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163章 归宁梦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年初四,晨曦微露,天边泛起鱼肚白,薄雾笼罩着大罗镇。

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在白雪皑皑的道路上缓缓前行。车轮滚动发出的辘辘声,仿佛是一首悠扬的乐曲,伴随着马车的前进,碾碎了沿途厚厚的积雪。

车厢内,罗氏斜倚在柔软的垫子上,她的目光透过车窗,投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坐在她身旁的,是她的丈夫卓武邦,他静静地看着罗氏,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似乎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悦。

马车的前方,是二儿子卓振东,他熟练地驾驭着马匹,手中的缰绳轻轻一挥,马车便稳稳地向前行驶。而在马车的两侧,长孙卓青龙和小孙子卓青麟则各自骑着一匹骏马,他们身姿矫健,神情严肃,宛如忠诚的护卫,守护着马车中的家人。

罗英,这位年近不惑的女子,出现在这个世界时,已经历了许多沧桑。在原世界中,她 17 岁便出嫁了,从此离开了娘家。然而,娘家却在战乱中衰败,父母双双离世,年幼的弟弟也不知去向。回娘家,成了她一生中最期盼的事情。

每逢大年初四,外嫁女归宁之日,她的心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地牵引着,难以平静。她常常试图用忙碌来掩盖内心的思念,但那股深深的牵挂却始终萦绕心头。

如今,人生竟然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而更让她欣喜若狂的是,她得知自己的父亲也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消息如同春风拂面,让她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探望。

终于,她的愿望得以实现。丈夫卓武邦、二儿子卓振东以及两个孙子卓青龙、卓青麟一同随行,陪她踏上了归乡之路。这一路上,她的心情格外愉悦,嘴角不时地上扬,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大儿子鼎中尚未现身,三子沐西和四子宿北还驻守在大隅县,五子出继给了林平之,二孙青牛因为码头转运任务繁重,无法脱身,三孙青虎新婚不久,不忍别离,也未能一同前来。尽管心中略有遗憾,但归宁的喜悦还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那一丝丝的遗憾渐渐冲淡。

在初二这一天,天还未亮,一家祖孙五人便已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他们来自交河镇,目的地是大罗镇锦罗府。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他们一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赶路。

经过一整天的疾驰,他们终于在当晚抵达了卓山乡剑门村。尽管路途遥远且艰辛,但五人都没有丝毫抱怨,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目标。

到达剑门村后,五人稍作休整,便在初三清晨再次启程。这一次,他们不仅要面对顶风冒雪的恶劣天气,还要继续前行近二百里的路程。然而,他们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驱车从卓山乡剑门村一路赶到大蔡乡临江码头。

终于,在初四的早晨,他们来到了临江码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包了一条渡船过江。渡过江后,马车继续在平坦的雪道上前行。道路两旁的田野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宛如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在这寒冷的旅途中,卓青麟以年纪小,身体较为单薄,无法抵御严寒为由,趁机挤进了马车里,躲避风雪的侵袭。一进入马车,他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开始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奶奶,你印象中的老外公长啥样啊?”

罗氏看着可爱的孙子,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轻轻地摸了摸卓青麟的头,回答道:“你马上就能见到他啦,老外公的外貌和你父亲非常相似呢。”

在外驾车的卓振东闻言,笑着回头望了望马车上的布帘,温声道:“妈,您别急,咱稳稳当当地赶路,晌午前准能见到外公。”

卓武邦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他轻轻地拍了拍罗氏的手,仿佛在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拍虽然无声,但却充满了关切和安慰。

时间悄然流逝,临近晌午时分,大罗镇那高耸的城墙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远远望去,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威严而庄重。

镇口处,一棵古老的槐树下,几个身影正焦急地张望着。当他们看到卓家的车队缓缓驶来时,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罗氏的眼眶不禁一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急忙掀起车帘,探出身子,高声喊道:“爹,我回来啦!”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思念和激动。

带队前来迎接卓家五人的,正是罗氏的四世祖罗通。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站在罗通身旁的,就是奶奶罗英的父亲,也就是卓青麟的老外公,一个圆滚滚的小胖子,他便是在荒丘会盟时出题罗辉三角的罗氏子弟,年仅十四岁的罗明安。

十四岁的老外公,身材娇小,面容稚嫩,却被年近四十的奶奶紧紧地抱住,仿佛他是一个失去已久的宝贝。奶奶的哭声在空气中回荡,那是一种充满哀伤和喜悦的混合声音,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这一幕在卓青麟的眼中却显得有些别扭。他看着奶奶和老外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特别是当他注意到老外公那无处安放的双手时,他再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老外公的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似乎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才好。他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苦笑,显然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一旁的卓青麟笑得越来越大声,他的笑声引起了奶奶的注意。奶奶罗英回过头来,看到卓青麟在笑,她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尴尬。

她轻轻地拍打了一下卓青麟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笑了,但自己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奶奶的笑声中夹杂着泪水,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交织。她缓缓松开了对老外公的拥抱,仿佛这个动作耗费了她全身的力气。然后,她的双手轻轻地扶住老爹罗明安,目光如炬,仔细地端详着他。

“像,真像啊!”奶奶喃喃自语道,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她的目光在老外公和卓青麟之间游移,似乎在努力寻找着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每一个细微的特征、每一个表情的变化,都逃不过奶奶的眼睛。

终于,奶奶像是找到了什么重要的线索一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伸手将卓青麟拉到身边,让他站在老外公的身旁,然后又退后几步,远远地看着他们。

卓青麟有些不情愿地站在那里,他的脸上还挂着未消去的笑容,那是一种对奶奶行为的不解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反抗奶奶的举动,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奶奶打量和比较。

卓青麟虽然年纪尚小,只仅 11 岁,但是经过整整一年的勤奋修炼和刻苦训练,他的身体发育得非常迅速。如今,他的身高已经猛增到大约一米五五左右,与罗明安的身高相差无几。

然而,卓青麟的身材相对较瘦,不像罗明安那样圆润饱满。他的脸部轮廓也不像罗明安那样圆润,而是略显消瘦。不过,尽管如此,他与原世界中那个胖乎乎的卓青麟形象仍然极为相似。尤其是他那双丹凤眼和两人的线型唇,简直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当人们将卓青麟和罗明安放在一起比较时,这种相似之处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罗氏四世祖罗通看到这一幕,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还真是像啊!”他的笑声在人群中引起了共鸣,其他人也纷纷跟着笑了起来。

这笑声仿佛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达着人们内心的感慨和喜悦。在这一刻,千言万语都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一切尽在这无言的笑声之中。

走近锦罗府,远远便能望见那气势恢宏的府门,朱红色的大门两侧,各立着一只威猛的石狮子,府门前罗氏家主罗云正满脸笑容地站在那里,亲自迎接卓青麟一行人的到来。

卓青麟见状,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这自家的牌面还真是够大的啊,竟然能让罗氏老祖亲自出来迎接,看来这次来对地方了。”

卓武邦自然也看到了罗云,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快走几步,来到罗云面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说道:“外婿卓武邦携妻子罗英,二子卓振东、长孙卓青龙、四孙卓青麟,拜见老祖宗,祝老祖福寿安康!”

说罢,卓武邦便带着身后的罗英等人一同磕头行礼,动作整齐划一,显然是训练有素。

罗氏家主罗云见此情形,赶忙向前一步,伸出双手,将卓武邦搀扶起来,口中连声道:“好,好,回来就好,快起身,快起身!”

他的声音洪亮,透露出一股威严之气,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他对卓武邦等人的热情和欢迎。

罗云转过身来,微笑着引领众人走进屋内。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屋内弥漫着阵阵饭菜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来来来,大家先别客气,快坐下吃饭吧!”罗云热情地招呼着众人,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亲切和温暖。

卓家的五个人在罗氏族人的引导下,稍稍歇息了一会儿,便被带到了餐厅。一走进餐厅,他们就感受到了罗氏家庭的热闹氛围。众多的兄弟叔伯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与他们寒暄着,询问着一些家常琐事。

罗英环顾四周,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慨。屋内的布置虽然有些陌生,但却仿佛间带着一些儿时的记忆。他不禁心想,这是因为回到家中感到亲切,心中充满了温暖,所以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呢,还是因为这锦罗府的家居布置,其实出自自家老父罗明安之手呢?

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罗氏的特色美食,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指大动。卓青麟更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他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甩开膀子就开始大吃特吃,那狼吞虎咽的模样,逗得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午后,阳光正好,一家人围坐在中堂,享受着这宁静而温馨的时光。中堂天井里,熊熊的大柴火燃烧着,散发出温暖的热量,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大家围坐在一起,手中端着热气腾腾的香茶,一边品味着茶香,一边轻松愉快地聊天。话题从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无所不包,笑声此起彼伏。

这时,罗英突然站起身来,从里屋拿出了一个精美的小盒子。她微笑着打开盒子,里面摆放着一些精心挑选的小礼物。

罗英将这些小礼物一个一个地分发给家人,每一件礼物都饱含着她的心意和关怀。在分发礼物的同时,罗英还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她小时候的一些趣事,那些天真无邪的回忆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在这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中堂里,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一边烤着火,一边品尝着香浓的茶水。罗英坐在中央,她的声音清脆而婉转,正讲述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得众人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整个中堂都洋溢着温馨和快乐的氛围。

卓武邦静静地站在人群之中,面带微笑地倾听着周围那帮小舅子们热烈地谈论着农事和生意。他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活力和热情,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卓武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自家老祖卓不凡的带领下,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踏上了前来大罗镇的征程。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和协商,他们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罗氏率领大罗镇投降南楚,并归附霸王项羽。

这一决定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大罗镇也时势所迫。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频繁,各方势力相互角逐,只有顺应潮流才能生存下去。

毕竟,南楚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霸王项羽更是威震天下,罗氏的归附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锦罗府罗氏在南楚这个新兴政权中的地位确实相当尴尬。他们既不是南楚的本土势力,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其他豪门氏族的既得利益。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罗氏要想带着大罗镇在南楚立足并发展壮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