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学名张好古 > 第五百二十七章 打火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想起丁忧守制时,孤身面对松江风雨的寂静岁月,也曾以为此生将与文章笔墨相伴终老。可如今,黄道周恩师“纲常万古”的教诲,以及松江府亟待修缮的城墙、需要守护的百姓,都化作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接下这份重任。

松江府是生养他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刻着回忆。城墙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松江人的故事与情感。陈子龙摩挲着案上的画卷,仿佛能看到修缮后的城墙屹立在吴江之畔,为百姓遮风挡雨。这份责任感,比任何荣耀都来得更为沉重,却也让他内心无比坚定。他深吸一口气,暗自发誓,定要不负所托。

看着张好古诚恳而真挚的目光,陈子龙不再犹豫,答应了下来。

张好古见到陈子龙答应,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左手拉过陈子龙的手,右手轻轻拍着,“谢谢陈兄的加入,日后松江府会更加繁荣,因为有我们的努力,大明也会更加强盛。”

陈子龙不仅文采出众,更是一位有能力且敢于作为的人。事实上,他的丁忧期早已结束,但他却迟迟没有进京述职。这其中的缘由,便是他对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腐败不堪的现状深感痛心。

在他看来,许多正直且有能力的官员都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反而屡屡遭受打压。这种现象在他自己的赴考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陈子龙深知,自己虽然是复社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应该被无端打压。

他认为,自己屡次考试不中的真正原因并非文章写得不好,而是被人蓄意打压。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他对朝廷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也让他对官场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复社,一个以复兴传统文化、推动学术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组织,其宗旨强调学问应当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社会需求。这一理念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明末政治腐败的深刻反思。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风气萎靡,道德沦丧,政治黑暗。复社的成员们深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文化和学术入手,培养出一批有真才实学、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

他们坚信,只有通过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才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学问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复社的存在是积极的、向上的,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明的振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唤起社会各界对文化和学术的重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组织,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诋毁。他们认为复社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甚至有人将其与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

但事实上,复社的成员们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不应该被轻易否定和忽视。

复社成员不仅关注学术,更将“致君圣民”作为政治理想,他们坚信通过文学结社可以影响朝政,批判阉党专权,从而推动政治清明。

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毕竟,这样的组织能够汇聚众多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国家的政治状况,为百姓谋福祉。

尽管表面上看,大家都以文学创作和学术研讨为幌子,但实际上,复社是晚明士大夫改良政治的重要平台。这些成员大多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们热爱大明,坚守着传统儒家的道德准则。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那些正直的人、敢于说真话的人却要遭到排斥呢?难道这个社会不应该鼓励和支持这样的人吗?他们的存在本应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可现实却如此残酷,让人不禁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

“陈兄啊,我对你的情况可是心知肚明啊!这么多年来,你一直遭受着委屈,心中的志向难以舒展,才华也无处施展,实在是令人惋惜啊!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一点我非常钦佩。然而,仅仅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就像我曾经说过的那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自己也曾经历过昭狱的磨难,遭受过他人的排挤和打击,但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为了大明的繁荣富强,为了大明百姓的幸福安康,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奋勇向前。

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冲破那些早已过时的陈规旧矩,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严重阻碍我们发展的固有观念和传统做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模式。

这样一来,我们的大明将会变得更加富裕、繁荣和昌盛,而大明的子民们也能够享受到更为美好的生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那些外族对我们刮目相看,当他们看到我们的时候,内心深处会涌起敬畏之情,甚至可能会因为我们的强大而感到战栗。

为了达成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陈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陈子龙听着对方的话语,心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的双眼逐渐变得明亮起来,闪烁着兴奋和激动的光芒。

他紧紧握住拳头,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说道:“致远,请相信我!我陈子龙在此立誓,定会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倾尽我的一生去奋斗!”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无比的决心和信念,仿佛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

“好,陈兄,那我们就联系一切志同道合的人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那就请陈兄早日上任。”

“可,我把家中琐事安排好,就来上衙。”

至此,张好古又多了一个臂膀。

送走陈子龙后,张好古又派人把王徴,孙元化请了过来。

王徴把自行车的事讲了讲,目前遇到瓶颈了,材料不耐用,粗笨,可以用,就是不耐用。

张好古笑着说“有了开头,就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耐用。材料也终归能解决的,就像现在的大炮,用了新材料,不是比以前的轻便了有一半了么,而且更耐用,威力更足,我相信,以后会变得更精致,更耐用,威力更大。”

这时,孙元化接过了话,“致远说的不错,新材料比双层的更好,火炮在进化,越来越好,可是火药也是遇到瓶颈了,我觉得同样多的火药,威力应该更足,还有可以细分用途,火药,炸药,应该分类。”

“师兄说的不错,等过段时间,我提出方案,师兄来实践和改进。”

“良甫兄,(王徴字良甫)有一小东西,请你们器械总局做出来,并尽快列装。”

说着话,张好古把打火机的图纸拿了出来,孙元化,王徴也围了过来,上下两半外壳,内芯,内芯里面装上棉花并引出一个头,精巧的地方就是燧石和火轮,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不容易做出来,东西倒也不大。

张好古又说了用法,火油现在有不少了,用火油把内芯里的棉花浸透,火轮擦着燧石,打出火花,就引燃露出的棉花芯,点着了,这样引火很方便,就是单个士兵出任务也能检点干柴烧点热水喝,利用配制的铁盔,还能做口热乎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