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就秦淮茹这么任劳任怨的好儿媳,院里可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尤其是有着何家何大清当年抛家弃女的例子在前。
院里那些不明白秦淮茹盘算的人,私下里都认为秦淮茹要是跟当年勾搭何大清的白寡妇学学,直接离开九十五号院另立门户,就凭她的姿色,找个鳏夫帮忙拉帮套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
这些闲言碎语作为当事人的秦淮茹也不是没听见过,不过她每次听到这话,都会在分身曹休面前,一副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嘲弄神情看着院里那些说闲话的人。
在她的思维里,找鳏夫哪有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来的安心?
只要她自己的谋划成了,把家里工位房子抓在自己手里,那到老了之后的日子,不比那些找鳏夫的女人过的要潇洒滋润的多?
……
在棒梗养伤、何雨柱被看死、许大茂不关心院里事情、其它几家因为儿子下乡没心情折腾的日子里,九十五号院的安静生活,就像是给时间按下了加速键一般。
转眼就来到了七零年,而这几年之中,棒梗就真的如当初的算计那般,在秦淮茹、曹魏、刘光福等人的关照下,是伤了又好好了又伤。
整整四年的时间,能让他健健康康在外面浪的日子总共加起来都不超过六个月。
哪怕是期间传出学校复课的消息,棒梗都因为养伤的原因没有去成。
所以现在的棒梗虽然身上没留下什么后遗症,还在家被养的白白净净,但眼神却因为多年的伤痛,充满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反观常年被秦淮茹养在老曹家的小当和槐花两姐妹,却是趁着复课那个一闪即逝的机会,一举拿下了小学毕业证,升入了初中。
当学校因为风暴的洗礼再次被迫停课的时候,这两个丫头已经先棒梗一步,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在家自学的初中生。
而闫埠贵那边,也是借着复课的机会摆脱了改造的小业主身份,恢复了曾经的教师待遇。
只不过处在风暴期间,他这个教师去了学校,除了看着那些因为家庭原因看不过来,所送到学校劳动的孩子外,基本上是一节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都没能没有施展出来。
倒是又跟以前一样,多了许多白天去后海、什刹海等水域钓鱼的时间。
不过随着棒梗、曹魏、刘光福、闫解旷他们这一批少年即将达到上山下乡的年纪,最近的院里又不太平静了。
第一个慌了神的就是当初以为两三年政策就能有所改变的贾家。
因为贾张氏眼中的金孙孙棒梗,不单是他们贾家现在唯一的男丁,而且还是她们贾家唯一一个即将达到相应政策年纪的孩子。
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当年前院孙家哪个下乡的孩子来信,诉说上山下乡艰苦过程在四合院内传开,这几年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的贾张氏,那叫一个折腾。
天天的在院里闹腾的诉说着她金孙孙命苦的同时,还时不时的带着哭腔当着众人的面召唤老贾。
企图用她最拿手的方式,为自家的金孙孙争取一丝逃脱下乡的可能。
不过随着她前些年那些蛮不讲理的操作,早就将院里的众人得罪干净了,就连当初一直想着她们贾家的易忠海,都随着棒梗偷钱、贾张氏骂街、秦淮茹的沉默不语的折腾下报以冷笑,默默不语。
心中更是畅快的想着:这些年要不是为了让秦淮茹欠自己人情,老子管你贾家这两个四处惹祸的麻烦精死不死呢。
至于院里另外一个即将相应政策下乡的当事人闫解旷,家里却是异常平静,平静的就像是闫解旷只是出去上学一般简单,根本没人在意。
甚至闫解旷本人还带着点欣喜与迫不及待。
因为他早就通过他二哥这些年陆陆续续寄来,还给闫埠贵的少量欠款,还有信件得知,下乡之后虽然体力劳动繁重,每天累的不行,但却可以自给自足。
每顿都能吃的饱饱的,而不像在家一样,连根咸菜条都要论根数着吃,还每次只能吃个六分饱,甚至有时候还要挨饿。
这对从小就没吃过几顿饱饭,甚至到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年纪的闫解旷来说,诱惑力简直是太大了。
大到他早就在心里默默的期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好早日脱离他家这个永远都吃不饱的牢笼。
而闫家其他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是相当支持。
首先在闫埠贵看来,等自己这个三儿子离开,那他家里就会又减少一部分开支,其次闫大妈觉得自己每日的家务也会减轻不少。
尤其是自家大儿子在城里有工作,上山下乡的事情找不上他,自家以后养老的事情,也是稳得很的局面下,闫埠贵这个算盘精那是真的一点都不慌。
另外,作为家里最小的老幺,也是闫家唯一女娃的闫解娣,对于自家三哥即将下乡的事情也是十分高兴。
因为等她三哥走了,那自己就终于可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而不是马上就要十六岁了,还要跟父母在一铺炕上挤着,没有一点个人隐私了。
至于自从结婚后,就什么事都想向自家老爹看齐,此时也是将算计牢牢地刻进了骨子里,完全失去了亲情闫解成,对于三弟走不走那也是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更别提作为被闫家父子算计进门的大嫂于莉了。
所以在下乡这件事情中,就只有后院有着年龄相仿,却只剩下唯一青年的老刘家,和一直只有曹魏一个青年在院里活动的老曹家,摆出副看热闹的心态看着两家的闹剧。
尤其是早在去年就已经达到年龄标准,却因为家中可以留下一个子女的政策,一直没去下乡的刘光福。
这两天随着贾张氏闹得动静越来越大,更是经常被他那好面子的老父亲挂在嘴边。
动不动就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感慨上一句“我家光福留在城里符合政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