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帝眼中闪过决绝之色,重重一拍案几:“好!你说得对!治官为治国之本,要推变革,先整吏治!你想要如何改革吏治,尽管放手去做,朕给你尚方宝剑,凡阻挠者、贪腐者,先斩后奏!”
隆盛帝也点头附和:“皇叔支持你!只有把官吏管好了,我们这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才能顺顺利利地推行下去!”
云天明却又摇摇头:“皇爷爷,皇叔,警幻仙姑告诉我的只是未来世界的先进技术,以后也是如此。至于治国理政她可能也不懂,反正她没有告诉我可行的办法。我们一方面是摸索,另一方面还是要从朝臣中挖掘治国能臣,从上到下都需要一大批能吏与廉吏。这个可就是皇爷爷与皇叔的事了。”
其实云天明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论技术型人才他不愁,愁的是治国理政的人才。
看看他们穿越来的这批老乡,郭松军、王永利属于通佛道的文史类人才,高一宁与孟煌(黄履庄)也只是大学生。肖火这个前世来自四维空间的异类非要归类,也勉强只能算是天文学类的人才吧。唯一有些管理经验的也只有曾经做过研究院院长的彭加木(宋峰)了,但他也只能算是科技管理型人才——没有一个真正的“政客”。自己虽然前世在宇宙中流浪了几百年,其实就做了三件事:
一是挖空心思对付三体人,让自己活下来并活成了三体的上等人——成功!
二是博览亿万群书后挖空心思写了那三个童话故事,把降维打击的终极秘密嵌入故事中通过程心转告给地球人类——半成功半失败,人类终是没能破解出那个二向泊来。
三是挖空心思想见程心,与程心能生活在一起——功败垂成,还是自己启动了死线将程心永远封在了光墓里。
这两败一胜与治国理政毫无干系,虽说他脑中有后世几百年——这是指地球黄金时代,从危机纪元开始后的所有治国理政模式完全不能用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的治国理政经验,那不过都是理论,而真正的实践还要靠真正的官吏政客去摆弄。如果真让他来,那基本是一做一个不吱声,这就叫术业有专,他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科技管理型人才。
此前云天明也曾努力回想过这个时代——正是原本历史线上的乾隆早期都有哪些能臣。说起来真愁人,比起文武人才济济的康熙朝,十全老人时期史上有名的汉臣也不过就是张廷玉、刘统勋、纪昀、刘墉、陈宏谋、王杰等廖廖数人。其中张廷玉已是古稀老人,而纪昀也不过是个纯文人总编。更何况时空线不同,这个红楼世界还有这些人吗?
不对,云天明心中忽然一动,既然戴梓、明安图他们都在此,那么会不会也有几人原本历史线上的原型存在呢?
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道:“皇叔,仙姑倒是与小侄提及了一些后世留名的能臣,不知道是不是大宇朝这个时代的。”
隆盛帝眉头一挑:“还有此事?那你说说都有谁,朕听听!”
“张廷玉、刘统勋、纪昀、陈宏谋、王杰……我记得的就这几个。可在现今的朝中?”
隆盛帝听了便道:“除了纪昀朕不清楚,其他几人都在朝为官,官避还都不低。张廷玉现任礼部尚书。刘统勋也有,现任刑部侍郎,陈宏谋应该是江苏巡抚,王杰是直隶总督,难不成这几人都曾青史留名?”
云天明一听内心大喜:“应该是,不然何以仙姑知道他们?皇叔,他们现在都多大年纪了?”
隆盛帝努力想了一下:“都是老臣了,不过还好,除了张廷玉已是耳顺之龄,其他人也就四五十岁吧!”
张廷玉才六十?其他几人年纪也都比真实历史上的小,真是天道给力啊——云天明内心无比庆幸!
建武帝也帮腔道:“张廷玉与刘统勋是朕那时候的进士,其他几人朕也有所耳闻。海儿,是不是这些人都可以大用?不行回头把他们都叫来你见见?”
“听仙姑的意思,他们的确能大用。暂时不用见,等年后孙儿与朝臣们看完未来的灾难再说。”
“好,此事朕记下了。如海,你前面说的那些年后能不能拿出具体章程?朕与父皇先看看,然后再考虑如何安排人事?”
隆盛帝的话招来了建武帝的不满:“这些都是你该考虑的事。怎么还想拉上朕这把老骨头?还是你信不过朕,怕朕掣肘你?”
隆盛帝笑了,诚恳道:“父皇,若是以前儿臣可能会这样想,如今儿臣只想护着如海共同完成这百年甚至千年大计,是诚心要父皇坐镇的。儿臣如今也明白论格局与眼光,实属不及父皇。此事非父皇居中谋略而不能成也!”
是否真心不仅建武帝听出来了,云天明同样听出来了。建武帝既欣慰又自得地捋了捋胡须:“这也就罢了,你还是年轻了些。”
父子齐心,其利断金。云天明除了高兴隆盛帝与建武帝之间的心结被打开,更有不解与疑惑:隆盛帝为何如此轻易接受自己?这与原着中大相径庭。按《红楼梦》书中的描写,这“双悬的日月”是不死不休,积怨深重,如何轻易便成为相亲相爱的好父子了?
云天明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隆盛帝心中,自己有可能是他的亲亲好大儿!自己的好大儿帮着自己巩固江山,那还说啥了,就一个:“干”!
今天听了云天明的侃侃而谈,隆盛帝越发感觉到这个疑似可能也许是自己好大儿的如海,散发出的君临天下、俯视苍生的气势让他自叹弗如。退一万步说,哪怕如海不是他的“好大儿”,真是太子二哥的血脉,哪怕如海想要他那个位置,他也没什么不能答应的。只要能拯救未来的大宇于水火,那个位置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仙姑都说如海即使想要也应是世界之主,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开疆拓土!
历朝历代的帝王,除非极度昏庸,否则谁不想开疆拓土。隆盛帝虽以守成着称,无建武帝三征草原、驱逐鞑虏的赫赫功勋,却也藏着一颗安邦拓土的心。前有建武帝珠玉在前,他自觉不如自己的老爹;后有登基后让百姓休养生息,好不容易充盈了些被他爹造空了的国库,想着甩开袖子大干一场,不曾想他那禅位了的老爹又开始作妖,抬出四王八公的余孽与他打擂台,让他有心建功却无力回天。
直到今天,他听了云天明这番话,深知帝王功业终要刻进青史,若能借如海带来的先机开疆拓土,不,哪怕就是如海自己开疆拓土,那不也是他在位时的功绩?他岂不是同样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