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之后,菌坑外的防御墙上一道小小的金属厚门打开了,一辆越野车从门后驶了出来。

越野车在荒漠中扬起高高的沙尘,径直驶向菌坑,很快就来到了菌坑边缘的起重机前。

没一会,起重机开动了,一座金属吊笼沿着岩石侧壁快速往菌坑深处降落,金属笼子里面站着三个身穿防护服的人类。

金属电梯笼顺着侧轨冲进弥漫的灰色雾气中,笼子中的三人带好了面罩,这面罩护住了整个头部,并于防护服连接,口鼻部位外是长筒状的呼吸过滤器。

t1的研究所目前为侦查人员配备的呼吸过滤器已和从前的完全不同了,最先使用的压缩气瓶,所有呼吸的气体都来自气瓶。

这大大限制了侦查人员在菌坑中停留的时间,后来研究所分析了菌坑中的空气成份,发现有毒的仅仅是其中的恶菌孢子。

这些孢子体积相对较大,重量比较重,无法升腾到菌坑上面,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呼吸过滤装置来解决呼吸问题。

除了大量漂浮的恶菌孢子,菌坑内的空气成分和地面没什么不同。

只要把孢子过滤掉就完全没问题了,新式呼吸过滤系统去掉了气瓶,通过层层过滤孢子的方式,就能保证人类在菌坑中正常呼吸。

这也大大延长了侦查人员在菌坑通道内的停留时间,可以对更远更深的部位展开侦查行动。

三人肩后都背着战术背包,其中唐小延肩后的背包中是一台侦查小车,重量大概三十斤。

丁轩和薛宝的背包内携带着几人的补给,高质量的补给能保障侦查人员在菌坑内行动一周。

此外三人的腰带上都别着一把大口径手枪和三个弹夹,以及一把钨钢合金刀,长刀挂在刀架上,刀架则固定在腰带上。

金属笼子的电梯轻轻接触到橡胶垫块上,三人身体微微一顿,电梯已到达菌坑大圆底。

丁轩伸手拉住笼子把手,栅栏门朝一侧滑动着开启,他整了整腰带,当先走出了电梯。

跟着他出来的唐小延四顾打量着巨大的环形坑底,发现这里的灰雾相当淡,他不用开启灵目印都能清楚看到菌坑对面的岩石侧壁。

整个坑底是碗状的弧形底,距离电梯不远处就有一个高大的门洞,门洞内是微微斜下的通道。

他将目光转向左边,大约两百多米之外是另一个巨型的通道,再往前方接连都有均布排列的通道出现在侧壁上。

丁轩见两人都已走出电梯,推手把栅栏门关上,按动侧面的一个按钮,几秒后电梯无声地往上升去,渐渐被灰雾遮住。

然后他打出一组手势,示意两人检查装备,三人停在原地,互相检查对方背后的背包和腰带,没问题后向丁轩比出oK的手势。

之前一个月的训练中就有手势语的教学,唐小延和薛宝学会了不少战术手势语,两人目前已能应付菌坑内常规的侦查行动。

从菌坑的大圆底进入大通道不远,无线通讯就是失效了,侦查人员之间的沟通大部分都依靠手语,在通道内正常说话的声音就可能会惊动蛰伏的恶菌生物。

丁轩拔出腰间的钨钢合金刀,按照手腕上战术手表的提示,迈步走向此次需要侦查的通道。

他身后唐小延和薛宝呈纵列保持着三米间距跟随,三个身影越过两条高大的洞口,走进了第三个地道。

唐小延抬头估算面前这通道的高度,至少二十多米高,宽度略宽,大约接近三十米。

面前这座通道是菌坑大圆底三十多条主通道之一,这些主通道就像大树的主根,往下往远处延伸。

这些主根通道会分叉成很多枝干通道,再蔓延为无数更细小的通道。

这些通道并不是越往深处就越小越细,深处还有很多巨大的穹顶空间,这些空间中分布的菌蛹会形成密集的菌蛹森林。

菌蛹森林中栖息的恶菌生物更加密集,在这些穹顶空间中需要尤其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惊动它们。

三人慢慢走进了这条E11编号的大通道,随着大圆底方向传来的灰色亮光渐渐消失在身后,三支手电光亮了起来。

通道地面是岩石夹杂着沙尘,随着他们走向深处,通道的地面渐渐向下倾斜,一些树根状的扭曲枝条隆起在地面。

丁轩用手电光指着这些树根状的隆起,示意这就是菌蔓的分支,光柱照在上面,唐小延发现这菌蔓的确很像大树的根须。

只不过这些根须并不是渐渐变细,而是粗细一致的,它们盘曲在地面,有些甚至钻进了岩石侧壁。

就连侧壁顶棚上也出现了粗细不一的菌蔓,随着他们渐渐向下深入,这些菌蔓的密度也在增加。

前方出现了一些亮光,那是一些生长在菌蔓上的隆起,像树瘤一般的东西,不过这些树瘤会发光,发出来蓝白色或绿莹莹的光。

掌握了恶菌生态入门知识的唐薛二人知道这是菌蔓超大网络的节点,被称为发光瘤的构造体,类似于菌蛹般的存在。

这些发光瘤越往深处分布得越多,大小也不尽相同,大的一两米,小的拳头大,有的地方会聚集到一起,形成层层堆叠的聚集性发光群。

到了菌坑深处都可以不用人工照明,就能看清楚周围的环境,当然这种发光瘤聚集的地方,往往会有浓密的恶菌孢子粉尘,和大量恶菌生物。

很快第一丛菌蛹就出现在了三人前方,和唐小延在宗门试炼秘境中见到的菌卵几乎相同,同样是岩石般厚厚的外壳,中间是隐隐约约的一条细缝。

在研究所通过秦所长的介绍,唐小延才知道那厚壳不是石质的,那就是恶菌生物特有的菌冠质防护层。

基本所有恶菌生物身体上都有这种菌冠质的防护层,它们的坚韧度有的超过了岩石,达到了金属的程度。

这些菌冠质也有不同颜色,有的甚至能发光,大多是蓝绿色或橘色的光。

目前所发现的恶菌生物基本都是是体型不大的种类,似乎都是初级态的生物,研究所推测菌坑深处应该存在更高级、体型更大的恶菌生物。

但由于菌坑的发展速度远超人类的探测进度,这些猜测中的高级生物一直没能被发现。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升级,研究所乐观地认为距发现新的恶菌生物应该不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