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真微笑:“令郎和他的朋友们,此刻正在石矶山打猎,乐不思蜀。”
萧真这样说,昌平伯更担心了。
谁不知道当年你就是“死”在石矶山啊。
石矶山那可不是好地方。
萧真死了,四皇子残了,从那以后,谁家好人还去石矶山啊。
好人不去,去那里的都是熊孩子。
“你让人把他们引过去的?”昌平伯问道。
萧真摇头:“伯爷这就冤枉我了,他们是自己去的。”
萧真的这番话,或许别人不会相信,但是昌平伯信了,这是宋京能做出来的。
想起对萧岳身份的猜测,昌平伯深吸口气,沉声说道:“萧真,我是个粗人,从十几岁就在军营里,回到京城还是在军营里,我搞不明白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也没想过要站到哪一队,我只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忠君!
只要是太祖子孙,谁当皇帝我就听谁的。”
萧真暗道一声老滑头,这是在套他的话呢。
“观月的身世,伯爷想来已经猜出来了吧,他就是曾经的萧岳,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赵渊。”
那只靴子终于落了下来。
昌平伯竟然舒了口气,他猜对了,萧岳就是赵渊,孝康皇帝唯一的儿子,三岁便夭折的小皇孙!
同时他也是佳宜长公主的亲侄儿,萧真的表弟。
“苍天有眼,孝康皇帝后继有人!”
这话发自肺腑,昌平伯对孝康皇帝印象很好,当年有一次他与人在街上打架,挡了孝康皇帝的车驾,孝康皇帝不但没有斥责他,还赏了点心和果子,叮嘱他早点回家,莫要让祖母为他操心。
童年时,除了祖母以外,很少有人对他给予善意,因此,那次偶遇,他记忆深刻,直到后来有人说孝康皇帝脾气暴躁,他是不相信的。
他叹了口气,对萧真说道:“当今天子已经继位十二年,天下太平,且,当今的皇位是太上皇亲自传位,名正言顺。”
话外音:即使赵渊还活着,这个皇位也轮不到他,一来当年赵渊只是皇孙,并非皇太孙,即使孝康皇帝不在了,皇位也不是非他不可,二来太上皇传位给永嘉帝,永嘉帝在位十余年,天下太平,无功无过,这个时候让他给赵渊让位,不能服众。
萧真看着他,目光炯炯:“可若是当今得位不正,太上皇被他挟迫呢?”
昌平伯一怔,他摇摇头:“这是皇帝家事,和我等没有关系。”
萧真笑了笑,忽然说道:“丽太妃李代桃僵,混淆皇室血脉。”
昌平伯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萧真,嘴唇翕翕,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众所周知,丽太妃只有一个孩子,那便是当今圣上永嘉帝!
萧真继续说道:“当年丽太妃诞下的是一位公主,她与宝庆侯府合谋,用从宫外抱来的男婴换走公主,此事人证物证俱全。”
室内一片静寂,落针可闻。
良久,昌平伯才缓缓说道:“萧真,你说的这些可当真?”
萧真:“我以萧家满门忠烈起誓,今日之言,绝无虚假。”
昌平伯喘了几口粗气,让自己平静下来:“我想见太上皇。”
萧真说道:“好,我带你去。”
二人没有骑马,坐的是一驾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骡车,骡车在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院落前停下,昌平伯四下看看:“不是无极观?”
萧真说道:“太上皇在这里。”
昌平伯怔了怔,转念一想,如果换成他也会狡兔三窟,谁能想到,有骗财的,有骗色的,竟然还有骗皇位的。
片刻之后,昌平伯便见到了太上皇。
“臣宋光明拜见太上皇,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已退位多年,这些虚礼可免则免吧。赐座!”
昌平伯小心翼翼坐下,这才抬头去看,太上皇一袭道袍坐在太师椅上,屋里除了赵观月,还有两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少年,一个黑黑瘦瘦,另一个一脸书卷气,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见他来了,两个少年便退了出去。
昌平伯想起来了,在城门口时,这两个少年就跟在赵观月身后,即使不是随从,也是玩得来的朋友。
想到这里,昌平伯不由自主想起了宋京。
如果当年他没有使用强硬手段,那么现在跟在赵观月身边的少年里,会不会也有宋京?
算了,富贵险不求,他对宋京的期望,就是平安康健,至于别的,还是不要想太多吧。
“阿真说你想见朕?”太上皇语气淡淡。
“是,臣已多年未见陛下,甚是想念。”昌平伯违心地说道。
太上皇冷哼一声:“在边关待了这些年,倒是学会自称臣了,看来你是忘了,你不但是朕的臣子,更是朕的外甥!”
昌平伯连忙起身,撩衣跪倒:“臣,甥儿不敢。”
“哼,你怕是对朕心里有怨吧,怨朕把你送去边关,怨朕不让你回京。”
“甥儿幼时顽劣,若是没有舅舅为甥儿打算,甥儿早就废了,更不提今日一切。”
太上皇心情稍好:“你会这么想就对了,朕是你的舅舅,又岂会害你,不过你也争气,这些年在边关屡立战功,朕甚慰。”
“舅舅谬赞,甥儿既已从军,保家卫国是甥儿的本分,不值一提。”
“那么现在呢,你既然来到这里,想来阿真已经把那件事告诉你了,哼,若不是看在你是朕的亲外甥,朕压根就不会让他找你。”
昌平伯忙道:“甥儿对萧真说了,甥儿是个粗人,不懂那些朝堂上的弯弯绕绕,甥儿更不会站队,甥儿遵从的,唯忠君二字,只要是太祖子孙,谁当皇帝,甥儿便忠于谁,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太上皇颔首:“嗯,长大了,成熟了,会说话了。”
昌平伯:“甥儿就当这是舅舅夸奖。”
太上皇指指赵观月,道:“这个孩子,是孝康皇后和他的母妃拼了自己的性命保下来的,更是朕唯一的孙儿,朕把他交给你,你要敬他,忠他,更要护他,你能做到吗?”
赵观月默默走到太上皇身边,十五岁的少年,长身玉立,眉宇间透出清贵之气。
昌平伯终于明白,为何稍大后的萧岳会从京城消失。
眼前的少年从骨子里透着贵气,无论怎么看,都和外室子、庶子联系不上。
所以小时候的萧岳会在京城,稍一长开,便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臣见过太孙,太孙风华正茂,贵气天成,实乃大雍之幸,臣愿遵圣意,太孙有令,万死不辞!”
赵观月走上前去,将他双手搀起:“等宋京回到京城,让他来找我吧。”
昌平伯苦笑:“那小子除了会玩,一无是处。”
心里却在想,如果这件事成了,那小子的造化说不定会超过他的两个哥哥。
送走昌平伯,萧真也要走,太上皇皱眉:“你是回公主府吗?”
萧真:“我回来还没去拜见外祖父。”
太上皇:“朕才是你的外祖父!”
萧真:“我说的是晴晴的外祖父。”
太上皇:“要不要让朕给你赐婚?”
萧真的嘴角抽了抽,他若是未经同意擅自让太上皇赐婚,甄五多肯定不答应,别人会听皇帝的,甄五多可不一定。
“暂时还不用,等到定下来,我再和您说,到时您再赐婚。”
太上皇一脸嫌弃:“说来说去,人家还没答应这门亲事,啧啧啧,朕还以为你有多大本事呢,好在那丫头如今是朕的干外孙女,朕是能决定她的亲事的,唉,多亏有朕,否则你连媳妇都娶不上!”
萧真懒得理他,你有本事,你替别人养儿子,我的确比不了。
而此时,三皇子正在无极观求见太上皇。
此时无极观里正在盘膝打坐的,是太上皇用了十几年的替身。
这些年来,每次太上皇出门闲逛,之所以瞒过了永嘉帝,就是因为长寿宫里有替身。
“三殿下,太上皇还在打坐,至少也要几个时辰,您还是先回去吧。”
说话的是王大伴,这位已经跟在太上皇身边几十年,就连永嘉帝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三皇子无奈,只好失望而归。
他刚到皇子府门口,便遇到宫里传话的人。
“三殿下,陛下有令,命您随咱家一起进宫。”
三皇子神情一凛,父皇为何忽然宣他进宫?
他来不及多想,便跟着传旨太监进宫。
这个时辰,永嘉帝应该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可是他却早早就回了寝宫。
他的心情很不好,因为就在刚刚,路乾终于查到了一件事。
有人说赵观月长相酷似佳宜长公主府的那个外室子萧岳!
只能是酷似,并不敢确定。
因为萧岳最后出现在人前时,只有十二岁。
而现在的赵观月十五岁,虽然只隔着三年,但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无论是个头还是相貌和声音,都会有很大变化。
向路乾提供消息的人,和萧岳并不熟,也只是见过一两次而已,一个外室子,本就无人在意,除非是别有用心,否则也不会有人会刻意结交一个身份尴尬的小孩子。
但只是酷似,就已经很严重了。
路乾将这个消息立刻上报,永嘉帝的心里如同压上了一块大石,透不过气来。
如果赵观月就是萧岳,那么太上皇知道吗?
有萧真在旁,除非兄弟俩刻意隐瞒,否则太上皇一定会知道。
但这也不会是永远的秘密,萧真是瞒不住的,迟早会暴露出来。
这是欺君,萧真只要不傻,就不会向太上皇隐瞒。
那么太上皇肯定是知道的,让一个外室子给自己的亲儿子承嗣,太上皇为何会这样做?
连禄王世子也能想到的答案,永嘉帝当然也想到了。
萧岳根本就不是萧驸马的儿子,他更不是外室子。
他的父亲,就是孝康皇帝赵显!
永嘉帝双手紧握成拳,是因为老四吗?
老四太不争气,让太上皇失望,连带着对朕的其他儿子也一并失望。
是啊,现在朕的成年儿子里,能用的就只有老三了。
太上皇认定朕后继无人,所以就找来了赵显的儿子,想让赵显的儿子承继朕的皇位?
做梦!
正在这时,一名内侍进来,说道:“陛下,太妃娘娘身子不适,请您过去。”
永嘉帝勃然大怒:“她身子不适不去叫太医吗?朕又不是太医!”
内侍吓了一跳,连忙退了出去,将永嘉帝的话,一字不改复述了一遍,慈宁宫来送信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回去见丽太妃。
永嘉帝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丽太妃只会添乱!
太上皇之所以会这样做,真正的问题,或许不是出在朕和朕的儿子身上,而是因为丽太妃。
身为儿子,朕一直都知道,太上皇看不上丽太妃,否则也不会连皇后的封号都不给她。
儿子做了皇帝,生母却不是太后,听着都觉好笑。
如果朕的母妃不是丽太妃,而是淑太妃,或者其他妃子,是不是就不会有今日之事?
还有那个赵观月,佳宜好大的胆子,竟然把赵显的儿子藏在自己府中。
赵显的儿子?
赵显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赵渊!
当年朕的确准备斩草除根,可是朕还没有动手,赵渊就夭折了。
两三岁的孩子,夭折也是正常,朕当年并没有怀疑。
可是现在回头再想,两三岁的孩子夭折很容易,同样的,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假死,同样很容易。
所以,当年赵渊是假死!
是啊,萧真都能假死,赵渊当然也可以。
什么萧真被人救起后失忆,不知自己身份,骗骗别人就罢了,朕是不会相信的。
萧真当年就是假死,他不敢回京城,就跑去长寿宫投奔太上皇了。
永嘉帝觉得自己猜得没错,他以为这两三年萧真都和太上皇在一起,却不知道,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其他大部分时间,萧真都在京城,甚至是和他的几位皇子们在一起。
三皇子就是这个时候来的,看到永嘉帝时,三皇子吓了一跳,永嘉帝的神情太可怕了,像是要杀人!
看出一个皇帝要杀人,这就意味着,要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