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爷爷把我从现代喊回到灾荒年 > 第344章 何老一家来村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叶宁和叶伟康,还有龙浩宇每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幻影蛇,去不同的城市看看。

一是为了捡漏,二是偷偷送些粮食给那些身无分文的老人和孩子。

龙浩宇这两年跟着叶伟康练习武术,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他一个人可以打三五个成年男人都没问题。

两个月后,何老和妻子还有儿媳妇来到了叶家,叶国安看到他们,开心的笑了。

两个孩子看到爷爷奶奶和妈妈却哭了,“爷爷奶奶,妈妈我好想你们啊”,何悦哭着说道。

“好孩子,别哭了,以后我们家也要在叶庄定居了”,何奶奶抱着孙女说道。

“事情解决了”,叶国安看着何老问道。

“解决了,小赫找了他的上司,说他在为国效命,他的家人却要被游街示众,被带上资本家的帽子。

他想回家陪着家人,特别是他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

他的上司直接打电话到了省军区,后来县领导就找到我们家,让我们来乡下躲几年,等世道太平了,我们在回去”。

何老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又说:“这两个月麻烦你们家了,以后我们就留在村里了,大队长已经同意了”。

叶国安笑着摆摆手,“不麻烦,你跟我还客气起来了。

以后啊,咱们就能经常见面了,对了,你们还要建房子吧!”

“是的,我打算建三间泥坯房,大队长说,三四天就能建好”。

何老说到建房子,还有些激动,听儿子的意思,后面还会更乱,让他们一家隐居在乡下,这样就安全多了。

“那就好,以后就不用担惊受怕了,”叶国安看着何老一家人说道。

当晚,叶家摆了简单的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温馨又热闹。

孩子们破涕为笑,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在叶庄的趣事。

接下来的日子,何老一家正式融入了叶庄。叶宁他们依旧每晚行动,而何老则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何老也没想到,他们一家在村里一住就是十多年,一直到他儿子因病被送回来,他们一家才有机会回县城,这些都是后话。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看看六七年,这一年,叶宁九岁,已经是个小少女了。

这一年多,叶宁的身高蹿到了一米四二了,出落得愈发灵动,那双大眼睛仿佛藏着星辰。

这日,他们正在院子里写作业,思宁跑来说道:“宁宁,村里来了一群知青,还有几个老人,你们要去看看吗?”

叶宁想起昨天,向武伯伯说的,村里分来七个知青,和五个下放老人,三位来自京市,两位来自深市。

叶宁放下手中的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说道:“好呀,我们去看看。”叶伟康和龙浩宇也放下作业,跟着一起出了院子。

他们来到村头,就看到一群穿着有朴素,有靓丽,但带着书卷气的知青,和几位脸色疲惫,神情木然的老人。

人群中,一个年轻女子引起了叶宁的注意,她站在这些老人和知青中间,时不时看一眼她身边的老人。

那女孩扎着两个麻花辫,眼神清明,没有担心和害怕,有的只是坚定。

叶宁走上前,笑着问道:“林萱姐,你怎下乡了。”

女孩抬头看了看她,小声问道:“你认识我,那你一定就是叶宁了。

叶宁几年不见,我都认不出你了,谢谢你还记得我,以后我就在你们村生活了”。

叶宁热情地说:“欢迎你们来我们村,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林萱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又点点头。

这时,一位男知青走过来,对叶向武说:“谢谢你们的欢迎,我叫杨洋来自湖省,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大队长,我们以后住在那里”。

叶向武看着这些人,他不是很喜欢,他们这样,真能下地干活吗?

但是人都来了,他也只能接收,想了一下说:“你们是第一批知青,以后也是我们村的一员,要和我们一起下地参加劳动。

我们村没有知青院,你们就先住在村里的罐头厂,那里有个大院子,够你们住的。

每个人先领一个月的口粮二十五斤,十斤红薯面,十斤小麦粉,五斤玉米面,以后分粮食的时候,从你们工分里再扣除”。

罐头厂已经收拾好了,以后就是知青院了,村里的水果,以后就都送去公社的罐头厂,一起加工。

然后他看着几位老人说:“我们村有养殖场,以后你们就负责清理,养殖场的粪便,农忙的时候也要下地干活,一天五个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