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忱本就是沈明华的人,如今她对于这互市有些旁的想法,自己若是插手,容易被人盯上,换成应忱,倒是顺手的很。
再加上他是应家的人,若是参与进来,众人的视线只会盯着他与应家的关联,那其他的事情,便会容易的多。
毕竟,即便如今因着应忱投靠了自己,连带着应家也为自己所用了,但在沈明华的眼中,这只不过是利益而已。
上一世的教训告诉她,不要相信任何的一个人,人既然能够因利而聚,那自然也能因利而分。
与其怕自己以后离不开应家的利益支持,不如自己一手扶持起来一个。
她之前心中便隐隐有了些想法,前些时日收到的信,更是让她下定了决心。
如今独属于她的产业已经被整理完毕,尤其是当年太皇太后留给她的那些。
张嬷嬷的来信,让她决定今天同应忱好好的谈一谈。
应忱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这位郡主此刻这般的说,必然是有事情需要自己来做的。
随机表明自己的态度:“郡主有用得上应忱,用得上应家的尽管说,在下一定竭尽全力!”
听他说竭尽全力,沈明华笑了:“应公子这话,倒是说出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
“本宫看中你,看中应家,扶持之心言以溢表还来不及呢,又哪里舍得让你去干冒险的事情。”
“不过就是刚刚你说的,应家如今被人盯上了,那这送到口边的好处,咱们又实在不能舍弃,总是要想出一个其他的办法不是?”
“如今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你可否想听一听?”
话问出口,沈明华一脸笑意盈盈的看着他。
应忱虽然不知这位郡主有了何主意,但她能这般的说,心中也是清楚,这里面,怕是少不得要出力了。
随即开口:“郡主有什么要吩咐的尽管开口,在下一定尽力。”
连着说了两遍,沈明华这才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其实这说起来啊,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如今应家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咱们若是都想从中得到便利,就不得不换一个方式了!”
“既然应家在明面上,那就从暗地里再拉起来一个,应公子觉得如何啊?”
沈明华再说这话的时候,直直的盯着应忱,似乎在等待着他的回应。
应忱此刻也有些明白了这位郡主的意思,随即立刻开口;“所以郡主的意思是,再扶持一个商贾?那不知郡主可有人选?”
看着应忱,沈明华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人选,而是看着他:“听了这话,应公子可是心中为自己,为应家叫屈?”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不过就是一个转移视线的小商贩而已,后面的一切运作都可以继续由应家进行,这不过就是防止应家后续不足的依托罢了。”
说到这里,沈明华用自己的手指沾着水,在桌子上缓缓写了一个字。
一个曲字。
随后继续开口:“本宫看了今年各州县递上来的商贾名册,有这么一家,倒是突出了重围。”
紧接着,沈明华又写了一个字,应忱看到,是谭。
这曲州谭家,他倒是有些印象,在曲州本地也是颇有些威望的。
但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似乎是家中的子弟都不太成器,算是徒有名头。
但今年也不知怎么了,突出重围,倒是引得不少人侧目。
但这皇商本就都不差,即便是突出重围,在他们的眼中依旧是不够看的,倒是没想到,这谭家,如今竟然是入了这位郡主殿下的眼。
一直到字迹干涸,沈明华这才伸手把它抹去,随后就这么盯着应忱。
“所以,郡主是想把他推到人前?”
看着应忱,沈明华开口:“应公子,同那些老牌的皇商相比,今年这样的竞争,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后起之秀,更加的容易一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应家就在这里,如今又多了一个,两种选择,两种可能。”
“既然应公子明面上帮不了应家,那何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帮衬另外一个旁人眼中的外人呢?”
其实沈明华在说这话的时候,看似询问,但语气却是不容拒绝。
应忱思索片刻,随即点头:“郡主说的是,下官会竭尽全力的。”
他的识时务让沈明华很满意,笑着点了点头:“很好,应公子这样的人才,本宫一直以来都很珍视。”
“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想来应公子的位子,也应当进一进了!”
这样的话,沈明华轻飘飘的说出口,就好像六部官员的晋升在她的眼中,不过尔尔一般。
应忱神情一变,立刻起身道谢。
沈明华什么都没说,她能做出这样的承诺,必定是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应忱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他能参与到这一次的互市中,必然能崭露头角。
这大朝会本就是是机遇,突出的人,皇帝舅舅自然会委以重任。
再加上应忱如今的官职本就不高,在晋升上更加的有优势。
遂能给出这样的承诺,本就是常理。
她沈明华这人历来大方,只要是自己的人,她自是不吝帮衬。
只要识时务,她不介意帮着拉一把。
毕竟,这后妃中,能同丽妃一较高下的只有应嫔,她的母家,自然不能太差。
说完了正事,沈明华倒是难得有兴趣的同应忱寒暄了起来:“听说应公子最近也是抢手的很啊,只是不知,这闺秀中,可否有看得上眼的?”
突然话语的转变,让应忱一时间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起来,犹豫着开口:“最近确实有几位大人从中说媒,但在下实在公务繁忙,便都先推拖着。”
“只不过,家中兄弟姐妹,倒是有两个说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这些,还要都得益于郡主前些时日的提点。”
沈明华挑眉:“哦,是吗?”
“听应公子的语气,似乎对这两门亲事也是满意的。”
应忱点头:“不止下官,家中之人也都满口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