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学名张好古 > 第五百三十四章 战前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好古这一夜都未曾合眼,他的双眼紧盯着眼前的资料,仿佛要将它们看穿一般。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盖州的军事情况,包括敌军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等重要信息。

原本,张好古计划率领水师在盖州登陆,根据情报显示,盖州的守军力量相对薄弱。其中,设有一额山固真,马军仅有九十多人,步兵也不到百人,而且满人和汉人混杂,满人约五十人,其余都是汉军。

如此一来,攻打盖州并将其暂时作为基地,从军事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然而,这个计划并非毫无风险,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容易走漏风声。一旦消息泄露,敌军势必会加强防备,那么原本的优势便会荡然无存。

张好古静静地坐在案前,油灯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宛如一尊凝视着战局的雕塑。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数。

案头摊开的地图上,盖州被一支朱笔圈出,那鲜艳的红色仿佛在提醒着张好古,这里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漏洞,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陷阱。

假设在额山固真的领导下,他的军队人数不足两百人,其中五十名满族士兵是这支军队的核心力量,而汉族士兵则被视为辅助力量。如果率领水师进行突袭并成功登陆,那么他们就如同老虎咀嚼羊羔一般轻松。然而,羊羔的鲜血会吸引狼群的注意——明军的斥候早已在渤海湾游弋,只要一道烽烟升起,后金的骑兵就会如狂风暴雨般踏平滩头。

他焦虑地摩挲着手中的笔,以至于连墨汁染黑了手指都没有察觉到。“奇兵死于慢”,老师昔日的告诫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耳畔炸响。

盖州如果能够被攻克,最多也只能坚守半个月;但若是消息走漏,那么攻打辽阳的机会恐怕就会彻底丧失。

窗外传来更鼓的声音,张好古猛地合上地图,烛火因受到惊吓而跳动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的精神稍稍舒缓了一些。

他定了定神,重新审视着地图,突然间,一个灵感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从营口登陆!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借助太子河的水流,逆流而上。而且,到那个时候,河面肯定已经结冰,这将使得运输火炮或辎重变得容易许多,同时也能让行动更加隐蔽。

张好古站在灯前,看着跳动的火苗,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策略和计划,嘴角渐渐泛起一丝自信的微笑。

经过深思熟虑,张好古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出兵先攻占牛庄!虽然牛庄有清兵驻守,但人数并不多,只有牛庄有几十个人驻扎。利用牛庄做临时据点。

而且,从牛庄到辽阳之间几乎荒无人烟,这为他们避开城区、直捣辽阳城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一想到这个计划,张好古的心情愈发兴奋起来。他预计,一旦攻入辽阳城,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毁清兵的物资,然后迅速撤退。然而,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太子河,是否有可能顺带带走一些物资呢?

张好古暗自琢磨着,觉得这个想法并非完全不可能。只要安排得当,或许真能在三天之内完成这一系列行动。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盛京城里能派出多少人马。如果兵力较少,那么他们不仅可以顺利完成任务,说不定还能顺手消灭一些清兵,来个一箭双雕。

此时,天已破晓,晨曦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张好古匆匆用凉水洗了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然后,他立刻派人去叫来黄蜚、成均、袁飞和郑琦。

晨光微熹,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太子河面上飘着几缕若有若无的水汽。张好古站在临时的驻营地旁,目光紧紧锁住前方那座若隐若现的辽阳城。一想到这个计划,他心中便如同烧起了一团火,热血在胸中翻涌,原本就棱角分明的脸上此刻更是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

攻入辽阳城,这第一步早已在他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城墙上的清兵哨塔分布薄弱,东南角的防御更是松散。待到夜幕降临,一支精锐小队便可凿开小门,大部队一拥而入,定能打得清兵措手不及。而他预计,一旦攻入城内,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毁清兵的物资储备。粮草、武器、铠甲,这些是清兵赖以生存的根基,必须尽数焚毁,让清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陷入无兵可用、无粮可吃的窘境。

然而,仅仅摧毁物资还不够。张好古眯起眼睛,想着地图上的太子河。张好古仿佛看到河水在晨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蜿蜒着绕城而过。

要是能巧妙利用这条河,或许还能额外带走一些物资。清兵的军械库里,那些精钢打造的武器,若是能顺流运出,日后也能为我所用,还能让清兵在物资上蒙受更大的损失。那么,如何操作呢?可以安排一批大车,运到河边,顺着河流的方向运到下游的隐蔽地点,再派人接应。这个想法在他心中愈发清晰,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只要安排得当,三天之内,这一系列行动定能完成。

可转念一想,计划实施的关键,还在于盛京城里能派出多少人马。若兵力充足,那么一切皆按部就班;若人数较少,那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将每一步都计算得精准无误。不过,兵力少也并非全是坏处,行动反而会更加灵活。不仅能顺利完成摧毁物资的首要任务,说不定还能在撤退途中,设下埋伏,消灭一些追兵的清兵,来个一箭双雕。

晨风渐渐吹散了雾气,远处的“定海号”轮廓愈发清晰。张好古深吸一口气,让带着些许寒意的晨风灌入肺中,驱散了一些头脑中的躁动。他转身走向营帐,捧起一盆凉水猛地浇在脸上,刺骨的凉意瞬间让他清醒了许多。

镜中的自己,脸上还挂着水珠,但眼神已愈发坚定。现在,是时候找几个得力助手,将计划好好商议一番了。他立刻派人去叫来黄蜚、成均、袁飞和郑琦。

黄蜚曾经担任盖州的守将,对这一地区的山川地形可谓是了如指掌。无论是哪条小路能够巧妙地绕过清兵的哨卡,还是哪处河流适宜隐藏船只,他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成均和袁飞则都是经历过辽阳之战的老兵,他们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也在无数次生死较量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如何在战场上合理地排兵布阵,以及如何迅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而郑琦在兵败之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辽中一带,而是在这里逗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对清兵的巡逻规律摸得一清二楚。

当这四个人如约定般陆续抵达营帐时,张好古原本就已经很自信的心情变得更加笃定了。他凝视着眼前的这几位得力助手,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和信心。

张好古深知,这几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成为他计划成功的关键。每个人都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和经验,这让他对接下来的行动充满了信心。

张好古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介绍他的计划。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计划的深入思考和精心策划。

随着他的讲述,其他人也逐渐沉浸其中,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营帐内的讨论热烈而有序,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见解。

张好古认真倾听着大家的意见,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这让他更加坚信,有了这几位得力助手的帮助,他的计划一定能够顺利实施。

一场围绕着辽阳城的行动,正缓缓拉开帷幕。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计划,将考验着每个人的能力和勇气。但张好古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