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兖州为韩明所取,倒是再正常不过了。”
“昱以为,眼下我们只要守好长安。”
“使长安稳固,我军在外征战便可安心。”
“益州初经混乱,我等要取之不难。”
“他韩明要取整个中原,再快也要两年。”
“而取西凉和平辽东等地都是南下前必做之事。”
“如此我等还有三年五载可取益州。”
“一年取不了益州,便两年。”
“两年取不了,便三年。”
“眼下我军得汉中粮草五十万石,加之我军剩余存粮,足够我等四万大军吃一年。”
“就算主公继续募兵两万,想必也足够我军用到来年秋收。”
“嗯!”
曹操点了点头,皱眉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此事某倒是不太在意,只是曼成?”
程昱眼中光芒一闪:“主公,李将军之事,唯有先看韩明所求。若是其要城池,或可以城池换之。”
“嗯~”
曹操微微点头,脸上愁容不减。
说实话,韩明要是真的要什么城池,那自己给几个城池换李典倒还行。
就怕韩明不放李典回来啊!
他想了想,沉吟道:
“眼下我等已取汉中,而寒冬将至。”
“某意派遣一大将镇守汉中,然后回师长安。”
程昱笑着点点头:“眼下确实可以回长安了。”
“如此......”
曹操看向曹纯,朗声喊道:
“曹纯听令!”
“末将在!”
曹纯赶忙上前行礼。
曹操沉声命令道:“汝领两万大军镇守汉中,切记,务必守好汉中。”
“诺!”
曹纯恭敬地抱拳应诺。
“对了!”
曹操又皱眉看向程昱钟繇,无奈道:
“这韩明不要前将军之位,诸位怎么看?”
程昱淡淡地开口:“韩明坐拥河北四州,更是据河内河东冯翊等地。”
“可以说其治地不止河北,更是横跨至三辅。”
“眼下更是占据兖州,打开中原门户。”
“其名声威望威震整个天下,其实力更是雄厚无比。”
“区区前将军,他怎么可能满足?”
“就算其满足,其麾下文武也不满足。”
“眼下其兵马恐有四十万之巨,极其恐怖。”
“精兵不下十万,更有上万铁骑。”
“来年想必其不少士卒可以有双骑,眼下有双骑的骑兵,成为精锐乃是必然。”
“甚至可以长途奔袭。”
“届时我长安都在其兵锋之下,眼下整个中原亦在其兵锋之下。”
“如此雄厚的实力,恐怕他是看上大将军之位了啊!”
“待其占据中原,恐怕连大将军之位他也不会满足。”
程昱说完,眼中有些凝重。
韩明的实力,完全可以和整个天下的诸侯开战了。
但事实上也没多少人有勇气和他们一起对付韩明。
另外就是他们连益州都没夺取,别说不敢对抗韩明,甚至还要祈祷韩明最近先别攻打他们。
不过还好,韩明肯定是先打好打的,先取好取的。
这也是他们占据益州的机会,同样也是将来天下三分的机会。
局势如此,韩明恐怕也难以阻挡他们取益州。
就像他们阻止不了韩明取中原一样。
除非韩明先难后易。
只是那样的话现在易取的地盘以后就不一定还易取了。
所以先易后难才是最稳妥的。
当然,韩明取了中原和其他地方,实力肯定是更强大了。
“那这大将军某要给他吗?”
曹操紧皱着眉头。
大将军统帅天下兵马,给韩明恐怕不妥啊!
“区区虚职,给他又如何?”
程昱淡然一笑,又继续开口:
“眼下只要他韩明不主动攻打我们,不阻扰我们攻取益州,这便于我们有利。”
“且若是韩明承认我们长安天子,天下之人定然无人敢反对,那我们就是正统。”
“有了正统性,我们取益州才合理啊!”
“另外,他日主公取了益州,这丞相之位......呵呵!”
程昱说完,笑着对曹操点点头。
曹操闻言眼中一亮,丞相之位,地位不比大将军低啊!
“哈哈哈!”
曹操顿时大笑道:“不错!”
“区区大将军之位,某便给他。可惜他韩明不称帝啊!”
“哈~”
程昱笑道:“大汉四百年,别说他韩明精明,就是他韩明愚蠢,他也不敢称帝啊!”
“那个路中悍鬼如此狂妄,眼下更是得了玉玺,他都不敢称帝。”
“不过......”
曹操好奇地看着程昱:“不过什么?”
“不过韩明取了中原,恐怕要陛下为他封王了啊!”
曹操听了呼吸一滞,心跳也有些加速,他眼睛一眯:“高祖言异姓不可王,若韩明请王,我们怎么做?”
程昱轻笑道:
“最好给他王,如此主公也能封王。”
“嘶~”
曹操心情有些激动。
说实话,他努力做这些,可不止是为了汉室。
如今更多的是为了他曹家,以及麾下宗族文武。
如果可以一统天下,他称帝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果他不能统一天下,这个王还是可以当一当的。
不止是那个位置诱人,更是麾下文武的期盼。
“如此,某回了长安,便请陛下封韩明为大将军。”
曹操眼中精光闪现。
韩明要是愿意做大将军,也是等于承认他曹操奉天子的正统。
对他没什么坏处,虽然说对韩明自然也是好处多多。
但对自己没有坏处就行。
程昱笑吟吟地开口:“主公奉天子,这可是眼下最大的优势啊!当好好利用这最大的优势啊!”
“仲德之意?”
曹操眉头一挑,有些惊喜地看着程昱。
程昱笑而不语。
“哈哈哈!”
大笑声传得很远。
守关的士卒大多都好奇地看向曹操这边。
......
五日后的下午,韩明等人到达白马津渡口。
天空也飘起了小雨。
所以韩明便让大军在白马津营寨休整。
如今是十一月,下雨了整个天空都是雾。
而见下雨,所以韩明也没打算雨天行军。
小雨下了两天,第三天再次放晴。
大军在中午时分开始渡河。
渡了河之后大军继续赶路。
整个大道上全部是士卒民夫。
韩明领着一众文武骑马走在大军最前方。
身后大军连绵数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