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mtV拍摄问题第一次难倒了赵海生。

天启的mtV里面,很多都拍得比较豪华大气,赵海生咨询过之后发现,不少mtV的内容在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比如《回马枪》的mtV,女主角从巨大的巨轮上跳下去的镜头,完全摸不着头脑是怎么拍出来的,倒是从一些评论中得到了信息,知道了这种情况是电脑特技。

赵海生默默把‘电脑特技’这几个词记在脑海,这也是一种对未来技术的发展的窥视,这也算是系统给自己金手指了吧,只不过这种需要情报需要自己去分析。

把脑海里的mtV捋了一遍之后,赵海生才发现即使拍一个mtV,拍出来一个小故事,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搞清楚很多天启镜头都没有办法拍出来,赵海生彻底对这种简陋的mtV没有了太大兴趣。不过白静茹、刘萍等人倒是玩得不亦乐乎。

白静茹也经常拉着赵海生一起去拍,赵海生不得不做了一个背景板。

王朗不知道忙什么去了,本来该他抓拍镜头的时候,赵海生抬头一看,总是发现没有专门摄影师了。最后不得不把老侯请了过来,老侯倒是对摄影技术很感兴趣,可惜是一个生手,浪费了赵海生和白静茹很多感情,也不知道拍到了没有。

用胶卷拍摄就是这也麻烦,拍完之后也不知道效果如何。甚至如果摄影师没有装好胶卷,最后什么都没拍到。老侯就有一次是这样,还兴奋地告诉赵海生,一卷胶卷可以拍40张,听得赵海生一头汗,连忙接过照相机,才发现胶卷没有装好。

这样被折腾了几次之后,赵海生马上对跟拍mtV失去了兴趣。《回马枪》mtV只能专门找导演来拍了,赵海生只能建议套用杨六郎和穆桂英的故事了。

就在赵海生被mtV拍摄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随身听所属的东声公司也忙碌了起来。

根据孙亚兰等人搞的商业调查来看,当时的品牌,搞一个洋名字会更有吸引力,不少人都觉得可以选用一个英文商标,但是赵海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现象尤其感到厌恶,而且他的厌恶似乎有很多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一种潜意识。

现在赵海生已经很会利用平行世界的一些感觉来做商业决策了,他仔细分析了这种厌恶感之后,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一些原因。就试着用汉语音标来表达品牌,当赵海生把商标写成doNGShENG的时候,似乎感觉还不错。

好奇心驱使下,赵海生顺手写下了dS,没想到脑海中似乎传来一种舒适感。最后赵海生力主用汉语拼音来当作品牌名。

“咱们不能只看一时的广告效应,群众的意识也是会变化,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咱们到底是哪里的品牌,所以咱们不如淡化这个品牌概念。用大写的dS当作商标。”

赵海王为了说服大家,想出了这样一个说法,没想到意外地得到了刘本善等人的赞同。

“本来就没有必要崇洋媚外啊!一个随身听,又没有太大的技术优势,甚至都是一种夕阳产业了!”裘裘作为技术人员参会,每次发言都十分大胆,他对赵海生也十分支持,还认为赵海生是真正懂技术的。

最后大家妥协的结果就是品牌改为dS加数字,这样显得洋气,又显得有科技含量。

“以后产品迭代,就可以一直改数字就行了。现在国外的技术流产品基本都是这样搞的。”

于是,东声随身听公司在照日经济开发区就拿下了一大片工厂,生产中港合资的新品牌dS随身听系列。

赵海生现在无比庆幸自己早早就把这一摊子事务推了出去,要不然只是参加决赛,开一些有关大方向的会议,就忙得要死了。

现在确定了方向之后,赵海生在各种人事任免上签字之后,就算是忙完了自己的事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早早就分类把管理事情交了出去。

刘本善负责具体的管理,刘萍管理物流,钟珊珊参与人事管理,孙亚兰具体负责营销,每个人管一个口子,赵海生想要了解相关的东西,直接看他们交上来的报告就行了。

幸好一直以来,赵海生都在看一些经济管理的书,对管理并不陌生,而且他也只抓了经济权和人事权,保证大的方向不离谱就行了。

刚把这些事情忙完了。白静茹的专辑已经制作出来了,并且开始全国发售,这样一来,进行全国营销也就提上了日程。

而营销开始这一段时间,赵海生又必须跟着跑。想一想这个,赵海生就有点头大,当初穆洋是怎么跑下来的。

不过自己其实还不算太忙。白静茹最近真是忙得够呛,小脸肉眼可见消瘦了下来,不过她的精神却特别好,甚至是格外好。这也可以理解,一个歌手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歌手自己肯定是特别兴奋的。

赵海生想起穆洋当初第一次发售专辑的时候,也是特别忙乱特别兴奋。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到时候偷懒了!

现在东大唱片公司对于专辑发售早就有了自己的流程。老侯和吴欣欣等人早就做好了计划。第一站肯定是京城了。

现在京城广播电台对流行歌曲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老侯等人把白静茹的同名个人专辑分析了一个遍,觉得第一次宣传由《今宵多珍重》开始。

这首歌在白静茹的专辑里分为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老侯选定这首歌就是看中了这两个版本的优势,在京城,主要宣传的就是国语版。

“南风吻脸轻轻,

飘过来花香浓。

南风吻脸轻轻,

星已稀月迷朦。

我们紧偎亲亲,

说不完情意浓。

我们紧偎亲亲,

句句话都由衷。

……”

白静茹的演绎也特别好,经过一系列锻炼之后,白静茹的唱功也大大长进了,而且这种歌对唱功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白静茹在这一点上拿捏得也算恰到好处。

另一个原因是她还唱了粤语版,等于一首歌经过两番磨练,唱起来轻松自如。

在电台的演播间录音,赵海生和白静茹自然也讲了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不过这次穆洋参与了进来,赵海生也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改成了和穆洋的故事。

录音之前,他就告诉了白静茹需要这样的‘商业互吹’,白静茹也接受了,不过录音的时候,白静茹还是神色微妙。

“这首歌本来的创作背景不也挺好的嘛,还可以拉妙妙姐进来呢!”白静茹也就是私下抱怨了一句,最后也妥协了。因为有了穆洋的参与,这首歌很快就打开了知名度。

好在穆洋也就参加了一次,不可能一直帮白静茹搞宣传,现在的穆洋早已经是大歌星了,各种活动也特别多。最近歌唱比赛就牵扯了她很大的精力,能帮白静茹跑一趟就算不错了。

穆洋不参加,也就不用再说什么创作背景了。这样赵海生和白静茹倒是心理没有什么负担了。

一边参加白静茹在京城的专辑宣传,赵海生也得兼顾一下歌唱比赛的事情。

尽管赵海生不用在歌唱比赛上当评委,也很少去当嘉宾。但这个歌唱比赛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果,那就是最后前十名可以选择和东大唱片公司签约,这对很多歌手都是很有诱惑力的。

在此之前,东大唱片公司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当当当当!”钟珊珊高兴得嘴里乱唱着,向赵海生报告这个好消息。

原来以前准备的收购小音乐公司的计划实现了一部分。当初圈里里好多二代们搞音乐公司,但是很多人根本不会搞经营,只是看到赵海生他们搞唱片公司赚了很多,觉得自己就是歌唱圈子里面的职业选手,做起来肯定赚得更多,没想到最后还是经营不善,赔本了。

赵海生早就让人盯着这些公司,最后他们实在撑不下来了,就把他们全都收购了。对于这些人的管理,赵海生也觉得头疼,后来一想,国外不是有现成的方法嘛,就是搞分公司,只参股出钱拿版权,负责发行和宣传,其他的制作这方面,就由着这帮人折腾去。

只出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里面比较有用的魏哥没有签下来,最后关头,魏哥不知道又从哪里拉来了一笔钱,重新做了起来。

对于这一点,赵海生也无所谓,最多就是一个时间问题,这种小唱片公司,最终还是会因为规模不够大而败下阵来。

收购了一大波公司,赵海生只需要签几个字,拨一笔款子就行。

不过这些公司的背后,还是有一大笔隐形财富的,那就是他们也有一大帮子创作人和制作人,这些幕后的技术人员,在赵海生看来,才是真正的财富。

赵海生把这些人都聚拢了过来,给他们讲述了东大唱片公司对于幕后制作人的优待以及版权保护,尤其是作词和作曲。

有了东大唱片公司的这种版权保护,这些作词作曲以及制作人全都兴高采烈地聚拢到了东大唱片的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