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什么攻击性或防御性的法术,只是他结合了木系生灵亲和与自身法力特性的一种小应用,能让这颗果子对周围的生物产生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仿佛是什么天材地宝。
果然,法力注入后不到十秒,异变陡生!
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哗啦”一声巨响!一道银白色的、体型远超寻常观赏鱼的影子如同闪电般从湖水深处猛冲上来,一口就将那颗散发着诱人气息的红山楂果吞了下去!其力量之大,速度之快,甚至将林昼手中的柳枝条都拽得猛地一沉,险些脱手!
“哇!哥哥!大鱼!好大的鱼!”林昼先是一惊,随即兴奋地尖叫起来,双手死死抓住枝条,小脸激动得通红。
那鱼吞下果子后,竟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像是被那果子中蕴含的精纯能量彻底吸引住了,死死咬着棉线不放,甚至开始试图拖着枝条往深水区游!它的力气大得惊人,根本不像是一条景观湖里的鱼,反而像是某种凶猛的掠食者!
林昼哪里拉得动,整个人都被带得往前倾,眼看就要被拖下水!
林夜眼疾手快,一把扶住林昼,同时另一只手迅速握住了枝条中段。他稍一用力,法力微吐,那鱼吃痛,猛地甩尾挣扎,水花四溅!
“哥哥!它力气好大!它不肯松口!”林昼又兴奋又有点害怕地喊着。
林夜也是哭笑不得。他本意只是吸引条小鱼来满足一下弟弟的愿望,谁知道会引来这么个大家伙,而且还如此“贪婪”,连棉线和石子都不放过,死死叼着不松口。这湖里什么时候有这种鱼了?
他稍加感应,发现那鱼并非被鱼钩钩住,而是真的死死咬着那颗蕴含着法力的山楂果不放,仿佛那是什么绝世美味。这倒让他不好用强力把鱼拉上来,万一伤了这鱼,毕竟是管理局放的。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后,是负责警戒的赵云。他显然也被这边的动静惊动了,但看到林夜已经控制住局面,便没有上前,只是保持着距离,警惕地观察着湖面,以防有其他异常。
林夜看着水中那条还在奋力挣扎、不肯松口的银色大鱼,又看看身边激动不已的林昼,忽然觉得这画面有些滑稽。他空军了(虽然工具简陋),却用一颗“加料”的山楂果,“钓”上来一个打死不松口的“痴汉”鱼。
“小昼,看来它非常喜欢你那颗果子。”林夜忍着笑,对林昼说。
“那……那怎么办呀?它会不会把线咬断跑掉?”林昼紧张地问。
“不会。”林夜微微一笑,握住枝条的手再次微微发力,这一次,一股柔和的震荡力沿着棉线传递下去,精准地作用在那条鱼的下颚。那鱼受此一震,下意识地松开了口。
棉线瞬间一轻。
那银色的大家伙一得自由,立刻尾巴一甩,迅速潜入深水,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圈逐渐扩大的涟漪。
“啊……跑掉了……”林昼看着空荡荡的棉线,有些失望,但更多是兴奋,“哥哥,你看到没有!好大的鱼!它真的好喜欢吃山楂果哦!”
林夜将枝条拉回来,看着线端那颗已经有些破损、却依旧残留着一丝法力波动的山楂果,无奈地笑了笑。这算哪门子钓鱼,简直是喂鱼,还是强买强卖的那种。
“好了,鱼也看到了,果子也被吃了,我们该回去了。”林夜收起那简陋的“钓竿”,拍了拍林昼的脑袋。
“嗯!”林昼用力点头,虽然鱼跑了,但刚才那刺激的一幕足以让他兴奋好久。他拉着林夜的手,一边往回走,一边叽叽喳喳地复盘着刚才“大鱼上钩”的惊险过程,小脸上满是红光。
回小院的路上,林昼还在兴奋地比划着。林夜听着弟弟的童言童语,看着阳光下他活泼的身影,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热,心中那片因连续任务和潜在危险而绷紧的弦,彻底松弛了下来。
这些看似无厘头、甚至有些傻气的日常琐碎,恰恰是生活中最珍贵的光芒,足以照亮前路,驱散阴霾。
回到小院,林昼立刻迫不及待地冲向正在晾衣服的邹善,手舞足蹈地讲述起刚才“钓”到大鱼的“英勇事迹”,自然免不了一番添油加醋。
“……那条鱼有这么大!”林昼夸张地张开双臂,比划着一个比他整个人还大的尺寸,“银光闪闪的!力气超级大!差点把我都拖到水里去了!幸好哥哥厉害,一下子就把我拉住了!最后那条鱼太喜欢我的山楂果了,咬着不肯放,还是哥哥把它吓跑的!”
邹善一边晾着衣服,一边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等林昼说完,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哦?用山楂果钓上来一条银龙鱼?(景观湖里确实投放了几条昂贵的银龙鱼作为观赏鱼)还差点被鱼拖下水?你小子运气倒是不错。”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调侃。
林昼没听出调侃,还以为老爹不信,急得跺脚:“真的!是真的!哥哥也看到了!”
林夜在一旁无奈地笑了笑,点了点头,算是为弟弟作证。
这时,诸葛亮和夕桐也从书房里出来了,似乎刚结束一段讨论。听到林昼兴奋的讲述,诸葛亮摇着羽扇,莞尔一笑:“看来小昼今天有了不起的收获啊。银龙鱼性子凶猛,寻常饵料根本不屑一顾,竟能被一颗山楂果吸引,倒是奇事一桩。”他的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林夜,带着几分了然。
夕桐则推了推眼镜,面无表情地补充道:“根据景观湖生物记录,银龙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虾、昆虫为食。对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果实的兴趣,不符合其常规食谱。建议记录此次异常觅食行为,纳入生物习性观察档案。”他一板一眼的样子,让原本有趣的事情瞬间变得“科学”起来。
林昼听得半懂不懂,但“了不起的收获”几个字他是懂的,立刻骄傲地挺起了小胸脯。
林夜看着眼前的一幕:较真的夕桐,调侃的邹善,微笑的诸葛亮,兴奋的林昼,还有不远处抱臂而立、嘴角似乎也弯了一下的赵云……心中暖流涌动。
这就是他的家。有惊心动魄的任务,有沉重未知的阴影,但更多的是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甚至有些滑稽可爱的日常。所有这些碎片,共同构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傍晚时分,夏侯杰和张飞也回来了,带来了第三档案馆净化工作顺利推进的消息。听到林昼的“钓鱼奇遇”,张飞哈哈大笑,拍着大腿说下次要带真正的渔具去,非得把那条“没见识”的银龙鱼钓上来加餐不可,被邹善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晚餐的气氛格外轻松。虽然未来的挑战依旧存在,但至少此刻,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夜色再次降临,林夜回到房间,却没有立刻睡下。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和静谧的院落。
他从口袋里拿出那片一直随身携带的金红梧桐叶。叶子依旧完好,叶脉在月光下清晰可见。他轻轻摩挲着叶面,感受着其上残留的温暖与守护的意念。
然后,他微微一笑,指尖法力微吐。
那片梧桐叶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轻轻颤动了一下,然后无声无息地,从叶柄处抽出一根极细的、闪烁着微光的绿色嫩芽。嫩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舒展成两片小小的、晶莹剔透的新叶,如同最精美的翡翠雕刻,在月光下散发着柔和而充满生机的光晕。
这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只是最纯粹的生命力量的展现,是对未来的一份美好祝愿与期待。
新叶轻轻摇曳,然后光芒缓缓内敛,最终定格在这奇特的形态上。
林夜将这片孕育出新生的梧桐叶轻轻放在窗台上,让月光沐浴着它。
夜还很长,但未来可期。
翌日,天气依旧晴好。经历了前日的复查和湖边的小插曲,林夜感到一种久违的闲适。体内法力充盈,精神饱满,连窗外鸟雀的鸣叫都显得格外清脆。或许是昨日林昼那兴奋的小脸和那条“痴汉”银龙鱼勾起了他一丝久违的、属于普通人的兴致,他忽然对钓鱼这件事,生出点不服输的念头。
昨日是陪弟弟玩闹,工具简陋,还用了点“小手段”。今天,他想正儿八经地试试,仅凭技巧和耐心,能不能从那个看起来平静的湖里,请上一位“客人”。
他跟邹善打了声招呼。邹善正在院子里打磨他那把宝贝长刀,闻言头也没抬,只是指了指院角杂物间:“里面好像有套以前谁落下的渔具,尘封已久了,你自己去找找看。钓不到别逞强,早点回来。”
林夜在杂物间里一番翻找,果然在一个积满灰尘的角落找到了一套颇为陈旧但还算完整的渔具:一根碳素纤维的溪流竿,一个绕线略显凌乱的纺车轮,一小盒型号不一的鱼钩,还有半袋早已板结、散发着淡淡霉味的陈年商品饵料。他简单清理了一下,又从小厨房里找了一小碗米饭,加了点香油揉捏成团,算是自制的简易饵料。
没有叫上任何人,他拎着这套寒酸的装备,再次来到了景观湖边。
今日的湖面比昨日更加平静,宛如一大块光滑的琉璃,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金黄的树影。他特意选了个远离昨日位置的回水湾,这里水草丰茂,岸边有树荫遮蔽,看起来更像藏鱼的地方。
组装钓具,挂饵,抛竿。鱼线划破空气,发出轻微的“嗖”声,铅坠带着饵团落入预想的钓点,漾开一圈涟漪,随即很快平息。
林夜在岸边的草地上坐下,将鱼竿架在随手捡来的树杈上,调整好卸力。一切都显得有模有样。他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感受着微风拂面,心情平和而专注。他打定了主意,这次绝不动用一丝一毫的法力,纯粹以一个普通钓鱼爱好者的心态来面对。
时间悄然流逝。
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浮漂如同焊在水面上一般,纹丝不动。只有偶尔掠过水面的水黾(水蚊子)能激起一点微澜。
林夜并不气馁。钓鱼本就是磨练心性的活动。他回忆起看过的零星钓鱼知识,开始尝试变化策略。
第一变:饵料。 他嫌弃那陈年商品饵料味道可疑,转而专心使用自制的香油米饭团。他将米饭捏得更紧实些,减小雾化,避免招惹小鱼。无效。浮漂依旧稳如泰山。
第二变:钓深。他怀疑鱼在更深的水层。于是调整浮漂位置,让饵料离底更远一些。等待,观察。依旧毫无动静。他甚至能感觉到水下的世界一片沉寂。
第三变:钓点。 或许这个回水湾只是看起来好?他收回鱼竿,沿着岸边走了十几米,重新找了个靠近一片芦苇丛的位置,据说芦苇根附近常有鱼觅食。再次抛竿,满怀期待。结果依旧——空军(一条鱼也没钓到)。
第四变:动态诱鱼。 他想起某些鱼类对活动的饵料更感兴趣。于是开始极有耐心地、每隔几十秒就轻轻拖拽一下鱼竿,让水底的饵料微微跳动,模拟活物。手臂都有些酸了,浮漂却只是随着他的动作懒洋洋地晃几下,再无任何回应。
阳光逐渐变得炙热。林夜额角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脱掉外套,只穿着一件单衣,依旧坚守在岸边。那种久违的、属于普通人的“挫败感”开始一点点滋生。他甚至开始怀疑,这湖里除了昨天那条“奇葩”的银龙鱼,到底还有没有别的鱼?难道都被那条银龙鱼吃光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