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部里,已是午饭时分。沈莫北和李克明在食堂简单吃了点东西,便又一头扎进了办公室,根据上午勘察的情况,开始着手修改和完善安保方案。
沈莫北亲自执笔,李克明在一旁补充建议,两人时而争论,时而达成一致,方案在快速的思维碰撞中逐渐变得周密严谨起来。
“消防部门的联动必须再强化,光是预案里写一句‘及时通报’不够。”沈莫北用笔敲着桌面,“要明确对接人、联络方式、联合巡查机制,甚至可以在展览馆设立一个临时联合指挥点,毕竟万一发生火灾,这可是大麻烦。”
“我同意。”李克明重重点头,“我下午就安排人去消防局跑一趟,把细节敲死。”
“还有医疗应急点,”沈莫北补充道,“光靠场馆自备的医务室不够,必须协调燕京市市卫生局,在东西两侧各设置一个由专业医护人员值守的临时医疗点,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械,特别是应对踩踏和心脏病突发等紧急病的设备。”
“这个交给我,一会我自己过去。”李克明主动请缨,“卫生局那边我有熟人。”
沈莫北欣赏地看了他一眼,这就是用对人的好处,李克明这股雷厉风行、敢于担当的劲头,正是目前最需要的。
“好!那就分头行动。你把联络协调的事情抓落实,我负责把总体方案和应急预案最后捋顺,明天上午我们开个全局协调会,把任务分解下去。”沈莫北果断拍板。
“是!”李克明起身,敬了个礼,脚步生风地离开了办公室。
沈莫北则继续伏案工作,直到窗外华灯初上,才将厚厚一叠修改完善后的方案初稿整理完毕,他长长舒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他已经挺长时间没有这种感觉了,轧钢厂那边还是太过于安逸了。
这种直面挑战、运筹帷幄的感觉,让他仿佛又回到了在香江与史密斯斗智斗勇的时刻,只不过这次的“战场”换成了保卫首都的大型活动,意义同样重大。
接下来的几天,沈莫北完全进入了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
白天,他要么和李克明等人一起四处奔波,协调消防、卫生、交通、展览主办方等各个单位,细化每一个衔接环节,要么就在局里召开各种协调会、部署会,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晚上,他经常在局里加班加点,埋头研究各种资料文件,快速吸收着治安管理的专业知识,毕竟这是他上任以后第一个大任务,千万不能出错,。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谢老的嘱咐,密切关注着轧钢厂保卫处那边林立峰定期送来的简报,时不时的还去安排轧钢厂保卫处的工作,确保两头都不耽误。
他的勤奋、专业、以及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的果决和远见,逐渐赢得了治安管理局同事们的认可。
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一些老同志,也开始主动向他汇报工作、请教问题。
赵劲松处长的态度也明显缓和了许多,送文件来时,会多聊几句,甚至就一些疑难问题征求沈莫北的意见,他开始慢慢融入进来了。
一周后,全国工业成就展览会如期开幕。
开幕当天清晨,天还没亮,沈莫北就已经出现在了展览馆现场。
他再次检查了各个岗位的人员到位、装备配置等情况。
李克明则是带着行动队的精干力量早已各就各位,一个个精神抖擞,如临大敌。
上午九时,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早已等候在外的市民和各地代表们如潮水般涌入。
沈莫北坐镇临时设立的现场安保指挥部,面前是几张摊开的平面图和几部电话还有电台,他通过无线电,沉着地听取各区域的汇报,不时发出简洁的指令。
“一号门人流过大,引导组加快疏导速度,启用备用通道。”
“中央大厅西北角有儿童与家长走散,巡逻组三队注意协助寻找。”
“贵宾参观路线清空完毕,可以按计划进行。”
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如个别观众争执、小孩哭闹、甚至有人试图偷偷吸烟,都被现场执勤人员及时、妥善地处理了。
十一点时分,人流达到高峰,沈莫北果断下令,对几个热门展区实施临时限流措施,避免了拥堵踩踏的风险。
李克明穿梭在各个关键点位,他的身影和沉稳的指令声通过电波,给一线的队员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下午四点,当天展览即将结束,人流开始逐渐散去。指挥部里的气氛也稍微放松了一些。
就在这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沈莫北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叫:“指挥部!指挥部!这里是三号巡逻组!在南侧休息区发现一个无人认领的黑色手提包!体积较大,疑似可疑物品!请求指示!”
指挥部里的气氛瞬间再次紧绷起来!
发现可疑爆炸物!这是大型活动安保中最棘手、最危险的情况之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沈莫北身上。
沈莫北脸色一凝,没有丝毫犹豫,语速极快但异常清晰地下令:“三号组!立即疏散休息区周边二十米内所有人员!设置警戒线!严禁任何人靠近!通知排爆组立刻前往!其他各组注意维持秩序,避免引起恐慌!李队长,你亲自过去现场指挥!”
“明白!”、“排爆组收到!”、“行动队明白!”……一道道指令被迅速执行下去。
沈莫北紧接着又抓起另一部电话,直接联系了消防和医疗应急点,要求他们做好最高级别的应急准备。
整个指挥部落针可闻,只沈莫北冷静的指令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沈莫北站在指挥台前,目光紧盯着平面图上南侧休息区的位置,面无表情,但微微抿紧的嘴唇透露着他内心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