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字孝穆,其籍贯为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他出生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逝世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徐陵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不仅是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更是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文宗”。
徐陵的一生跨越了南朝梁、陈两个朝代,这使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影响。
徐陵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世家,曾祖父徐凭道在南朝宋时担任海陵太守,祖父徐超之在南朝梁初年出任员外散骑常侍,父亲徐摛更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官员和文学家。徐摛自幼好学,长大后遍览经史,写文章喜欢标新立异,不拘泥于传统体裁。他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庾肩吾并称“大徐庾”。徐摛一生追随晋安王萧纲,历任记室参军、谘议参军等职,晋安王萧纲成为太子后,他转任家令兼掌管记。当时,徐摛的文体独特,东宫众人纷纷效仿,“宫体”诗的称号也由此而来。梁武帝听闻后曾怒召徐摛责问,但徐摛应对明敏,辞义可观,不仅让武帝怒意消散,还因他对五经大义、历代史及百家杂说的对答如流,而备受武帝叹赏,从此宠遇日隆。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陷台城,卫士奔逃,唯有徐摛独自坚守,面对侯景,他毫不畏惧,正色说道:“侯公应当与皇上以礼相见,又何必要这样呢?”侯景竟被他的气势所震慑,对他心生敬畏。551年,梁简文帝被囚禁,徐摛因无法朝见而在怨恨中病逝,终年78岁。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徐陵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天赋。传说他的母亲臧氏怀孕时,梦到五色云化为凤凰,落在自己左肩上,随后便生下了徐陵。在他数岁时,家人带他去见有道高僧宝志上人,宝志手摩其顶,称他为“天上石麒麟”,光宅惠云法师也常将他比作颜回,称赞他早有成就。八岁时,徐陵便能撰文,十二岁已通《庄子》《老子》。长大后,更是博涉史籍,能言善辩。
徐陵早年在梁朝为官,晋安王萧纲任平西将军、宁蛮校尉时,他的父亲徐摛为晋安王谘议,徐陵也被引荐参与宁蛮府军事。后来萧纲被立为皇太子,徐陵入选东宫学士,从此开启了他在宫廷的文学生涯。他的诗文轻靡绮艳,是南朝梁“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他们的文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徐陵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梁简文帝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便由徐陵作序,还令他在少傅府讲述所制《庄子义》。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 ,42岁的徐陵以常侍官的身份奉命出使北朝东魏。魏国设宴洗尘,魏收有意取笑他,说当日天气炎热是他带来的。徐陵巧妙回应:“从前王肃到了这里,为贵国制定礼仪;现在我来,再使你们知道寒热。”令魏收大为惭愧,从此不敢轻视他的才能。然而,徐陵出使期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萧衍被幽禁而死,国家陷入动荡,徐陵滞留东魏,与家人音信隔绝,他为此蔬食布衣,忧心如焚。后来北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与北齐通使,徐陵多次请求回国,却被拘留。他在北齐期间,写下了许多表达沦落异乡悲苦之情的书信,如《答李颙之书》《与李那书》 ,还作《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劝进梁元帝表》 ,关注着国事,心系梁的命运。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称制江陵,南北修好,徐陵得以归朝。归朝后,他得到太尉王僧辩的赏识,被举为尚书吏部郎,掌管诏命的撰写。后来,陈武帝陈霸先诛杀王僧辩,徐陵因感激王僧辩的知遇之恩,参与了任约偷袭陈国首都建康的计划,但计划失败。不过陈武帝并未追究他的责任,还任命他为尚书左丞。此后,徐陵在陈朝历任要职,历任太府卿、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他为官刚正不阿,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 ,安成王陈顼及其部下鲍僧睿依仗权势,压制言论,徐陵在朝堂上威严地弹劾陈顼,令殿中御史扶着陈顼退下殿,免去其侍中、中书监的官职,此事震惊朝野,朝廷为之肃然。
公元569年,徐陵参与罢黜了废帝陈伯宗,扶立陈宣帝,因功被封为建昌县侯,陈宣帝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要职,他多次推辞,皇帝为之动容。太建三年(571年) ,徐陵拜为尚书左仆射。陈宣帝准备北伐时,众人推举淳于量为统帅,徐陵却力排众议,独力推荐名将吴明彻。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独到,吴明彻在北伐中屡立战功,从北齐王朝手中夺取徐泗之地。虽然之后北伐因北周灭北齐等因素,取得的土地得而复失,但徐陵知人善任的能力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赞扬。
徐陵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文学成就更是卓越。他原有诗文三十卷,虽大多在战乱中散失,但今仍存《徐孝穆集》6卷。他还编纂了诗歌总集《玉台新咏》10卷,这部诗集收入东周至梁诗歌共690篇 ,选录的诗歌虽以艳歌为主,但也保存了许多感情真挚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玉台新咏》功不可没。徐陵的文章风格独特,长于说理,气势充盈,又辑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篇文章写成,好事者都争先传抄、诵读,流传甚广,甚至远播海外,家藏其本。
陈后主即位后,徐陵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主喜好与嫔妃创作艳词,并拿给徐陵看,徐陵直言“皆不达辞也”,因此得罪后主。至德元年(583年) ,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诏赠镇右将军、特进,谥号“章”。
徐陵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被誉为神童,其文学造诣更是令人惊叹。
凭借着卓越的文学才华,徐陵得以顺利地步入仕途。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乱世,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徐陵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利益所诱。
在政治舞台上,徐陵以刚正不阿的态度着称。他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坚决肃清朝纲,维护公正和正义。同时,他还具备慧眼识才的能力,能够发掘和培养许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领域,徐陵更是成就斐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他所编纂的诗集更是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徐陵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在南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坚守信念,成为了人们敬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