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里,张宝军故技重施,对着办案民警又是磕头下跪,又是痛哭流涕。办案民警早已经看惯了张宝军表演,以前,他偷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教育一顿关两天也就把他放了。现在他偷的是四五千块钱的项链,还有一千多块钱的照相机,加起来五六千块钱,判刑得判好几年。
所以这次,任凭他怎么下跪求饶,办案民警都无动于衷,毫不留情的把他移交到了法院。听说可能会判刑,张宝军慌了,求人捎信儿给金珠,想求得她的谅解。对于这种小时偷针,长大抢金的人,金珠当然不会原谅他。
老何是日报社的记者,在听到金珠讲了花灯会上的事情的经过,就写了一篇关于这件事情的文章,只是还没有来得及送到编辑手里。今天下午陪着金珠来感谢三姑,现在看到三姑手里的照片,就起了把这张照片和他的文章一起发表的念头。
对于张宝军这个大黄杏,三姑没有一点儿好感,老何怎么把他写的十恶不赦,三姑都不介意。至于自己的照片,反正就是一个背影,除了张洋这个拍照片的人,别人也不认识自己。所以,当老何提出要照片的时候,三姑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
三姑以为,照片给了老何,他登报不登报,这件事儿很快就过去,不会和她有什么关系了。她没有想到,社团第二个活动日,张洋把一张报纸拿到活动室的时候,三姑一下子就呆住了。报纸上不但登了三姑踢向大黄杏的照片,连文章上写的都是三姑的真名实姓。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刘清素,这次你是真的要出名了。先前你帮我抢回照相机,我说报告给学校吧,你还不让我给别人说。现在,人家金珠家里人,都把你的真名真姓写到报纸上了。这报纸可是全省发行,这回,不用说我们摄影协会的同学,恐怕全校师生,甚至整个省的人都知道了你的名字,还有你见义勇为做的好人好事儿了。”
张洋是由衷的替三姑高兴,从灯会回来的第二天,张洋就说要把三姑在灯会上的英勇事迹报告给学校,被三姑给拦住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他们两个不说,被老何报道出去后,比他们说了知道的人还多。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三姑因为帮助翻车的农民收拾玉米秸秆,被同学拍下来后,照片在宣传栏里摆了半年。今年刚开学,又上了报纸,三姑又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去年的时候,学校只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对三姑提出了口头表扬。今年的事迹上了报纸,学校不但有口头奖励,还发了荣誉证书,并免除了三姑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一时之间,不管是去教室里听课,还是去食堂吃饭,或是去参加社团活动,凡是认识三姑的,遇见的都会拉住三姑说几句祝贺的话。
宿舍里就不用说了,这几天,她们只要一进宿舍,讨论的都是这个事情。
“清素,你的胆子可真大,遇到那种事情,别的人都往旁边躲,你还敢冲上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就不害怕他拿着刀子匕首之类的武器吗?”安然一脸崇拜的看着三姑。
“我不知道,当时看到大黄杏抢了东西要跑,我本能的就冲过去,当时也没顾得上想什么。”
“刘清素,你说句实话,当时你就没有想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义无反顾的走向敌人的铡刀这些英雄事迹。”安然不死心的又引导着。
“没有,我当时就是想着我的属相转到我头顶的时候,张洋能不能及时地按下快门,我照出来的相片儿好不好看。”三姑摇了摇头,老实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