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419章 哥哥,你回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处理完粮务后,林向安以“奉旨督办粮盐”的名义,礼节性拜会了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的主官。

此行的目的有二:

一来让对方知晓自己这号人物。

敕令在手,是奉旨办差的人物,为日后“盐业公所”的设想提前埋下伏笔;

二来借机感受盐运司的气氛。

揣摩哪些官员可能成为将来合作的对象,哪些则需要提防或攻克。

他并未直言,而是有意在闲谈中,随口点出一句“未来或在京师为两浙盐商提供些便利”的话头。

话没说满,却足够让对方自行揣度、私下传扬。

往后,自然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与此同时,赵泽单独回了一趟李家。

林向安则带着采买人员,走访了杭州最大的粮市和码头。

与牙行、粮栈老板们品茶闲聊,套出今年两浙地区的收成预估、行情走势,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为后续收购谈判,做了充足准备。

在杭州停留五日后,一行人清早乘船,自苕溪而上。

直抵湖州府。

此番行程,林向安打出“奉旨督办”的旗号。

先去拜会湖州知府,言辞谦和,出示公文,明白表态:

自己如今“上面有人”,今后还请地方官鼎力支持,至少不要为难。

之后就立马赶回乌程县。

船队甫一靠拢乌程码头,那“奉旨督办”的朱漆官牌与伯府威严的旗号,立刻引得众人侧目。

刘知县的师爷,早已得了快马传信。

带着几名衙役头目肃立码头迎候。

周围贩夫走卒、客商行人全被这阵仗镇住,远远围成一圈,低声议论着是哪位大人物驾临这江南水乡。

林向安一袭青衫,外罩墨色斗篷,赵泽衣着华丽,伫立在他身旁。

二人并肩踏上故土,气度从容。

见到迎接的师爷,林向安只是微微颔首,不多寒暄。

“林相公,赵公子!”

师爷堆满笑意,执礼甚恭,“县尊大人已在衙内备下清茶,特命在下迎候,请二位移步一叙。”

“有劳先生,请前头带路。”

林向安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

队伍并未散去,精锐镖师护着几辆装载文书与礼品的车马,缓缓驶向县衙。

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声声清脆。

与街道上的肃静形成鲜明对比。

百姓们纷纷避让,目光久久追随着这支显赫的队伍,直至它消失在街角。

乌程县衙二堂内,茶香袅袅。

刘知县注视着眼前的林向安和赵泽,心中五味杂陈。

京师宁国公的背景,直达省衙的公文,还有那最要命的“奉旨”二字,让他不敢不生敬畏。

短短数月,这个未中进士的年轻人,竟已能替皇上办差;

而赵泽,也摇身一变成了国公府的少爷。

二人关系密切,气势已然不同往日。

看这架势,林家日后必有腾达之势。

虽然他对林向安在京中的手腕与作为并不知情,但这并不妨碍他心中唏嘘感慨。

因是旧识,二人谈及采买、仓储、治安等事务,气氛和洽。

约莫半个时辰后,林向安起身告辞。

刘知县亲自将他们送至二堂檐下,这般礼遇,已是极高。

走出县衙大门,林向安看着天光,淡声吩咐:

“走,回家。”

越靠近那条熟悉的青石巷,马蹄声似乎都自觉地放轻了。

镖师与车马在赵泽安排下先往赵宅而去,林向安只带着林远、王和信,缓缓朝林家走去。

那扇斑驳的木门紧闭着,门楣依旧不甚高大。

林向安上前,轻轻叩动门环。

“咚咚。”

片刻后,院中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谁呀?”

林向安脚步上前,语声不高,却透着清晰与温柔:

“嘉月,是我。”

院内静默片刻,紧接着是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和门栓急切的拉动声。

“吱呀”——木门猛地拉开。

林嘉月瞪大眼睛,看着门外长身玉立的青年,仿佛不敢相信。

良久,她才失声喊道:

“哥哥?哥哥,你回来了?!”

【后面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