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157章 攻略大隅(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卓绍西见自家兄弟还是一如既往的知情识趣,配合默契,心中暗喜道:“好了好了,老四啊,你先别着急嘛!我并不是不想帮你这个忙,只是这中军大营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带进去的呀!你也知道军法森严,就算我是老祖的亲孙子,他老人家要是知道我违反军纪,那也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砍起我来,恐怕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呢!”

卓绍西一脸的无奈,心里却暗暗叫苦,不禁暗骂道:“这该死的张管事,刚才还信誓旦旦地说要送我一套《少林摔碑手》,怎么到现在还不拿过来呢?”

只见那张管事似乎也有些着急了,他连忙说道:“沐西兄弟啊,真是不好意思,我这次出门走得太急了,没把那《少林摔碑手》的功法手本带出来。不过没关系,我可以就在这里给你演示一遍,你看看这样行不行呢?”说罢,张管事便摆出了一副准备传授武艺的架势。

卓绍西见状,心中暗喜,他心想:“哈哈,这张管事还真是个急性子啊!不过这样也好,现场传艺可比看功法手本要直观多了。”于是他连忙说道:“张管事,您太客气啦!其实我和阿北在家里都是绍字辈的,您叫我绍西就好啦。”卓绍西当然不会拒绝张管事现场传艺的好意,毕竟有好处摆在眼前,谁会不要呢?

“好的,绍西兄弟,我刚才观察到你无意间使出的几个招式,感觉你似乎练习过《摔碑手》这门功夫。不过呢,你的手法看起来不太标准,发力方式也有些偏差。这样吧,我现在就给你演示一遍,你先仔细看看。”这张管事显然是个精明之人,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然清楚其中的缘由。

说罢,他走到林子边上的一块空地上,稍作准备后,便开始演练起少林摔碑手来。只见他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招每一式都显得刚劲有力,气势磅礴。

在演练的过程中,张管事还不忘详细地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和注意事项。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

三十六式少林摔碑手演练完毕,张管事又将整套掌法重复讲解了两遍,以确保卓绍西和卓宿北能够完全理解。虽然连续讲解了两遍,张管事有些气喘吁吁,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而卓绍西和卓宿北兄弟二人,则看得如痴如醉,两眼放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原本的胡闹,竟然让他们意外地得到了一套如此高级的掌法。

紧接着,卓绍西和卓宿北跟着张管事又走了两遍摔碑手套路,将整套掌法的动作和技巧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完成练习后,卓绍西暗中查看了一下自己的个人信息面板,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信息中多了一门《少林摔碑手》入门,并且这门新掌法还覆盖融合了他原来的《摔碑手》残篇。

看到这里,卓绍西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感叹这次的收获真是太大了。

卓绍西见此,便也不再继续推辞,而是果断地对手下的斧头兵们下达了命令,让他们继续进行伐木工作。随后,他转身带着卓宿北一同踏上了返回田墚镇的道路。

这一路上,卓绍西领着卓宿北穿越了重重哨卡。这些哨卡戒备森严,每一处都有重兵把守,但卓绍西显然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他轻松地带着卓宿北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最终一行三人顺利抵达了镇守府门前。

到了门口,卓绍西站定,对着门口的岗哨高声喊道:“兄弟,我是重斧营的营正卓绍西,今日有要事需要面见老祖,还请兄弟帮忙通传一声。”

那门卫岗哨听到卓绍西的话,先是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们三人,然后点了点头,转身走进了府门。

过了一会儿,只见正门缓缓打开,从中走出一名小将。他身姿挺拔,神情严肃,对着站在门外的三人朗声道:“西叔,老祖有请!”

听到这句话,卓绍西连忙应道:“好的,有劳阿旗了。”然后他转身对身旁的两人介绍道:“阿北,这位是云旗,乃是我卓氏家族的后起之秀,如今更是担任老祖的侍卫长一职。阿旗,这位是我的四弟卓绍北,你叫他北叔即可。”

卓绍西的话音刚落,那名叫卓云旗的小将便恭敬地向卓绍北行了个礼,说道:“北叔,晚辈有礼了。”

卓绍北见状,也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必多礼,阿旗,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实在是难得。”

卓云旗谦逊地回答道:“北叔过奖了,晚辈还需努力修炼,才能不辜负家族的期望。”

接着,卓云旗引领着三人朝里走去。这卓云旗年纪虽小,但步履却刚劲沉稳,每一步都显得颇为有力,张步在一旁看着,心中暗自惊叹。

田墚镇镇守府规模并不大,不过是一座三进的院落而已。但由于卓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这府中的布置却显得颇为精致。三人在卓云旗的带领下,很快便穿过前院,来到了正堂。

一进入正堂,卓绍西、卓绍北和张步三人便一同向堂上的卓不凡行礼,齐声说道:“拜见老祖!”“拜见老祖!”“拜见大人!”

卓不凡端坐在堂上,他的身形高大威猛,面容威严,尤其是那双眼睛,犹如鹰隼一般锐利,让人不敢直视。他微微颔首,看着下方的三人,缓声道:“嗯,你们来了。有何事要见我?”

随着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卓不凡的气场也变得愈发强大,他身上的威严如同山岳一般凝重,令人望而生畏。仅仅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张步站在卓不凡面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恭敬地说道:“大人,我是大隅县漕帮的一名管事,这是我们堂主给大人的信,请大人过目。”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精致的小竹筒递了上去。

这个小竹筒原本是要交给卓宿北转呈给卓不凡的,但由于这次有卓绍西直接引见,所以汤问海的信最终还是留在了张步自己身上。

卓不凡面无表情地接过小竹筒,他的动作看似随意,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只见他轻轻一捏,那看似坚固的竹筒瞬间碎裂开来,仿佛纸糊的一般。接着,他从竹筒中取出一张写满字的丝帛,毫不犹豫地在现场展开看了起来。

张步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卓不凡,生怕他会对信件中的内容有什么不满。然而,卓不凡只是快速地浏览了一遍,便将丝帛收了起来,端起一旁的茶盏暋了一口,然后淡淡地说道:“嗯,事情我知道了。若事成,必为尔等记功。”

卓不凡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如同洪钟一般,在张步的耳边回荡。作为已经突破到先天境界的绝顶高手,他自然不会对一个刚步入一流后天境的张管事太过客气。信已送达,人也拜见过了,三人没有再做停留,见卓不凡端茶回话后,就立马起身请辞。

三人走出镇守府后,卫兵便引领着他们离开了田墚镇的中军大营区域。这个区域正是镇上广场的周边地带,也是整个田墚镇最为核心的地方。

经过这一番行程,卓宿北的任务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他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还获得了相应的好处,这些好处如今已经稳稳地落入了他的口袋里。既然如此,他便不再打算返回大隅县,而是决定留在田墚镇,与自家兄弟们一同闯荡。

对于卓宿北选择留在田墚大营效力这一决定,卓不凡表示非常支持,并对他的安排也十分便利。卓不凡直接告诉卓宿北,让他前往后勤营报到即可。

毕竟,大军出征在外,后勤粮草的转运工作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卓宿北跑船的手艺,可不能荒废了。

再说了,大量战利品的转运同样需要可靠的人来负责,而卓宿北作为自己人,参与其中自然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石达开率领军队在外征战,而卓不凡则坐镇田墚大营,他可没有少给自己谋取好处。要知道,卓山乡就在这不知不觉间,人口数量已经逼近三万之多,基本上快要达到镇级行政标准了。

各种技能性人才和各种建设资料,每日都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顺着江水而下,从田墚镇一直运送到卓山大蔡乡的临江码头。

这其中,不仅有擅长木工、铁匠、泥瓦匠等各种手艺的工匠,还有懂得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和资料的涌入,为卓山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进一步稀释蔡、周两姓的人口占比。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卓不凡的精心谋划。他深知人才和资源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地利用战场态势,从各地招募和引进这些宝贵的发展资源。

与此同时,天天被闲置在大隅县南门码头的漕帮话事人,每天看着江面上船来船往,却没自己什么事,也因此为楚军的崛起而心急如焚。

担心楚军趁着大军攻伐之时锻炼出一支水上运输船队,再加上有军队支持,那今后这大罗江上哪还会有漕帮的立足之地。

这么一来,漕帮话事人就不得不主动前来交投命状,希望能够与楚军合作。而卓不凡则顺势将漕帮的资源和渠道收归己用,进一步加强了田墚镇与下游临江码头的联系和交流,并且开始了对大隅县的渗透。

有了漕帮的暗中参与,卓不凡更加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将拥有数万人的田墚镇,在不知不觉中,搬空一半。

这不仅能够为田墚镇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还能让卓不凡更好地掌控当地局势,也为卓山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当前阶段,卓山乡的几位掌权者都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卓山乡升乡立镇之事。再说了,现在正是闷声发大财、埋头苦干的好时机,绝对不能过于高调,以免引起四方的关注,那样可就不妙了。

关于卓山乡的吃相,石达开可谓是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心中犹如明镜一般。

他心里很清楚,这一切不过是他与卓不凡之间的默契配合罢了,石达开两世为将,战场上攻城略地,他能举重若轻,但应对背后的算计,他就不如卓不凡来得老谋深算,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互协作,共同谋取最大利益。

石达开深知,这才是战争的真谛所在。在这场利益的角逐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而石家在这场战争中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同样捞取了不少好处。

并且,就在石达开率领军队出征的短短数月时间里,鹤岗石氏却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成功地将村级行政区划提升了一级,建立了鹤岗乡。这一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卓山乡镇的支持。

因为石家若想转运他们的战利品,就必然要经过卓家的势力范围。如果没有卓家的支持,石家恐怕只能被死死地封锁在石鹤山脉之中,根本无法脱身。

这时候,卓氏众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卓山占据大蔡乡临江码头所带来的好处。

战利品方面,卓氏和石家可谓是收获颇丰。由于有石达开和卓不凡这两位军头的存在,他们自然能够上下其手,占据大头,尽情享受这丰硕的成果,心满意足。

不仅如此,参与此次出征的胡祠乡、大罗镇和蒋家镇也都没有闲着。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整个大隅县大罗江南岸地界的一些偏僻村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除了一些实在无法搬走的田产和矿藏外,这些村寨中的精华生产资料已经缺失了大半!

更过分的是,有些村寨的人口迁移并不是零散进行的,而是整户整户地搬走。这样一来,这些村寨在战后想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恐怕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毕竟,人口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失对于这些村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