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今日发布两个章节,不想却事与愿违。
特奉上三千四百字大章,抱歉抱歉,明日一定补上。
还望看官们见谅,多谢!
一直到夜幕降临。
崇祯将近期构想,以及在莱州时与黄蜚、沈世魁交流的相关事项一一道出。
几个重臣的神色,全都变得凝重起来。
天子是好战的,这一年来深有体会。
仿佛离开了战争就不是天子了,一提到战事总是让他斗志昂扬。
不出意外,辽东安稳了一年,天子准备向建奴开刀了,这一次还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要求准备得越充分越好,不鸣则已,一鸣就要惊人。
结合高文采、靳念祖、王国兴传回的各种消息,将建奴彻底赶出辽东还略显牵强,但将它打残的条件已日渐成熟。
高文采主要侦察方向放在蒙古诸部,同时遥控指挥身在辽东的靳念祖。
王国兴经营朝鲜、鸭绿江北岸,还朝着日本渗透。
现蒙古诸部只有漠北数个部落仍依附建奴,但各部间已出现左右摇摆迹象。
大明强则极可能偏向大明,建奴弱则会与其离心离德。
去年冬天极其寒冷,建奴冻死牲畜人口若干,当地汉人也饿死冻死不少。
若非有以往抢去的底子加上朝鲜上贡,建奴将雪上加霜。
当下冰雪融化万物进入复苏,范文程严令靳念祖,要他从大明多搞粮米盐铁运回去。
靳念祖趁机提出东西不太好搞,大明对出关货物查得极严。
辽东军阀们有所收敛,不敢再向建奴出售军粮了,七万禁军就在漠南与辽西之间,长城各个隘口根本不易蒙混过关。
水路上大明水师也虎视眈眈,需要从水、陆两个方面想办法,甚至转道才能运进辽东,全部都得加钱方可。
建奴过去从大明抢得的金银颇多,靳念祖有江南大功加持,念在他还“打入”大明不少新细作,范文程答应了所有条件。
“中原侯!”
“臣在!”
“建奴不灭,难解朕心头之恨!不知爱卿以为,朕四路围攻之计有无不妥之处?”
卢象升不假思索,拱手道:
“陛下,以四路进军辽东,建奴插翅难飞,然各军战力不一,恐怕难以一锤定音!
以臣之见,大明并不具备彻底消灭建奴之能力,只可步步为营,分作几步灭之!”
崇祯只是喊灭建奴,并没有说具体怎样打,打到何种程度。
卢象升是务实的,没有像过去那些总督那般满嘴跑火车。
大明是有钱了,灭建奴的军费绰绰有余,但若想一口吃成胖子,稍不注意就会形成一锅夹生饭,枉费大好局面。
崇祯心中大定,愈加欣赏起卢阎王。
之所以没有问首席军机孙承宗,反倒先问他,就是想让大员们知晓卢象升肚里的墨水。
卢象升不负众望,一下子就点中大明软肋。
孙承宗满意地点头,去年秋天才当上兵部右侍郎的王家彦,也露出一脸崇拜之色。
“将舆图展开!”
“遵旨!”
两个小太监手持舆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拿起一根小木棍,崇祯缓缓走下御座,指着舆图道:
“中原侯所言不差,故朕只求今年内将建奴打痛打残,此战漠南与辽西之间,辽西与辽东半岛三卫务必收复!
大明须重新掌握朝鲜,控制整个鸭绿江流域,断掉建奴一切外援,此乃今年之既定目标!
至于辽阳、沈阳能否收复,能否直逼建奴老巢赫图阿拉,朕不敢奢求!
待我大明困住建奴,明年或后年,也许大后年,方乃建奴灭族之时!”
“陛下英明!”
在座诸公绝大部分都熟知兵事,对于天子饭要分几口吃的想法,打心底深表认同。
严格地讲,天子能在宣府秒杀建奴,属于对方过于轻敌。
也不知道明军拥有秘密武器且计划周全,那种情况千年等一回。
这一次涉及地域广,根本做不到一口吞掉建奴,那帮蛮子绝不可小觑。
天子没有好高骛远,稳扎稳打最妥当,若达成本次战略目标,大明将彻底转守为攻。
兵事还是小范围讨论好啊,若像去年以前那样放在大朝会上说,那还不得炸开锅。
大明有了新式火器,又有那么多银子,很多不知兵的臣子肯定会自信心爆棚。
非得提出把整个辽东都司都收复,最好把赫图阿拉也搞到手,将野猪皮刨出来鞭尸。
要不然就对不起祖宗,要不然就怎么怎么,总之大义高于一切,完全不考虑实际。
大明这么多年对付建奴屡战屡败,袁崇焕两次大捷昙花一现,守城战注定不会有重大突破,能做到不丢城池就万事大吉了。
可以说大明之所以战败,除了军饷、战力等因素外,朝堂嘴炮们“功不可没”。
兵事岂同儿戏,哪是嘴上吹的那么简单!
崇祯笑眯眯望向卢象升,说道:
“中原侯何不就你之战略思路,向诸公详解一二呢?”
“遵旨!”
卢象升心头跟明镜似的,天子是在给他露脸的机会。
被封了侯又是东征都督府老大,去年就已挂名军机处,但今日才算真正踏进军事核心。
不充分领会意图再说点有用的东西,他如何能够服众?
万分感激中卢象升略微思索,侧身向同僚拱手:
“陛下之战略目标实则已非常清晰,卢某不才,献丑了。”
清了清喉咙,继续道:
“诸位,大明要想收复故土覆灭建奴,最少需分两步走。
陛下此战将漠南、辽西、辽东半岛、朝鲜连成一体,便乃最关键之第一步。
如此可彻底切断建奴南下通道,亦可让其无法从朝鲜获取兵员物资。
此战一旦大明获胜,蒙古诸部势必人心不稳,向我朝称臣及与建奴离心者将越来越多。
我军可利用一至两年光景控制漠北,建奴西撤之路将全部堵死,只留下向北苦寒之地!
建奴被我三面包围,朝鲜紧握于大明手中,此时即可实施第二步灭族之战!
辽东故土沃野千里,极其适合现有禁军作战模式,期间我大明整顿兵马,恰当之时发起总攻,如此乾坤大定!”
一口气说完,卢象升向天子拱手,崇祯回以微笑。
孙承宗满是欣赏之色,看来天子将卢象升调回京师是对的。
范景文去了南方,侯恂还在辽东,王家彦又太过年轻,李邦华的事也很多。
卢象升这种具备实战能力文武双全之人,才是他军机处最需要的顶梁!
孙承宗很高兴,兵事上的担子有人分担了。
“朕在天津就让周遇吉合并刘文炳独立师,两万人将于天津重新整编,在莱州之时,已交代黄蜚与沈世魁抓紧备战。
朕会从第三军再抽一个火铳千户过来,你第六军即日起招兵买马,给朕扩军至三万人!
同步朕会让制造局加大兵器产出,绝不让儿郎无枪可拿!”
“臣遵旨!”
其实这一回兵力之所以会出现不足,无法达到覆灭建奴的宏伟构想,其中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燧发枪产量跟不上。
大明水师黄蜚和沈世魁两部,拥有六百余艘大小战船,兵员4万余,其中陆战队2万人。
北征都督府两个军七万人,周遇吉两万、卢象升扩充后三万,用于陆战之兵仅十四万。
至于山海关至锦州各个城池总兵力六万余人,那些兵卒当中关宁军精髓已经不在。
原有北方各省抽过去的营兵就占到八成,能守住辽西走廊的几座城池就不错了。
大量儿郎提着冷兵器去和建奴对干,是崇祯不愿看到的,招再多兵去当炮灰毫无必要。
冷兵器野战明军干不过建奴,目前这种趋势一时半刻还真无法扭转。
如今制造局每月可产六千支燧发枪,却也连禁军都供应不上。
燧发枪装备比例最高的是黄得功、尤世威麾下第一军和第二军,却也刚刚配置过半。
第三、第四、第五军,只有周遇吉带回那一万满员齐装,何可纲、孙应元两军仅一成多。
水师陆战队、原天雄军、白杆兵、洪兵等配备少数,算是有了一粒火星。
所以崇祯做不到快速解决辽东,只能一步一步来。
“诸位,朕拟定在中秋以前发起攻势,尚有五个月时间筹备!
朕只有一个要求,入冬前须基本达成既定目标,能提前当然最好,孙先生、中原侯!”
“臣在!”
“军机处立即着手制定详细作战部署,筹划一切要务!”
“臣等遵旨!”
“王侍郎!”
“臣在!”
“秘密筹备粮草,保障大军作战所需,棉衣棉被准备充分,朕不想看到大明儿郎取得胜仗后,在辽东冻死!”
“臣遵旨!”
王家彦声如洪钟,这是他升任兵部右侍郎以来,第一次面对大战事。
如今兵部成了后勤衙门,尚书一职也空着,兵部就他的官职最高,不干好这一票的话,哪里对得起天子栽培。
“钱学士、毕学士!”
“臣在!”
“孙先生近段时日主要精力将花在兵事上,朝堂与地方事务就由二位多加操持!”
“臣等遵旨!”
“李学士!”
“臣在!”
“范学士三年两载回不了朝,爱卿即日起兼任军机大臣,与两位军机一道运筹帷幄!”
“臣多谢陛下,绝不辜负吾皇恩典!”
李邦华很是激动,他本身就知兵,不到一年时间,将卫所裁撤及膳后事务落实得井井有条。
当然,天子强势拿下勋贵,宣府驱除鞑奴,再一举平定李弘济叛乱,是他能顺利推进的最有力催化剂。
入军机处预示着进一步走入核心,再忙点也无所谓,此刻的李邦华踌躇满志。
“锦衣卫!”
“臣在!”
李若链、张同敞拱手。
“各省军区事宜立秋前务必筹备完善,确保建奴方面相关情报,随时禀报朕并军机处!”
“臣等遵旨!”
一通噼里啪啦,将今年主要用兵大致作出安排,崇祯重重输了一口气。
忙活一整天,所涉事务繁多,却感觉毫无倦意。
立春这么久了,还身处暖阁之中,仍感到寒意阵阵,得小酌几杯似乎才算完美收官。
“王承恩!”
“奴婢在!”
“晚膳准备得如何?”
“禀皇爷,早已妥善!”
“就备了朕一个的吗?”
“皇爷,奴婢方才已吩咐属下,备了一大桌。”
“哈哈哈,甚好!”
王承恩越来越懂他了,崇祯笑得很开心。
“天色已晚,朕看就在这暖阁,我等君臣把酒言欢边吃边谈,今夜不醉不归,如何?”
“臣等多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