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公转私以后,方平安明面儿上的资产——
1、房子:
95号院子外院6套房(原新村惠民供销社);
中院西厢房3间,东厢房3间是算在何雨水的头上的;
后院倒座房3间;
羊城三层小楼一栋;
再加整个花园子2.5亩。
2、厂子:新村食品厂(主厂30亩,军都山630平,增城50亩)
3、公司:新村食品海外代理公司(四九城办公地址就是食品厂内,香江办事处为娄晓娥的娄家)
完美!
最终方案也递了上去接受检查,小到当初置换时给的一台小机械设备都有登记,原价多少折价多少明明白白。
从法律法规以及账目之上,一点错处都没有。
所以上面咬咬牙也就认了。
人家连土地租赁费用都给了30年的,你还有什么说的?
不过东城区也有要求,3年内得给东城区创造最少100个就业名额。
现在就业压力大,但食品厂属于半自动流水线,要不了那么多工人,而且本身就有100人了,所以东城区这边并没有狮子大开口。
方平安大手一挥,小问题!
我明儿个就给你们解决了!
啥?
明天就能解决?
你那厂子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啊?
次日,方平安就开始实施新计划了。
————————————————
第一,军都山新村:
他是给新村补了50万,但村里他分红比例是92.7%,这个村民们还是认的,公有制嘛,每年交完粮大家一起分红,这个不能乱。
所以今年就全给分了,以后每年就按照工分来分,一年一次,也就不会再累计了。上面也是这个意思,慢慢累积太恐怖了。
所以左手转右手,他等于没有出钱。
新村账面上377万,留50%用于村里建设与村民福利,剩下的全部分账。
方平安分走了174万7395,剩下的新村78人平分,但……方平安十个孩子的户口还在这儿呢……
程区长看了眼睛直瞅瞅……
这里外里方平安等于一分钱都没出啊?
每个村民分的1764,方家的孩子就拿了总计1万7?
……
算了,眼不见为净。
新村账面剩下的是公积金,还有188.5万,用于公共建筑与福利。方平安二话不说,先把新村打造成花园农村再说,花上50万!用公社里的社员来建设,这样公社也能得益,社员们也能赚到钱。
既花了钱,村民生活环境更好福利更好,旁边公社也跟着一起赚钱。
那书记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等什么呢,开建啊!
————————————————
第二,厂子里:
生产线招工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需要那么多人。
但方平安直接把职工小区外铺面全部出租——
打造美食一条街!
带动夜市文化区域经济发展!
这一下子就有多少个岗位出来了?
美食+小服装店,整个个体户的经商环境就出来。
其实名字是,新村食品厂·集贸市场。
然后新建一个食品厂保卫科,多招收退伍军人,管理这条街,这又是多少岗位?
再扩招食品厂汽车班,照例优先招收退伍军人,再多买几辆车。
————————————————
第三,惠民供销社:
原来那6间,加上花园子6间,这一条巷子里的小二层直接改建,就叫做新村·南锣鼓巷集贸市场,这又是多少个岗位?
在领导们眼中很难办的问题,方平安分分钟解决掉。
直接让于莉作为这个集贸市场的经理,租售管理都由她来,搞不定去街道办呼叫支援,在搞不定自己亲自来办。
其实建集贸市场美食街,有勇气就行,四九城里不缺富人,再说咱们又不是走高端路线。
但,前提条件是你有一个厂子,效益还蛮不错,能够为你兜底,然后你得有一条街,得有钱把门面都给建起来……
算了,说了等于没说。
方平安还是新村的村长,反正没工资,有每年一次的分红。
也是新村食品厂的厂长,这个厂子现在彻底属于他了。
还有一个“新村食品海外代理公司”,他是大股东。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82年就能私有化?
这也算是因缘际会了。
事情瞒不住,传开了,范小野的同学们,还有杨晓蜜、热巴的同学们都在撺掇他们复婚,要为孩子们争一份。
还有何雨水那边,周末回来的时候,“嫂子”秦淮茹也明里暗里说着一些要何雨水把持住住家里的经济大权。
可这4位妹子才是一家的,别人说什么他们都懒得管。
早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前,她们就财富自由了好不好?
孩子的事情更不必担心,方平安有计划的。
最后被逼问到没办法,四位妹子就把孩子们的房契给拿出来亮了相。
每个孩子人均一套四九城里至少2进的院子,新村那边每家还有一栋小2层,另外孩子们的户口还在新村,每年都有分红,光是分红就不比城里工人的工资少。
然后方平安索性大手一挥,新村食品厂·集贸市场&新村·南锣鼓巷集贸市场合为一个物业公司,所有房租与盈利,平均分给10个孩子,每个人都有股份!
于莉那是拿工资的,属于经理人,另外还可以给她门面自己开店,最近她就琢磨着要不要开饭馆,所以之间也并没有什么冲突,都是新村系的自己人。
是的,“新村人”“新村系”,现在在南锣鼓巷以及崔村公社,还有食品厂那一块,都流行这种说法。
1是新村户口的村民,2是从新村走出来读大学或平反的下放分子,3就是于莉六根许大茂这些跟新村走的近的人。
那生活质量待遇,普通工人根本比不上,至少也得是副科以上级别的才行。
完全比不过啊。
舆论吵不了多久就消停了,因为这个年代没有网络,也不会有报纸把方平安私有化以及对赌的事情拿出来说。
剩下的就是等着年底《少林寺》分账了,估计83年还得分一波。
而李联截那边有点小麻烦,因为《少林寺》爆火,去国外宣传的时候,某个公司给他开了三百万的支票请他“出去”拍电影。但国家给他拒绝了,说——咦,你不行,你不能拍,你要回国来回到原单位。
这个时候便是如此,完全要听领导的,指示你怎么做怎么做。
李联截当时才19岁啊,当时心里很不服气,觉得自己没办法把握自己的人生。
回国以后请师叔方平安一起去喝酒吃烧烤,就在新村食品厂·集贸市场的夜市摊里,在那儿吐槽。
最后也知道了师叔这边把厂子公司都给私有化了,就坐等收钱便可以了,没有乱七八糟的上头管他。
所以李联截羡慕的很。
但方平安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们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李联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