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将军率领全家老小离开京城后,京城内风云变幻,各种事情接连发生。
首先是林答应诞下一名皇子,这本应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皇子身体异常孱弱,需要特殊的照顾和调养。于是,他被送往皇家的避暑山庄,与林答应一同居住,以便得到更好的疗养环境。
与此同时,太子却因某些原因被禁足一个月。这段时间里,太子无法自由行动,与外界的联系也受到限制。然而,当他终于解禁之后,人们发现他的性情变得更加冷淡了。除了在朝堂上处理公务时与他人有所交流外,其余时间里,太子与圣上和皇后之间几乎没有过多的往来。
而另一边,陈宝珠随着家人一同抵达边关。起初,她对这个陌生的环境还有些不适应。毕竟,边关的气候寒冷艰苦,与京城的繁华舒适形成鲜明对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宝珠逐渐发现这里的人民群众虽然生活条件不如京城,但他们的风土民情却十分淳朴和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中,陈宝珠也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拘谨,开始真正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在边关的日子里,陈宝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骑马和打猎。她像男子一样尽情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追逐猎物,感受着自由的快感。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让她感到无比愉悦,相比起京城中那种拘束的大家闺秀生活,她显然更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
如今的陈宝珠已经长大成人,边关的豪爽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她。她骑着心爱的马匹,在边关塞外尽情驰骋,与将士们一同抵御外敌的入侵,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果敢。
陈大公子自幼双腿残疾,行动不便。当他初至边关时,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身体难以适应,很快便病倒了。这场重病来势汹汹,众人皆以为陈大公子难以熬过此劫。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格外眷顾。就在生死攸关之际,一对游历四方的师徒恰好路过此地。这对师徒医术精湛,见陈大公子病情危急,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凭借其高超的医术,硬是将陈大公子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自此以后,陈将军对这对师徒感恩戴德,奉为上宾。而这对师徒也并未辜负陈将军的厚待,他们留在军中担任军医,以其高明的医术救治众多受伤的士兵。
不仅如此,陈大公子与那徒弟木清清更是情投意合,最终结为连理。木清清不仅在军中为士兵们治病疗伤,回到将军府后还要悉心照料陈大公子。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陈大公子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如今虽仍无法行走,但已能站立起来,这无疑是木清清的功劳。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太子李承嗣却让圣上和皇后忧心忡忡。李承嗣早已过了弱冠之年,却迟迟不肯婚配。圣上和皇后为此心急如焚,甚至为此长出了许多白发。他们遍览各家官家小姐,希望能为李承嗣找到一位合适的太子妃,然而李承嗣却始终不为所动,坚决不肯松口。
刚刚结束早朝,太子李承嗣疲惫不堪地坐在龙椅上,他的额头微微渗出汗珠,身体也因为长时间的站立而有些僵硬。然而,还没等他喘口气,一名内侍便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传皇后口谕,要他立刻前往皇后的寝宫。
李承嗣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起身,整理好衣冠,快步走向皇后的寝宫。一路上,他心中暗自思忖着皇后突然传唤他的原因,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当他走进寝宫时,皇后正端坐在榻上,她的目光落在李承嗣身上,仔细端详着他。只见李承嗣身形挺拔如松,面容英俊而贵气逼人,举手投足间更是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然而,尽管李承嗣如此出色,皇后心中的苦闷却并没有因为儿子的优秀而减少半分。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凝视着李承嗣,语重心长地问道:“太子啊,你是不是还惦记着宝珠呢?”
李承嗣闻言,缓缓抬起头,与皇后对视。他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然而,他并未言语,只是沉默地看着母亲,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皇后见状,知道儿子心中依然放不下宝珠,于是接着说道:“母后知道你对宝珠的感情,可是,你想想,当时的宝珠才多大啊!而且,如今宝珠因为当年的事情,已经被罚到了边关,没有诏令是绝对不能入京的。你们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面,宝珠恐怕早就把你给忘了。太子啊,听母后一句劝,放下这段感情吧!你看看秦家小姐,她可是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好姑娘,与你也算是门当户对,你觉得如何呢?”
太子依旧沉默不语,然而,当他听到“秦小姐”三个字时,他那原本毫无波澜的眼眸中,竟然闪过了一丝细微的变化。这丝变化虽然转瞬即逝,但却没有逃过皇后的眼睛。
皇后见状,心中一喜,以为太子对秦家小姐心生好感,于是赶忙趁热打铁地继续说道:“这秦家小姐名叫秦时月,与你年龄相仿,而且,当年宝珠出事的时候,她也在场呢!据下人们传言,宝珠和秦家小姐的关系颇为要好,如此看来,这秦家小姐定然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太子啊,你不妨考虑一下?”
皇后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潺潺流淌在太子李承嗣的耳畔。他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皇后的话,只是在皇后说完之后,才缓缓地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全凭母后做主。”
说完,太子便转身离去,留下皇后一人在原地。皇后看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是乐开了花。她觉得太子既然让自己做主,那就说明太子已经接受了这门亲事,也放下了过去的那些事情。
皇后喜不自禁,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圣上。圣上听闻后,心中也甚是欢喜,但他担心时间一长,太子会反悔,于是当机立断地下旨,将秦家小姐秦时月册封为太子妃,并让她即刻入住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