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在一起聊天,虽然挺热闹,但是今晚不知道为什么,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累了。最后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怎么就睡着了。
赵海生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三个女生早都已经起床了。不过黄妙妙似乎对刘萍很不满。
“你们这个小师姐,睡觉也太没有风度了。睡得四仰八叉的,还给我架腿呢,我睡醒了一看,好嘛,一条大肥腿搭在我肚子上,睡梦里我还以为自己在负重跑呢!”
“那我不是让你在睡梦中都能锻炼吗?你应该感谢我!”刘萍笑着说。
“对不起啊,我可能太累了。会不会压疼你了。”刘萍倒是不好意思了,主动向黄妙妙道歉。
“那倒不用,你虽然胖了点,但是都不是锻炼出来的肌肉,很轻的。”黄妙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看到刘萍道歉了,也不再追究这个问题了。
“锻炼多累啊!你一个女孩子,是怎么经受得住这种锻炼的啊?”刘萍对黄妙妙也很感兴趣。
“从小就这样练的啊!也没有觉得累还是不累。”黄妙妙早就被人问过好多遍这个问题了。
“你身体这么好,以后和小茹出去记得保护小茹啊!你看小茹那么傻,又那么可爱。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她会被人骗啊!”刘萍说道。
“这个倒是真的,有时候我也觉得小茹傻傻的,不过确实挺可爱的。你放心吧,只要我也出去,我肯定会照顾她的。”
黄妙妙和刘萍的关系真是奇怪。开始两个人都互相看不惯,不过有了白静茹之后,这两人因为都和白静茹关系好,反而也成了朋友。
到了下午,晚上熬夜的人才都到了静心斋上班打卡。即使这样,还都不停地打着哈欠。
赵海生看到老侯还有白静茹都是一脸的黑眼圈。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都没睡好啊?”
“怎么可能睡好啊?回去之后,脑子还在不停回忆晚上的事情呢!你知道昨晚是多么离谱吗?很多人好几天都写不好一首歌,你昨晚不到一晚,就写出来了五首歌啊!”
老侯看赵海生轻描淡写的样子,连忙强调一晚上写了五首歌是多么离谱!
“也不到五首吧?《采红菱》的歌词还没有补全呢!”赵海生回答。
“基本差不多了吧!王朗应该能完成。”
两人正在说的时候,王朗已经和刘萍从图书馆回来了。
“咱们公司最好的地方就是离图书馆很近,查资料特别方便啊!不过我感觉查资料就是一个心理安慰,这首歌的歌词结构已经有了,还是重复很多的民歌歌词,我感觉应该很快就能写出来。”王朗自信地说道。
“细节还是查得越详细越好。你是不了解吴大姐啊,她可是最喜欢抠细节了。细致得我都不愿意和她合作。明明已经很完美了,她还在那里琢磨。”
“这样追求完美不也挺好的嘛。”老侯说道。
“但是完全不划算嘛!”赵海生说道。
“这倒也是,赵总你要是有那个功夫,早就写出好几首歌了。”老侯对赵海生写歌的速度还在念念不忘。
“其实吧,这件事不是这样的。”赵海生对老侯说道。
“你看着我好像很快就写出来好几首歌,有的歌曲甚至就是十几分钟就写出来了。但实际上这些歌曲很可能早就构思得差不多了,而且整个构思的过程可能会有好几年。所以创作的事情真的不能这么说。一晚上能写五首,一年也许还是五首。”赵海生对老侯这样分析。
老侯眨了眨眼睛,不解地问:“别的创作者也许是花了好几年构思,最终都在大力宣传自己几分钟就能写一首歌。到了咱们这里情况怎么反着来了啊?赵总您一晚上写了五首,反而对我说可能一年就这么五首?”
老侯一番话把大家都惹笑了。赵海生也跟着笑了。
“所以说,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创作的时间实际上是不可界定的,因为很难界定构思的时间起点。但是这个问题就看宣传了。看咱们想宣传什么了,现在咱们的宣传重点是歌手,而不是创作者,所以咱们就没有必要宣传这个,甚至还要避免说这个,怕抢了歌手的风头。”
赵海生对老侯说道。老侯思考着赵海生的话,一直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
“赵总,我觉得这件事不一定会影响歌手啊,一般情况下,会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人们还是喜欢听一位天才写的歌曲的啊!这样一来,就会来听咱们歌手的歌曲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咱们现在媒体资源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至于你说的这些,等咱们媒体资源多了以后,你再随便玩吧。”
赵海生没有和老侯继续这个话题。
黄妙妙走过来告诉赵海生有电话。
“谁的?”
“吴大姐。”
“谁又给吴大姐打小报告了?”赵海生心里想着,还是连忙过去接了电话。
“小赵啊,刚才珊珊给我报喜呢,说你给我写了歌了?怎么都不和我说一声啊?是首什么样的歌啊?”
吴大姐看来还是刚得到消息。这么一说,应该是刚得到消息。
“我们这里有个老侯,他分析说您可能会喜欢类似《编花篮》这样的歌,构思了好久,写了一首《采红菱》,对,就是菱角,一般是黑色的,红色的也有,而且不是好看嘛,形象上比较好,不过歌词部分还在打磨,我们对南方红菱相关的资料了解的不够多,曲子倒是有了。您放心吧,很快的。”
吴大姐在电话里听了赵海生的介绍,马上就流露出特别感兴趣了。
赵海生以为吴大姐会安心等呢,没想到放下电话没过多久,吴大姐就急匆匆赶到静心斋了。
幸好王朗艺术家气质大发,为了寻找所谓的灵感,让人把红菱相关的东西贴了满墙,又摆满了好几桌子。王朗自己则趴在满满的资料中间,闭目沉思。
吴大姐下车之后,刚进门就看到这个场景。
旁边的高助理刚想说话,就被吴大姐止住了。
“小声点,别影响他。”
吴大姐小声地说,然后和高助理蹑手蹑脚地往楼上走。
王朗这么摆了以后,一直在闭目养神,旁边人走来走去他也不管的,甚至还想让人多看一会呢。
吴大姐在电话里听赵海生说过歌曲名字叫《采红菱》,赵海生又说过他自己对南方的红菱了解不深,所以歌词有欠缺。看到这个架势,吴大姐马上理解了这位词作者在干什么了。
在赵海生房间,吴大姐一脸欣喜地对赵海生说:“你倒是挺会培养人啊!楼下这个是给你写歌词的吗?你终于开窍了,人才就是这样培养的。对了,你说已经写了一部分了?我看看歌词。”
赵海生也没有解释前半部分是谁写的,反正到时候肯定有王朗一部分了。有时候领导就是认同这种派头。
“我们俩划着船儿,
采红菱呀采红菱。
得呀得郎有情,
得呀得妹有心。
就好像两角菱,
也是同日生呀,
我俩一条心。”
吴大姐看着前面的一部分歌词,看得津津有味。
“这首歌的歌词架构已经确立了,王朗确实是一个填词的天才。他擅长的就是情歌。这首《采红菱》是一个劳动中的情歌,内容是两位男女主人公一起采红菱,是对唱性质的,但是也可以一人分饰两角。王朗想要把歌词写得完美一点,要不我下去把他叫上来,让他亲自对您说一下构思。我看他已经坐了好久了,说是要找感觉呢!”
听了赵海生的介绍,吴大姐连忙阻止去叫王朗。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灵感,即使是很普通的歌曲,一旦有了灵感,往往就会写出神来之笔,这种情况作者自己都很难把握的,你也填词,应该能理解吧。”
吴大姐对赵海生说道。赵海生心想:“我靠的可是天启啊!有没有灵感无所谓。”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好好观察一下真正的酝酿灵感,不是也挺好玩的吗。
“其实除了《采红菱》之外,我们也为大姐准备了其他两首歌,不过其他两首歌就比较简单了,不过内容还算清新。大姐咱们也别干等了,可以先看看这两首歌。”
赵海生拿出《春风吻上了我的脸》以及《微风细雨》这两首歌的歌曲,递给了吴大姐。
“我想着大姐既然要在歌唱大赛上给歌手们做示范,要不就弄得新鲜一点,唱点新歌,让这些小歌手好好学一学,另外咱们刚好把这些歌曲都出一个合辑。大姐您领衔,刚好可以让洋洋和小茹也学一学。”
赵海生在一旁介绍着,吴大姐看着歌谱,很快就沉醉其中,甚至都没听赵海生的话。
“你这里地方太小了,咱们在这里试歌,肯定会影响楼下那个小伙子填词,他叫什么来的?”吴大姐问道。
“他叫王朗。”
“王朗这小伙子不错,下次带他一起过来,他那个《采红菱》的歌词已经很不错了,你不要打扰他,让他好好填完全部歌词,我先去我那里试一试这些歌曲。”
吴大姐拿到新的歌谱,暂时也放下了未完工的《采红菱》,迫不及待地回去练歌去了。
离开的时候,吴大姐再一次让大家小声,不要打扰到王朗,大家只能都蹑手蹑脚走出来。在门外,要上车了,吴大姐还从门外看着闭目养神的王朗,又忍不住夸奖道:“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气质啊!不附势、不趋炎,眼中只有艺术,我们都要做这样的艺术家!”
这话让赵海生有点脸红,他觉得自己有时候还挺趋炎附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