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早,马老先生就来了,还带了个穿白大褂的老头,说是地质队退休的,懂石头。俩老头围着那块黄沙皮原石转圈圈,马老先生拿个小锤子敲敲,白大褂老头拿个放大镜照照,嘴里嘀嘀咕咕的,听得林凡一头雾水。
“小林,你觉得这石头能出啥?”马老先生突然问。
林凡摸了摸下巴:“看着像有绿,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大。”
“我赌有鸽子蛋那么大。”马老先生笑盈盈的,“输了我请大家吃烤鸭。”
“那我赌没有。”吴涛凑趣,“输了我请喝啤酒。”
切石师傅“嗡嗡”开了机,李叔跟夜影都凑过去了,连晓梅和丫丫都扒着柜台看。第一刀下去,白花花的,啥没有。吴涛刚要咧嘴笑,第二刀下去,“噌”地冒出来点绿,跟初春的草芽似的。
“有了!”李叔喊了一声。
马老先生眼睛都亮了,往前凑了凑:“慢点开,顺着绿走。”
切石师傅手稳得很,一点点往下切,那绿越来越大,最后竟切出块巴掌大的翡翠,阳绿带点黄翡,跟块凝住的阳光似的。
“好家伙!”吴涛直咂嘴,“这得值多少钱?”
马老先生哈哈大笑:“看来这烤鸭我请定了!小林,这料你打算咋弄?卖我得了,价钱你开。”
林凡还没说话,李叔突然说:“我看这料雕个‘松鹤延年’正好,你看这黄翡,雕成仙鹤的脖子,绝了。”
“成啊。”林凡看着马老先生,“您要是信得过李叔的手艺,就放这儿雕,工钱另算。”
“信得过!太信得过了!”马老先生笑得眼睛都眯成缝了,“就按你说的来,我不急,慢慢雕,出精品最重要。”
送走马老先生,吴涛还在那儿念叨:“凡哥,你说咱是不是傻?直接卖了多省事,还能赚一笔。”
“你懂啥。”林凡收拾着切下来的碎料,“这料在咱手里,能雕出个念想;卖了,就只是块石头。再说了,马老先生这人敞亮,交个朋友比啥都强。”
李叔在旁边点头:“小林说得对。前阵子我去给文创园送货,人家经理还说呢,以后有活儿都给咱,就冲咱实在。”
正说着,晓梅拿着个账本过来,脸红红的:“林老板,这账……我好像算错了。”
林凡接过来一看,好家伙,萝卜条的成本账算成了原石的,多算了三十块。“没事,改过来就行。”他笑着说,“刚开始算错很正常,我小时候记账,还把收入记成支出呢,差点以为店里赔了本。”
晓梅这才松了口气,拿着账本去改了。丫丫凑过去看,指着个数字喊:“姐姐,这个零写歪了!”
俩孩子头挨头改账本,李叔在旁边雕他的节气摆件,夜影往底座上嵌月光石,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花花绿绿的影子。吴涛闲不住,拿着砂纸蹭包装盒,嘴里还哼着跑调的歌。
林凡靠在门框上,看着这景象,心里踏实得很。以前总觉得日子得风风火火才叫活,现在才明白,就这么磨磨蹭蹭的,算错两笔账,吵两句嘴,才叫真日子。
王婶端着碗绿豆汤过来,瞅着店里的热闹劲儿,直乐:“你说你们这店,不像做生意的,倒像个家。”
“本来就是家嘛。”吴涛接话快,“王婶您就是咱半个妈。”
“去你的,少给我戴高帽。”王婶笑着打他一下,“晚上来拿包子,刚蒸了锅肉的,给你们加加餐。”
“哎!谢王婶!”
王婶走了没多久,晓梅突然喊:“林老板,您看!月光石在太阳底下也会亮!”
大家凑过去一看,还真是,嵌在底座上的月光石泛着淡淡的蓝,跟撒了把星星似的。李叔的节气摆件,春分的柳芽上沾着点光,看着就像刚下过雨,透着股灵气。
“啧啧,这手艺。”吴涛伸手想摸,被李叔拍开了。
“别碰,刚嵌上,还没粘牢。”
丫丫趴在旁边,小手数着摆件:“一个,两个……还差好多呢。爷爷,咱能赶在中秋前做完不?”
“能。”李叔摸摸她的头,“爷爷的手快着呢。”
林凡看着那排渐渐成形的摆件,突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月光石,看着平平常常的,说不定啥时候就亮一下,暖乎乎的,照着人心里踏实。
至于那点算错的账,没赶完的活儿,都不算啥。反正天塌下来,有这帮人一起扛着,怕啥?
傍晚的时候,夜影突然说:“我去买点啤酒,庆祝切涨了。”
“我去买花生!”吴涛立马站起来。
“我看家。”晓梅抱着账本,笑得腼腆。
李叔牵着丫丫的手,往工作台走:“咱再加把劲,雕完这个‘立秋’就歇。”
林凡看着他们的背影,拿起块碎料摩挲着。窗外的夕阳把巷子染成了金红色,包子铺的香味混着晚风飘进来,带着股子热乎气。
他突然想,就这样挺好。吵吵闹闹的,有算不清的糊涂账,有赶不完的活儿,还有一群知冷知热的人。这日子,比啥都强。
离中秋还有十来天,店里忙得脚不沾地。李叔和夜影轮着班雕摆件,晓梅的磨坯子速度越来越快,连丫丫都学会了给原石分类,圆的放一堆,扁的放一堆,像模像样的。
“凡哥,你看这进度,中秋前肯定能赶完。”吴涛举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每天完成的件数,“李叔昨天雕到后半夜,硬是多赶出三个。”
林凡正给马老先生发松鹤延年的半成品照片,闻言皱了皱眉:“让叔别熬那么晚,活儿是忙,身子骨更重要。”他往李叔的保温杯里续了点热水,“叔,歇会儿,喝口茶。”
李叔头也没抬,手里的刻刀还在飞:“没事,我这老胳膊老腿,歇着才难受。你看这‘霜降’的霜花,得趁手热乎雕才有神。”
晓梅端着盘切好的月饼进来,是王婶刚送的,五仁馅的。“李爷爷,林老板,歇会儿吃块月饼吧。”她把盘子往工作台上一放,拿起块月饼递到李叔嘴边,“您尝尝,王婶说这是她闺女从外地寄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