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674章 两策权衡择捷径,大军潜行向妙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4章 两策权衡择捷径,大军潜行向妙香

顿了顿,黄昭继续道:

“行至球场郡东北,便脱离清川江主河谷,沿球场溪谷向东转进妙香山支脉,此处溪谷狭窄、山林密布,建奴斥候难以深入。”

“最终在妙香山西麓集结,那里距安州平原仅有约十五里,便于快速展开。”

“补给方面无需担忧,我在平安道有多处产业,且身兼朝鲜官职,可通过自家粮庄与官府渠道获得粮草补给。”

“第二条为备选路线,若清川江沿线有建奴警戒,则从狼林山脉西侧出发,沿龙川河谷向西绕行,再沿大宁江南下,最后东转进入安州东部山区。”

“此路线需多走五十余里,耗时多两三日,却可完全避开清川江主通道的斥候。”

“沿途可利用建奴劫掠后的村落废墟隐蔽,大宁江冰面虽薄些,分批次通过即可。”

“补给同样依托我的产业,可在龙川、平山的密营补充粮草。”

“此外,还需做好反侦察措施。”

黄昭继续道,

“提前派遣夜不收清除沿途的建奴斥候。”

“营地则分散扎营,帐篷覆盖枯木积雪,地下挖掘灶台减少炊烟,确保大军行踪不被察觉。”

黄昭话音刚落,便正襟危坐,目光扫过其他人,静待众人评议。

密营指挥所里一时陷入沉寂,无人开口评说,炉火噼啪作响,将众人的身影映在墙上。

片刻后,李俊臣率先开口,沉声道:

“黄昭所提第一条路线,沿清川江主河谷转妙香山支脉,距安州平原仅十五里,确实便于快速展开,这是最大优势。”

“不过建奴这次入寇朝鲜,对永明镇并非全无防备,据可靠情报,他们在平安道东部边境撒了许多斥候,就是防着咱们从东边过来。”

“据探马回报,清川江主河谷中确有建奴斥候出没,咱们若要隐蔽行军,就必须处理掉那些斥候。”

“第二条路线,怕不是多五十里路程那么简单。”

虞明珠紧接着补充,

“大宁江冰面‘分批次通过’,每批人马的间隔、冰层承重的监测,都需精细安排,稍有不慎便会有人马坠江,也会拖慢行程。”

“两条路线对火炮运输的影响也需考量。”

林福则从神机营的实际需求出发,眉头微蹙道,

“第一条路线的清川江主河谷冰层厚,特制雪橇通行无碍,溪谷虽窄,却能沿溪岸缓行;”

“可第二条路线的大宁江冰面薄,火炮雪橇需拆解分批过,重组又要耗费时间,野战炮若不能及时到位,决战时的梯次火力便无从谈起。”

黄昭耐心听完三人的疑问,逐一回应:

“俊臣兄担心的斥候问题,我早有考量。”

“第一条路线的清川江主河谷,我已安排自家粮庄的人每日巡查,近日并无大规模斥候增派;”

“且溪谷内林木茂密,即便遇到零星斥候,提前派遣的夜不收也能快速清除,不会给他们报信的机会。”

“至于行程耗时,第一条路线比第二条少走两日,正好能弥补可能遭遇斥候的处置时间,反倒比绕行更稳妥。”

他转向虞明珠,继续道,

“第二条路线的大宁江冰面,虽需分批次通过,但每批仅需半个时辰,且我在龙川的密营预留了足够的木材,可临时加固冰层,无需担心坠江风险。”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林福,

“只是拆解火炮的时间,确实会延误至少一日。”

“综合来看,两条路线的核心矛盾,在于‘速度与安全’的权衡。”

帐内再次陷入沉寂,众人的目光都渐渐集中在袁可立身上。

这位主帅的决断,将决定此次行军的关键方向。

袁可立手指在舆图上缓缓滑动,从清川江溪谷划到妙香山支脉,又转向龙川河谷,沉吟道:

“阿敏攻破安州后,推进速度极快,据探报已逼近平壤,不出十日便能抵达汉城。”

“我军若走第二条路线,多耗两三日,很可能在阿敏撤军前无法完成安州平原的部署,错失决战良机。”

他抬起头,语气笃定,

“至于清川江的建奴斥候,咱们的夜不收,足以应对;”

“火炮运输,第一条路线的冰面与溪岸也更适配。”

“只要预案周全,风险终究是可控的,可时机一旦延误,便是不可逆的劣势。”

说到这里,袁可立重重拍下舆图:

“就定第一条路线!沿清川江主河谷转妙香山密营,夜不收提前出发清剿建奴斥候,黄昭安排沿途补给,我们便出发到妙香山密营集结!”

众人闻言,皆是颔首认可。

袁可立这番对优劣的细致讨论,让路线选择有了充分的依据,余人再无异议。

“袁大人决断英明!”

李俊臣抚掌赞道,

黄昭此策本就周密,再经众人补充预案,第一条路线既能保速度,又能控风险,可行!”

虞明珠也点头道:

“既已敲定路线,我即刻安排夜不收去清川江河谷清剿建奴斥候。”

林福则躬身应道:

“末将这就回营,让神机营赶制加固雪橇,每门炮额外配备两名士兵负责清理痕迹,绝不让火炮反光暴露目标!”

“好!便依此行事!”

袁可立见状,抚掌大笑,

“李德统筹行军调度,确保队伍行进有序;李俊臣执掌后勤,与黄大人衔接好沿途补给;”

“虞明珠、赵贞雅协调情报,紧盯阿敏与清川江的动向;”

“黄昭衔接朝鲜各方,避免沿途百姓察觉;林福专管神机营的隐蔽运输与战前部署。”

“今日议事结束,即刻整军,明日出发!”

“遵命!”

六人齐声应道,神色坚定,再无半分迟疑。

帐外寒风依旧呼啸,卷起帐帘一角,却吹不散帐内的战意。

狼林山密营外,一万永明镇精锐已开始整理行装,神机营的火炮被白布与枯树枝仔细包裹,特制的加固雪橇整齐排列,底部的兽皮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一场关乎打破建奴野战神话的征程,即将在清川江的冰面上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