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按照现在的水泥红砖和手上的钱计算了一下,首先是方平安杨晓蜜热巴三家先动工,尽量出钱让大家多赚一点;
然后是刘光天虎子六根三家,他们手上有个两三百,家里再给凑一点,建方平安等人的房子时再赚一点人工费,再从村子里无息贷款,基本能搞定。
而且他们还商量了下,即便是建成了,他们现在孤家寡人的也住不了那么多。
可以自己住一层,另外一层半租出去给其他的村民住,因为大多人还是没那个魄力直接建房。
这样收租收回来的钱又可以交每个月的贷款,不说多的,四九城30平的房子,一个月也是3-5块钱的租金。
他们这第二层70平租个4块钱没毛病吧?
天台那一层算一半租个2块钱没毛病吧?
这一个月就回了6块钱的租金,贷款只需要还9块!
甚至自己住天台那35平的半层,也住的下去!
完美啊!
真踏马是一群小机灵鬼!
至于说大家有可能都是这个想法,是有这个可能性。但总有人一时半会建不起房子的,总的来说这么做也不会亏本。
裴建军他们4人更绝,直接钱凑一起,裴建军先建一栋,到时候4兄弟进去隔开住,先说好了谁到时候结婚谁就单独一层,挤不下去还可以跟刘光天他们租。
这尼玛算是集资建房?
方平安挠了挠头,你们愿意的话也行,反正户主只有一个,贷款还款也只是户主一人。你们自己怎么凑钱怎么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这个先说清楚,亲兄弟明算账,免得到时候出问题。
等他们这7栋建好了,大家口袋里也有点钱了,后面排队的就是厨子孙师傅,泥瓦匠董师傅……
其他人一个一个排队呗,又不是说一次性全部建完,一次性全部贷款,大家轮着慢慢来。
这叫做内部消化,资金循环流动,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儿!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种地的种地,打地基的打地基,敲石头的敲石头,运货的运货,还有制作鱼饲料养鱼,做劳保衣服的,做水泥预制板梁柱的,钢筋可以找李怀德买,一句话的事儿。
地坪用竹子铺网再加细石混凝土更省钱和实用,竹子去花卉市场买,价格比钢筋便宜多了。
而且还可以用碎砖再加细石混凝土,也省钱。
咱又不是要停坦克,自建房院子的地坪用这个强度已经够可以了,甚至说已经超标于这个年代了。
方平安这边所做的预制板和梁柱那质量都是杠杠地!水泥预制板50年代引进毛熊建筑工业化技术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不是很稀罕,而且60年代为加快三线地区的工业建设,预制板因施工快、成本低的特点广泛采用。
按理来说为了防震,应该用整体浇筑的技术,但现在还真没有这个条件和机器,新村能用上预制板住小二层的“别野”,在崔村公社已经很牛哔了好不好!
反正,整个村子都变成了大工地,大家伙都有事儿做,巴不得多赚一点工分,就连汪汪队们每天也时不时进山,给大家伙打一点新鲜猎物。
整个新村,忙碌了起来!
种地和基建,那是刻在华国人dNA中的本能!
而至于说公社里还有其他大队的破事儿,新村的村民完全没兴趣也没功夫管,哪家趴墙灰了,哪家吃绝户了,哪个大队又打架闹事儿了,哪个知青又被骗了大肚子了,哪家又被拖出来批斗了……
关我们新村屁事儿。
新村的工分那是永远赚不完的,方村长总会给他们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儿!只要你有本事挣,你就尽管挣,咱们村账上还有好几万!
而记分员,也就是村长媳妇范小野,也从来不随便给大家扣分,只要你不偷奸耍滑,一般都是给满工分,巴不得你们能够多赚一点。
这样的情况下,村民们能不积极吗?吃的有食堂而且价格低,村子还有饭补,而且村子里也不缺物资。
现在每多赚一个工分,那都是为了自己的房子而赚的啊!
一个个恨不得能化身为三头六臂的哪吒,24小时不停的多干一些活儿!
什么福报?
都踏马别拦我!
我能干上一整天!一整月,一整年!
我们就是毫无感情的干活机器!
而新村的伙食供应和万分之一比例的强化药剂兑白开水一跟上,大家干活贼有劲儿!
使不完的劲儿!
八家大队的宋队长看到了新村又在“大建设”,于是又着急忙慌地跑去公社汇报。崔书记等人来了以后问清楚也傻了——
所有人都住青砖大瓦房,而且都是小二层带院子还有地下室的那种“别野”,一个个眼珠子都红了。
特别是听说建房成本2500块?以及用水泥预制板建房,还有村里给村民们“无息贷款”十年!
崔书记——【能给我无息贷款不?我也想住别野!】
后来众位公社领导统计了一番:
1:新村的土豆玉米红薯已经种了下去,在有“走Z派”那些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算工分给酬劳的),加上用鱼塘里的水,那里面可是有大量的“好”药渣,都是50年份人参的那种药渣,还有东北黑土,以及方平安这个曾经种出过亩产3000近土豆的“传奇”光环之下……长势还不错,都已经露芽了,所以大概率年底新村补上今年应缴的公粮,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即便是有问题,他直接用仓库里的存货,用那些白面大米和腊肉来抵扣,都绰绰有余;
2:新村的仓库,东西又多了起来,崔书记想赊账弄走一部分,但实在开不了这个口,太丢人了;
3:新村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确实没有劳烦公社,并且这样总体来说花不了几个钱;
4:那些鱼……总感觉这么几天就长大了一圈,而且非常有活力,按这个劲头,年底新村收获4个池塘的鱼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又是一大笔进项;
5:新村一个月给城里的惠民供销社送一次菜和肉,也有不少的进账。
所以思来想去,这新村建房子有点兵法中“以战养战”的架势,以新村的家底来说——还真可行!
貌似……平安新村是整个崔村公社最富有的村子?以人均来说。
而方平安,则是整个崔村公社最富有的个人?
他早就已经达到万元户的标准了吧?
(方平安——万元户?你是在侮辱我吗?)
有钱有房,吃喝不愁,还有能耐——
他这是来乡下度假来了吧?
人比人,真的能气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