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如同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丝丝寒意的画卷,缓缓在姑射山展开。凛冽的风裹挟着姑射山独有的寒气,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肆意地吹刮着,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都卷入它的寒冷漩涡之中。那风用力地撞击着窗棂,让窗棂也跟着瑟瑟发抖,发出阵阵哀鸣。
翠娥,这位坚强的女子,刚刚将晾晒好的玉米细心地收进粮仓。她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正准备转身回屋,继续操持家务,却突然听到院门外传来“咚”的一声闷响,那声音沉闷而突兀,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紧接着,便是婆婆那带着痛苦的呼号:“哎哟——”
翠娥的心猛地一紧,手中的锅铲瞬间滑落,她来不及多想,心急如焚地朝着院门外冲去。只见婆婆正拄着拐杖,歪倒在地上,身形显得那样无助。身旁的竹篮已经翻倒,刚砍回来的柴枝散了一地,像是杂乱无章的音符。婆婆的裤腿上沾满了泥污和草屑,仿佛在诉说着这一跤的狼狈。
“娘!您咋了?”翠娥心急如焚,一个箭步冲过去,小心翼翼地扶住婆婆的胳膊,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是不是摔着了?”
婆婆疼得脸色如白纸一般,毫无血色,她颤抖着手指,指向自己的腿,声音虚弱地说道:“刚才下台阶没踩稳,腿……腿动不了了。”翠娥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蹲下身,伸出手轻轻触碰婆婆的膝盖。婆婆的身体猛地一颤,疼得倒吸一口凉气,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翠娥深知婆婆的腿早年就受过伤,这一摔,只怕是伤得不轻,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背起婆婆,朝着村医张老头家飞奔而去。一路上,她脚步匆匆,心中满是焦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打湿了鬓角。
张老头,这位经验丰富的村医,仔细地为婆婆做了检查。他神情凝重,眉头微微皱起,缓缓说道:“是膝盖骨裂了,得卧床静养,这两个月可千万不能下床,得有人好好伺候着。”说罢,他转身从药柜里拿出一些外敷的草药,递给翠娥,叮嘱道:“记住,按时敷药,一定要细心照料。”翠娥连连点头,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感激。
翠娥又将婆婆背回了家,轻轻地把她安置在炕上,让婆婆尽可能舒服地躺着。然后,她马不停蹄地赶到灶房,烧了一锅热水。她端着热水,拿着毛巾,回到婆婆身边,动作轻柔地为婆婆擦脸、擦手,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关切。这一番忙活下来,翠娥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她却顾不上休息,心里全是婆婆的伤势。
夜里,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翠娥躺在婆婆隔壁的炕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之前婆婆反对她再嫁时的场景,那些哭骂、争吵,如同电影般在她眼前回放。然而,此刻看着婆婆疼得紧皱的眉头,她心中的怨恨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心疼。在她心里,不管之前有多少矛盾,婆婆始终是长辈,是她那已经过世丈夫的母亲,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婆婆受苦,照顾婆婆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那天起,翠娥便成为了婆婆的“专职护工”,开启了悉心照料婆婆的日子。每天,天还未亮,整个村子还沉浸在一片漆黑与寂静之中,翠娥就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她先是来到婆婆的房间,小心翼翼地端起尿盆,倒掉后又仔细清洗干净。然后,她来到灶房,熟练地生火熬粥。火苗在灶膛里欢快地跳跃着,映照着翠娥疲惫却又坚定的脸庞。
早饭过后,翠娥会严格按照张老头的嘱咐,为婆婆的膝盖敷草药。她的手法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花瓣,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碰碎婆婆那受伤的膝盖。她一边敷药,一边轻声询问婆婆的感受:“娘,疼不疼啊?要是疼就跟我说。”婆婆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到了中午,翠娥会精心为婆婆做她爱吃的软面条。面条煮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翠娥端着面条,来到炕边,一勺一勺地喂给婆婆吃,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细心。婆婆吃着面条,嘴里不时嘟囔着:“翠娥啊,辛苦你了。”翠娥总是微笑着回答:“娘,不辛苦,您吃饱了才有力气恢复。”
晚上,等收拾完一天的家务,翠娥会来到婆婆的房间,帮婆婆擦身,然后仔细地为婆婆按摩腿部,防止肌肉萎缩。她的双手在婆婆的腿上轻轻揉搓着,力度适中,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关爱。
有一天晚上,翠娥像往常一样为婆婆按摩时,突然发现婆婆的腿有些肿。她想起张老头说过“冰敷能消肿”,可是大晚上的,哪里去找冰呢?她灵机一动,跑到院子里的井边,打了一桶井水。她把毛巾浸在井水里,井水的寒意瞬间透过毛巾传到她手上,冻得她双手发红。但她顾不上这些,拧干毛巾后,迅速回到屋里,将毛巾裹在婆婆的膝盖上。为了让婆婆的腿能尽快消肿,她反复换了好几遍毛巾。
婆婆看着翠娥冻得发红的手,眼眶忽然红了,声音带着哽咽说道:“翠娥啊,别忙活了,歇会儿吧。你这孩子,为了我,遭了多少罪啊。”
翠娥笑了笑,笑容中带着疲惫却又充满温暖,继续按摩着说:“没事娘,多敷会儿能好受点。您赶紧好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你这孩子……”婆婆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愧疚与心疼,“以前是我糊涂,总想着让你守着这个家,守着我这个老太婆,让你受委屈了。你男人走得早,这些年你一个人撑着这个家,太难了。”
翠娥的手顿了一下,心中五味杂陈,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又酸又暖。她抬起头,看着婆婆那布满皱纹的脸,岁月在婆婆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一道皱纹仿佛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她小声说道:“娘,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我是您的儿媳,照顾您是应该的。这么多年,您也不容易啊。”
“应该的?”婆婆摇了摇头,伸出那满是老茧的手,拉过翠娥的手,掌心的老茧硌得翠娥有点疼,却也让翠娥感受到了婆婆的艰辛,“我知道你心里苦。之前你说想再嫁,我还拦着你,骂你,可我从来没替你想过,你才三十岁,正是大好年华,总不能一辈子守着这个家,守着我这个老太婆吧?你也该有自己的日子,有个人疼你、帮你。”
翠娥的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她赶紧别过脸,偷偷擦了擦眼泪,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娘,我……”
“你听我说,”婆婆打断她,眼神认真而坚定,紧紧握着翠娥的手,仿佛要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翠娥,“之前我是怕你嫁了人,就不管这个家了,怕对不起我那过世的儿子。可这阵子看你这么细心地伺候我,我才明白,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就算嫁了人,也不会忘了这个家。”
她顿了顿,握着翠娥的手更紧了,语气中满是真诚:“翠娥啊,要是你真能找到个靠谱的人,对自己好,也愿意对这个家好,娘不反对了。你放心去寻你的幸福,娘支持你。”
这话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了翠娥心中那片阴霾,淌进了她的心里。她憋了这么久的委屈、不安,在这一刻全化作了泪水。她再也忍不住,趴在婆婆的手边,哽咽着说:“娘,谢谢您……谢谢您能理解我。这么多年,我一直盼着您能明白我的心。”
婆婆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眼眶也红了,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傻孩子,是娘对不住你。以后啊,你要是有看上的人,就带回来让娘看看,娘帮你把把关。咱不求他多有钱,只要他老实、疼你,能跟你一起好好过日子就行。”
那天晚上,婆媳俩仿佛打开了心扉,聊了很久很久。婆婆缓缓说起翠娥刚嫁过来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喜悦的时刻:“你刚嫁过来的时候,穿着一身红嫁衣,漂亮得很。那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也甜甜蜜蜜的。”接着,她又说起过世的儿子小时候的事,眼中满是怀念:“他小时候啊,可调皮了,整天在村子里跑来跑去,没少让我操心。”翠娥也说起自己这些年的难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娘,这些年,我一个人面对家里家外的事,有时候真的觉得好累好累。我就想找个伴儿,能跟我一起扛日子,互相扶持。”窗外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着,可屋里却暖融融的,之前横在两人之间的隔阂,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像被暖阳融化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这份“软化”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持续下去。第二天上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这个深秋的日子带来了一丝温暖。翠娥去镇上给婆婆买膏药,刚走到村口,就遇见了王婶。王婶那敏锐的眼神一下子就捕捉到了翠娥,她立刻像发现了什么新奇事物一般,凑了过来,眼神里带着打探的意味:“翠娥啊,听说你婆婆摔着了?你这阵子天天伺候她,可真孝顺。不过我可听说,你还想着再嫁?你婆婆都这样了,你要是嫁了,谁管她啊?”
翠娥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悦,没好气地说:“王婶,我婆婆支持我再嫁,我就算嫁了,也会管她,不用你操心。”
“支持你?”王婶撇了撇嘴,脸上写满了怀疑,显然不信,“我可不信老太太能这么大方。你别是为了再嫁,故意讨好她吧?等你嫁了人,指不定就把她扔在这儿不管了!”
翠娥不想跟她争辩,她深知王婶的为人,越争辩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于是,她转身就走,加快了脚步。可王婶却不依不饶,像个甩不掉的尾巴,跟在她身后大声喊道:“翠娥!我跟你说,你要是敢不管老太太,我就去村支书那儿告你!让全村人都知道你不孝顺!”
翠娥脚步顿了顿,心里一阵委屈涌上心头。她不明白,为什么王婶总是要在背后说这些风凉话。可一想到婆婆昨晚说的那些温暖的话,她又挺直了腰杆,心中充满了力量。她知道,只要有婆婆的支持,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从镇上回来,翠娥刚走进院门,就听见屋里传来婆婆那熟悉的声音,只不过这次,声音中带着愤怒:“王秀兰!你别在这儿胡说八道!我家翠娥是啥样人我清楚,她不会不管我的!她想再嫁,是她的福气,我支持她!你要是再敢说她的闲话,我就跟你没完!”
翠娥走进屋,看见王婶站在炕边,脸色十分难看,婆婆正怒目圆睁地瞪着她。原来王婶见翠娥不理她,便跑到家里来挑拨离间,没想到却被婆婆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
王婶见翠娥回来了,自知理亏,没再敢多说什么,灰溜溜地走了。婆婆看着翠娥,脸上的怒色渐渐消散,露出了一丝笑容:“以后她再敢来胡说,娘帮你骂她!咱可不能让她欺负了。”
翠娥走过去,坐在炕边,紧紧握着婆婆的手,眼中满是感动:“娘,谢谢您。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跟娘客气啥,”婆婆拍了拍她的手,眼神中满是疼爱,“你放心去找你的幸福,娘在家给你守着这个家。等你找到了好人家,娘还等着喝你的喜酒呢。”
那天下午,阳光洒满了整个院子,翠娥怀着满心的喜悦,把婆婆支持她再嫁的事告诉了翠红和翠仙。翠红听了,比翠娥还高兴,她拉着翠娥的手,兴奋地说:“姐,这可太好了!有大娘支持你,以后你再找对象,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你肯定能找到一个疼你爱你的人。”翠仙也跟着附和道:“就是啊姐,咱们三个里,终于有一个能顺顺利利的了!姐,你可得好好把握机会。”
翠娥看着两个姐妹开心的样子,心中也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婆婆的软化只是第一步,往后找对象的路还会有困难,还会有闲话,但她不再害怕了。因为有婆婆的支持,有姐妹的陪伴,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那个能跟自己一起扛风挡雨、一起过好日子的人。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这个宁静的村子里,还有一份惊喜在悄悄酝酿。那天晚上,月光如水,洒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村支书去看望翠娥的婆婆,两人坐在屋里,聊起了翠娥的事。婆婆拉着村支书的手,眼中满是关切与期待:“支书,你要是有合适的,就帮翠娥留意留意,要找个老实、踏实的,别让她再受委屈了。这孩子,这些年太不容易了。”村支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大娘你放心,我正好有个远房堂弟,人老实本分,也是丧偶。我正想找机会让他们见见呢,说不定这就是一段好姻缘。”婆婆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翠娥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