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公社里慢慢安静下来,继续双抢,继续赶着准备育种和秋播,现在种地赚钱最要紧,各个大队靠着新村+农科院研究出来的土豆玉米红薯1号良种,花个两三年还清公社的欠款是没有问题的。
而公社也在各种准备,别以为每年交那些粮就可以了,公粮按照土地常年产量的15%征收,统购粮按照总产量的20-30%,与公粮合计可达40%以上。
若是丰收年的话,估计还得高一点,当然,是按照整个昌平地区的标准。
所以,使劲种地屯粮交粮,那是一定没错的。
农民们实在的很,只要不搞乱七八糟的,他们就使劲儿种地。
而城里,又一场变革开始了:
7月22日,上面的最新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Gm;
7月27日,四九城60多个工厂,组成3万多人的“首都工人思想宣传队”,开进了当时派性斗争激烈的华清大学,整顿秩序制止武斗。截止8月底,首都59所大专院校全部进驻了思想宣传队。可以说这是个大好事儿,总算是消停下来了。
9月5日,我国开展对知识分子再教育运动,上面指出中心问题是由工农兵给知识分子以再教育。
所以四九城里很多地方的街道办又开始行动起来,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过还没有形成强制,只是以号召为主。而南锣鼓巷95号院,因为之前签署过倡议书,又已经下乡了一批人,算是一个优秀典型。
所以王主任就直接拿着倡议书来了95号院。
易中海,没有子女,这事儿跟他无关;
刘海中,这两年是什么都不顺,但家里三个儿子,大儿子支援三线是个小领导,二儿子三儿子响应号召早就去了平安新村,所以这次二大爷受到了表扬。厂里得到这个消息以后,也很配合的把他从下放扫地,又给召回车间继续当他的7级锻工,毕竟这可是优秀典型啊;而且刘光天与光福每个月都会随车队回来送货,勤快的话一个星期回来一次,还得在四九城帮着村里人代购呢,所以只当是俩儿子去了新村上班而已,完全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并且俩小子还时不时给他带点肉和蛋,特别是鹅蛋——贼大一个。
虽然说二大爷没有当成领导,但在四合院里的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他只要不想着当官,不打儿子,可以说他才是人生赢家——3儿子啊!
阎埠贵,那可就倒了血霉了,自己因为成分以及收受学生家长土特产的问题被举报,所以和冉秋叶一样去扫地,每个月工资少得可怜。
这就不说了,运动期间他的花盆也被砸了个稀烂,血本无归。
然后,这“倡议书”的回旋镖又飞了回来,现在又开始号召上山下乡了。
阎解成表示,我都已经下乡过了,这次我死也不去!
所以他们家19岁的阎解放,18岁的阎解旷,还有16岁的阎解娣就被盯上了。
阎解放和阎解旷表示,反正在四九城里也找不到工作,他们也已经高中毕业了,去乡下也行,就是想让家里给花点钱,找个好点的位置,比如说京郊的昌平县,崔村公社——
就差没有直说去方平安那儿了。
而阎解娣现在刚刚高一,院儿里的棒梗也是高一跟她同班,以及还有田家(六根家)的七弟、八妹,还有虎子弟弟……大家都在读书,所以现在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新村的富有,95号院是最为清楚的,但阎埠贵想到自己跟方平安的关系,特别是阎解成与方平安的关系,便没有自讨苦吃,他一不想丢脸,二不想花钱,于是便赖账。
一时之间惹得95号院子都看不起他,说什么的都有。
但阎埠贵舍得不要脸,你又有什么办法?
是签过倡议书,自家大儿子阎解成可是下乡两次啊,也算是他们阎家响应过号召吧?
王主任也没辙,现在三个管事大爷早就被撤了职,所以想拿捏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于是目光就看向了院子里的其他人。
六根大头虎子家,因为事先被方平安叮嘱过,想了想,早去晚去都是去,而且现在城里确实找不到工作,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于是直接做了表率,报名上山下乡。
这个时候如果事先沟通,有单位接收的话,还是能操作的。
田七弟,田八妹都是16岁(田婶,明远叔,田六根、于莉、田枣儿、田向东、田七弟田八妹一家),因为改学制的关系,还有1年就高中毕业。但这个时候去了就是高中辍学,但到底是辍学还是跟范有尘一起去县里高中借读,去了到时候再商量。反正方平安说过,等机会合适的时候,大家再一起去上学,现在这年头学校里太乱。
而且年底老三届全部下乡,这个时候转学借读干啥啊?
大头妹妹齐晓丽(陈妈,齐大头,齐晓丽一家子)已经21了,既没有谈对象也没找到工作,成天糊火柴盒。所以这次索性下乡,反正大头在新村有一整栋房子,够他们家住。陈妈则是在城里守着他们家的房子,还得看管那传呼电话亭,这不仅仅是新村的联络点,也是街道委派的工作。
虎子弟弟钟小涛(虎子奶奶,钟叔钟妈,钟小虎,钟小涛一家)才15,因为改学制这才刚刚初中毕业,本来没他的事儿。不过钟父钟母自从三线建设工程队受伤回来休养以后,家里确实住不下去了,而且现在跟着街道办那边工程队的活计也是越来越少。家里人一商量,钟小涛也下乡,虎子奶奶也跟着去,在那边俩兄弟照顾奶奶吃喝不愁房子也大,那是属于下乡享福的。
顺带有奶奶看着俩小子,能在乡下成个婚也不错。反正跟着方平安,他们也放心,以后能不能回城,到时候再说。
家里就钟父钟母看着,兄弟俩跟着车队每月也能回来,并不存在什么山高路远生离死别的。
于是,田七弟、田八妹、齐晓丽、钟小涛、虎子奶奶都下乡,定点平安新村。
算是4个知识青年加一个投奔的家属。
王主任迅速把事情给办妥了,新村当然是同意接收,第二天一行人风风火火的就下乡了。
阎埠贵和贾张氏等人还在嗤之以鼻,一个个的都脑子有病,赶着趟儿下乡,他们可听说新村是没有通水电的,乡下再怎么好也比不过城里啊。
只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等到12月,那就是老三届强制下乡了,到时候地方可没得选。
大部分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少部分去黑河,虎林,萝北,还有一些安排在辽宁盘锦,吉林延边国营农场。
剩下的则是分配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盟、土默特左旗(四九城北海中学主要去那边)。
最后还有山西(晋南晋北农村),陕西延安(69年一月起往那边输送了2.6万人)、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边疆地区种橡胶)及其他地方(河北宁夏甘肃,接收少量四九城知青)……
到年底,可就真没得选了。
就连傻柱都犹豫了一下,问了问秦淮茹——要不咱们把棒梗给安排去方平安那儿?
咱送点礼,而且那边都是熟人,也好照顾棒梗?
他想着的是要去那就一块去也有个照应,而且棒梗不在院子里,他和秦淮茹不就可以……
结果糟了秦淮茹的白眼不说,还被贾张氏追着打——就知道你傻柱个黑心肝的没安什么好心,想把我大孙子给支到乡下受苦去?
门儿也没有啊!
于是傻柱绝口不再提棒梗下乡的事情,爱咋地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