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日之后,便迎来了初四这一天,李治颁布了一道重要的诏令,命令所有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要通过四科来推举人才。
这道诏令犹如一阵春风,吹过了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官员们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深知这是一次展示自己眼光和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时刻。
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这四个方面涵盖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各个层面,要求被推举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具备出色的口才、卓越的政治才能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
官员们开始仔细筛选身边的人才,他们要从众多的候选人中挑选出最符合条件的那一批。这不仅需要他们对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他们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
一时间,朝廷上下炸开了锅,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究竟哪些人会被推举出来,又有哪些人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如今朝廷事务繁多,光靠现有的官员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得从各地物色一些真正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才行啊。”
李治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官员们,面色凝重地说道。
他顿了顿,接着将四科的要求一一道来:
“首先,品德必须要端正,这是为官的基本准则;其次,学识要足够渊博,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政务;再者,要能够明辨是非,不被表象所迷惑;最后,还得具备实际办事的能力,不能光说不练。这四条,缺一不可!你们平日里接触的人多,可别只看那些徒有虚名之辈,一定要把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推举上来。”
吏部尚书闻听此言,赶忙出列,躬身领旨:
“微臣遵命!臣这就牵头拟定章程,将四科的考核细则详细列出,好让各地官员清楚知晓该如何选拔人才。”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满意,随即补充:
“这章程务必在十天内完成,下发各地时,一定要把话说清楚,若举荐错了人,举荐的官员可是要承担责任的!”
官员们听到李治的这番话后,心中都不禁为之一紧,仿佛有一根弦被突然拉紧了一般。
他们深知这可不是简单的走过场,而是需要真正下功夫去筛选合适的人选。
散朝之后,吏部的官员们立刻忙碌起来,他们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文书堆中,仔细翻阅着过往的举荐案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每一个科目的考核标准进行了细化,甚至连“能办实事”这样的要求都明确到要去查证候选人过往处理事务的实际成绩。
经过短短八天的时间,一份详尽的章程便草拟完成,并迅速上报给了李治。
李治审阅之后,并没有做过多的修改,而是当天就将这份章程发往了各地的官府。
地方上的五品以上官员们在接到这份章程后,也都不敢怠慢。
有的官员赶忙翻出自己平时记录的人才名册,仔细比对其中的信息;
有的则找下属们打听有没有可靠的人选;还有的官员更是不辞辛劳,亲自前往乡野之间走访,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贤能之士。
就在举荐之事刚刚展开之际,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就到了六月二十这一天。
李治突然又下达了一道旨意:即日起程,返回东都洛阳。
这道旨意一下,各个部门都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一般,立刻行动起来。
内侍省的官员们忙碌地清点着奏折和御用器物,他们仔细地将重要的文书分门别类地打包起来,以确保这些重要文件在旅途中的安全和有序。
与此同时,兵部也在紧锣密鼓地调派护卫。
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武艺高强的士兵,提前通知沿途的州县做好接驾的准备工作。
这些州县官员接到通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安排好一切接待事宜。
户部则负责对接粮草,确保御驾在路上不会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
他们与各地的粮仓和物资供应商密切合作,提前储备了足够的粮食、草料和其他必需品,以满足皇帝一行的需求。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御驾准时从皇宫出发。
皇帝李治端坐在华丽的车辇中,车帘半掩,他透过车窗观察着外面的景象。沿途的州县官员们早已在城外恭候多时,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恭敬地递上本地的政务简报。
李治端坐在马车之中,神情专注地聆听着官员们的汇报。
他时而微微颔首,表示对官员们工作的认可;时而眉头微皱,显然是遇到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治便会毫不犹豫地叫停马车,然后详细询问相关情况。
他不仅会认真倾听官员们的陈述,还会与他们展开深入的讨论,以确保自己对问题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经过一番仔细的询问和讨论之后,如果李治对地方的安稳状况感到满意,他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并满意地点点头。随后,他会示意车夫继续前行,马车便会缓缓启动,继续踏上前往东都的旅程。
在途中,随行的宰相趁休息的时候,向李治询问:
“陛下,待我们返回东都之后,是否需要先去查看一下合璧宫呢?另外,关于人才举荐的后续考核事宜,您认为安排在何处较为合适呢?”
李治略作思考,回答道:“合璧宫确实需要去查看一下其维护情况。
至于人才举荐的后续考核,等我们回到东都后,让吏部将举荐名单汇总过来,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时间和方式。毕竟,我们不能让那些优秀的人才流失掉。”
两天之后,李治的御驾终于抵达了东都洛阳。留守的官员们早已在城门处恭候多时,见到李治的车驾到来,他们纷纷跪地迎接。
李治并没有过多地与这些官员寒暄,而是直接吩咐道:
“将从长安带来的奏折整理好,下午送到合璧宫;另外,再派人去检查一下合璧宫的状况,晚上回来向朕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