

朱一智笑着说:“这都是为了你们好,做生意嘛,眼光要放长远些。其实,对于今后。我们对于临街面的商铺,要求都是两到三层,高低错落有致,具备仿古风格,古色古香,这才契合我们这个城市的古老传承。”

江春生听得非常认真,他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问道:“叔叔,那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建出部分三层吗?”

朱一智沉吟了一下,回答道:“单纯从建设技术和规划可能性上来说,是可以的。但是, 从你们目前的经济情况和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个人不建议你们现在就建三层。”

他详细分析道:“原因有两点。第一,直接建三层,意味着投资要增加不少,钢筋、水泥、人工都要上去,原来建筑得基础是按二层设计的,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这对于你们目前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来说,压力很大。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对于商铺来说,价值最高的永远是一层,所谓‘一步差三市’。二层已经比较难租了,租金和一楼能差一大截,而且还要一拖一的捆绑出租。至于三层,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周边商业繁荣程度还没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个死胡同,很难租出去,空置率会非常高。所以,在繁荣程度不成熟的时候,不能盲目往上加楼层,否则就是浪费资金,得不偿失。”

他顿了顿,总结道:“所以,我的建议是就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加层就行了,钱要用在刀刃上。”

朱一智的这一番话,结合了政策规划、市场规律和经济效益,分析得透彻明白,可谓高屋建瓴。

江春生听得连连点头,心中许多模糊的想法和疑虑顿时豁然开朗,仿佛拨云见日一般。他由衷地说道:“叔叔,您说得太对了!这样处理,既务实又长远,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有您帮我们把关,想不省钱赚钱都难。”

朱一智笑着摆了摆手:“这都是些经验之谈,能帮到你们就好。我要不说出个一二来,文沁这丫头恐怕也不会放过我。”

朱文沁刚想开口说什么,李玉茹从厨房探出头来喊道:“好啦好啦,别光顾着谈工作了,回家了也不歇歇。饭菜都好了,准备吃饭啦!”

朱一智笑呵呵地站起身,招呼江春生:“走,春生,先吃饭。今天周末,陪叔叔喝两杯?”

江春生连忙摆手:“叔叔,我酒量浅,您知道的,上次……嘿嘿,而且晚上还要骑车回去……”

“诶,少喝一点,不碍事。”朱一智心情很好,不由分说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白酒,“你二两,我三两,绝不多喝,怎么样?就解解乏。”

话说到这个份上,江春生也不好再推辞,只好点头答应:“那……行,我听叔叔的,就二两。”

四人围坐在餐桌旁,饭菜很是丰盛,充满了家的味道。朱一智给江春生倒了小半杯酒,又给自己满上稍多的一些。两人碰了碰杯,浅酌了一口。

席间,朱一智关心起公司注册的进展:“春生,你们那个新公司的营业执照,办得怎么样了?这可是关键,没这个东西,后面很多台面上的工作都没法正常开展。”

江春生咽下口中的菜,回答道:“手续基本上都准备齐全了。于总那边打听过,如果按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正常流程需要一个半月左右。他现在找了工商局的一个朋友在帮忙协调,准备以老罐头厂变更企业名称和性质的形式来申报,据说这样流程能快不少,大概二十来天可以办好。”

“嗯,那个小于在这方面还是有些门路的。”朱一智点了点头,“以变更的形式确实比新注册要快一些。抓紧办下来,名正才能言顺。”

酒过三巡,话题从公司注册又转到了罐头厂未来的经营上。朱一智放下酒杯,认真地说:“春生,你们这门面房改扩建出租是首要任务,至于后面的生产,不可操之过急。现在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深入,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还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你们可以多关注你说的那个瓶装水在深圳以及内地的发展情况,待时机成熟时,再有的放矢,不可盲目。”

江春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叔叔您说得对,我们先把门面房建好,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就不着急了。至于投产瓶装水,受到制约的引素很多,尤其是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已经请了我那个有海外关系的同事,在帮忙关注这类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等时机成熟了,我们再着手上马。”

朱一智满意地笑了笑:“你们年轻人想法多有闯劲是好事,切记要看准方向。另外啊!工程队的日常工作,你可不能马虎,更需要扎扎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

江春生连忙点头:“叔叔您放心,我一直都记着呢,工程队的工作我会一如既往的好好干。”

饭后,江春生和朱文沁帮李玉茹收拾好碗筷,又陪朱一智和李玉茹聊了会儿天。眼看天色渐晚,江春生起身告辞。

朱文沁也跟着起身,并且还不忌讳的说:“爸!妈!我要陪春哥回去,今晚就在他们家休息了,明天和他一起去罐头厂。”

朱一智和李玉茹相视一笑,“真是女大不中留啊!”朱一智摆了摆手:“去吧去吧,注意安全。”

“晚上记得一起回来吃饭,你姐姐他们一家明天都回来。”李玉茹补充道。

“好!”

江春生和朱文沁出了门,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往江春生家去。一路上,朱文沁叽叽喳喳地说着对未来门面房的期待,江春生则微笑着倾听,偶尔回应几句。

到了江春生家,江春生的父母江永健和徐彩珠正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节目。

徐彩珠见到朱文沁这时候过来,非常高兴,起身和她亲热的寒暄了几句,知道今晚她会在家里留宿,便走进春燕的房间收拾床铺去了。

江永健也很自觉的回房间休息去了。

两个年轻人简单洗漱后,便坐在客厅继续闲聊。朱文沁突然想起什么,问道:“春哥,你说明天雨欣姐姐要去厂里看看,你打算怎么安排啊?”

江春生挠挠头:“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安排的,就带她到处看看,介绍介绍情况吧。”

夜深了,两人各自回房休息。江春生躺在床上,想着明天要带周雨欣去厂里,朱文沁也去,他夹在中间会不会尴尬?

三个人同在一个场景,还是在一年半前元宵节的那晚,在临江公园看花灯,当时他和朱文沁还没有确定关系。明天三人将要同框,一个已经算是自己的未婚妻,一个与自己存在着“假女友”的关系。似乎又没有其他人在场,这样的场合该怎么自处?

江春生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好不容易在迷迷糊糊中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