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修仙后成了特种兵 > 第610章 线索汇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尔干半岛的清剿行动结束后,各国行动小组的情报如潮水般汇聚到国际刑警组织总部的联合指挥中心。梁良和林徽带着从生化实验室缴获的加密硬盘,连夜赶回日内瓦,与来自全球的情报专家一同展开线索整合工作。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实时刷新着各类信息,电子地图上闪烁的红点标记着已知的敌人据点,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打印纸的混合气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熬夜的疲惫,却难掩眼中的专注。

“黑蝎子组织在非洲的三个病毒库已经确认,”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官马克·怀特指着屏幕上的卫星图像,“我们的无人机拍到他们正在转移样本,目的地指向地中海沿岸的一个私人港口。”他调出港口的货运记录,“过去三个月,这个港口有七艘货轮前往东欧,船主信息显示与神秘人物的空壳公司有关联。”

梁良将生化实验室的硬盘接入系统,林徽正在逐行破解其中的代码。“实验室的数据库里藏着更危险的东西,”她敲击键盘的手指停顿了一下,屏幕上弹出一份标着“最高机密”的文件,“这是新型神经毒剂的量产公式,还有一份目标清单——下个月召开国际能源会议的七个参与国代表团,都在上面。”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伊万诺夫凑近屏幕,眉头紧锁:“毒剂需要特殊的稳定剂才能长途运输,而这种稳定剂只有两家公司能生产,其中一家的董事会成员里,有‘灰狼’黑帮的保护伞。”他调出该公司的交易记录,“近半年来,他们向巴尔干半岛的空壳公司出售了超过十吨稳定剂,时间点正好与实验室的毒剂研发进度吻合。”

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一条虚拟的红线逐渐成型:从非洲的病毒库出发,经地中海私人港口转运,通过东欧黑帮控制的陆路通道,最终指向能源会议举办地——奥地利维也纳。梁良在地图上圈出维也纳的会议中心,“敌人的目标很明确,他们想在会议期间同时对多国代表团发难,制造全球性恐慌。”

林徽突然放大文件中的一段加密通讯:“这里提到了‘夜莺’,反复出现在毒剂运输的节点记录里。根据实验室的人员档案,‘夜莺’是神秘人物安插在欧洲的联络员,负责协调各方势力。”她调出欧洲各国的出入境记录,“过去一年,有一个代号‘夜莺’的女性频繁往返于维也纳与布达佩斯,身份是自由记者,但她的行程与毒剂运输路线高度重合。”

“自由记者是最好的掩护,”马克·怀特补充道,“我们查到她曾在三年前采访过能源会议,对会场布局和安保流程了如指掌。更可疑的是,她的银行账户每月都会收到来自加勒比海空壳公司的汇款,金额正好够购买十公斤高纯度的毒剂载体。”

线索像散落的珍珠被逐一串联,梁良却注意到一个异常:“所有运输节点都避开了法国边境,这不符合常理——从东欧到维也纳,穿越法国东北部是最近的路线。”他调出法国的反恐情报,“难道法国境内有我们没发现的联络点?”

法国反恐部门的代表皮埃尔立刻反驳:“我们对边境的监控是全欧洲最严密的。”但他还是调出了近期的边境记录,“等等,过去两个月有五辆冷藏车以‘运输医疗废料’为由,从比利时进入法国,最终却消失在里昂的工业区。”他放大工业区的卫星图,“这里有一家废弃的化工厂,上个月突然有大量电力和水源接入,登记的公司名称……正好在神秘人物的空壳公司列表里!”

环形屏幕上的红线立刻修正,从东欧进入比利时,借道法国里昂的化工厂进行毒剂最后的提纯,再通过高速公路直抵维也纳。“里昂的化工厂是关键节点,”梁良在地图上重重一点,“他们需要在这里完成毒剂的活化,否则无法通过安检。”他转向联合行动小组的指挥官,“必须立刻对化工厂进行突袭,同时监控‘夜莺’的动向,她很可能是现场的引爆者。”

林徽却发现了更深层的关联:“实验室的采购记录显示,他们购买了大量无人机配件,型号与维也纳警方使用的巡逻无人机一致。”她调出无人机的技术参数,“稍加改装就能携带微型毒剂弹,这比派人进入会场更隐蔽。”结合“夜莺”的记者身份,一个更清晰的计划浮出水面——利用记者证进入会议外围,操控改装无人机向代表团车辆投放毒剂。

“还有一个漏洞,”伊万诺夫指着能源会议的安保方案,“各国代表团入住的酒店都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如果敌人从通风管道投毒……”他的话没说完,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维也纳警方提供的酒店图纸显示,七家代表团下榻的酒店都使用同一品牌的中央空调,而该品牌的欧洲总部就在布达佩斯——“夜莺”频繁出入的城市。

梁良迅速梳理出行动优先级:“第一,突袭里昂化工厂,缴获未活化的毒剂;第二,监控布达佩斯的中央空调总部,防止敌人植入后门程序;第三,24小时跟踪‘夜莺’,掌握她的行动轨迹;第四,升级维也纳会议中心及周边酒店的安保,重点排查无人机和通风系统。”

指挥中心内,各国代表立刻开始部署:法国特种部队紧急集结,准备对里昂化工厂展开突袭;匈牙利警方监控中央空调总部的所有出入口;奥地利反恐部门增派无人机干扰设备,对会议中心周边实施信号屏蔽;国际刑警组织则发布红色通缉令,全球搜捕“夜莺”。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指挥中心的落地窗洒在屏幕上时,整合后的行动方案已经成型。梁良看着电子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行动标记,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神秘人物的网络如同章鱼的触手,深入全球各地的阴暗角落,每斩断一根,都可能牵出更庞大的根系。

林徽将一份加密文件推到他面前,这是从“夜莺”的通讯记录里破解出的:“她提到‘主人将亲自监督最后的环节’,这说明神秘人物很可能已潜入欧洲,甚至就在维也纳。”文件末尾的一串数字经破译后,显示为一个维也纳的私人邮箱地址。

“看来我们要去会会这位神秘人物了。”梁良合上文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代表各国行动小组的绿点正在向目标区域移动,一场横跨数国的反恐行动即将展开。而在维也纳古老的街道深处,一个戴着宽檐帽的女人正走进咖啡馆,将一份写满暗语的报纸放在靠窗的座位上,她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猎物已经进入陷阱,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