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美术、技艺、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按类别划分),以及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
###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中国部分)**
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昆曲(2001年)
- 古琴艺术(2003年)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
- 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2009年)
- 福建南音(2009年)
-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
- 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
- 端午节(2009年)
- 中国书法(2009年)
- 中国篆刻(2009年)
- 中国剪纸(2009年)
-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年)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年)
- 京剧(2010年)
- 中医针灸(2010年)
- 皮影戏(2011年)
- 中国珠算(2013年)
- 二十四节气(2016年)
- 藏医药浴法(2018年)
- 太极拳(2020年)
- 送王船(2020年,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
2.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羌年(2009年)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
-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年)
### **二、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部分类别精选)**
#### **1. 民间文学**
- 白蛇传传说(江苏、浙江)
- 孟姜女传说(山东、河北等)
- 格萨尔王传(西藏、青海等)
- 阿诗玛(云南彝族)
- 牛郎织女传说(山西、陕西等)
#### **2. 传统音乐**
- 陕北民歌(陕西)
- 侗族大歌(贵州、广西)
-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
- 广东音乐(广东)
- 江南丝竹(江苏、浙江)
#### **3. 传统舞蹈**
- 龙舞(广东、浙江等多地)
- 狮子舞(北狮:河北,南狮:广东)
- 傣族孔雀舞(云南)
- 安塞腰鼓(陕西)
- 朝鲜族农乐舞(吉林)
#### **4. 传统戏剧**
- 京剧(北京)
- 昆曲(江苏、浙江)
- 越剧(浙江、上海)
- 黄梅戏(安徽)
- 川剧(四川,以“变脸”闻名)
- 粤剧(广东、香港)
- 秦腔(陕西)
#### **5. 曲艺**
- 相声(北京)
- 评弹(苏州评话、弹词)
- 二人转(东北三省)
- 京韵大鼓(北京)
- 山东快书(山东)
#### **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武术(少林功夫、太极拳、武当武术等)
- 围棋、象棋
- 杂技(吴桥杂技,河北)
- 龙舟竞渡(多地)
#### **7. 传统美术**
- 剪纸(陕北、河北蔚县、广东佛山等)
- 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
- 刺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
- 泥塑(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泥塑)
- 皮影戏(陕西华县、唐山、四川等地)
- 书法、篆刻(各地)
#### **8. 传统技艺**
- 陶瓷烧制技艺(景德镇制瓷、龙泉青瓷、宜兴紫砂)
- 刺绣技艺(苏绣、湘绣等)
- 金属锻制技艺(北京景泰蓝、云南斑铜)
- 传统造船技艺(福船、龙舟)
- 美食制作技艺:
- 月饼制作(广东广式月饼、苏式月饼)
- 白酒酿造(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
- 茶制作(西湖龙井、祁门红茶、普洱茶)
#### **9. 传统医药**
- 中医针灸(各地)
-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北京)
- 藏医药(西藏、青海)
- 蒙医药(内蒙古)
#### **10. 民俗**
- 春节(全国性)
- 清明节(全国性)
- 端午节(赛龙舟、粽子习俗,多地)
- 中秋节(赏月、月饼习俗,全国性)
- 傣族泼水节(云南)
- 彝族火把节(云南、四川)
- 那达慕(蒙古族,内蒙古、青海)
- 藏族雪顿节(西藏)
### **三、地域特色非遗举例**
- **北京**:京剧、景泰蓝、内联升布鞋制作技艺
- **江苏**:昆曲、苏州园林营造技艺、苏绣
- **四川**:川剧变脸、蜀绣、郫县豆瓣制作技艺
- **云南**:丽江纳西古乐、傣族泼水节、白族扎染
- **陕西**:秦腔、西安鼓乐、陕北剪纸
### **如何了解更多?**
中国非遗项目已达**数千项**(截至2023年,国家级非遗名录共**五批**,加上扩展项目),可通过以下途径深入了解: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平台)
2. **各地非遗博物馆**(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3. **非遗节庆活动**(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展演)
中国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