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年之前,承丰挖掘出来的那个电磁方面的天才曾锦程,在这十年里头也研究出了一些成果。

可他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在胤礽发现他的进度缓慢之后,便让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编纂成教材,去京城的中学,还有尚书房教课。

从学生当中选拔出来一些好苗子,以协助他研究。

让胤礽惊喜的是,曾锦程还真就在上千个学生里头,选出了五个天赋不错的,如今实验室里头已经做出电力带动的马达了。

下一步便是研究如何发电、储电,再然后便是利用电能改善民生。

但那应该是很遥远之后的事儿了,胤礽都不确定,他能否在活着的时候看到霓虹闪烁的街景。

胤禔、胤禛和胤祥十年前回京祭拜过康熙之后,在京都只停留了两个月的时间,随后便装了一大批军火运往了中东地带。

沙俄放弃远东地带,也跟那边战火纷飞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沙俄的王庭也不是傻子,很快就从一些消息之中,分析出了大清给中东那边提供军火,所以沙皇派出了使者来大清求购。

胤礽知道沙俄也就是在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开始发家的,所以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与那位大帝合作。

但前提是,他必须放弃远东大面积的冻土。

沙皇很快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此后的七年时间里,朝廷从沙俄那边获得了大量的煤炭、铁矿等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便是淘汰下来的老旧枪械。

第一次枪械天才戴梓,在胤礽登基不久便过世了,但他留下来的学生不少,又有胤礽砸钱支持,现在军火已经迭代到第五代了。

而且研究火药配比的那群人,大多都是化学方面的天才,有了曾锦程的电磁技术辅助,许多以往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也都呈现在众人面前。

胤礽兜售出去的军火是戴梓在世时研究出来的,即便沙俄亦或是中东地区有枪械方面的天才,他们想要达到大清的水平,也需要时间。

而且那些地方连年战火纷飞,连安稳的研究环境和物资供给都办不到。

等他们追赶上大清如今的进度,说不定大清都已经在研究怎么上天入地下海了。

所以胤礽丝毫不觉得担心。

他真正防备的是英吉利。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现在英吉利的人已经开始进行全球航行,探索新大陆了。

但他们永远都想不到,会有人比他们先一步发现那几块大陆,并且开始开采、挖掘起了当地的物资。

也不知道英吉利想用武力开路,发现所有他们看上的地方,基本都有大清驻军之后,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啧……

应该会非常精彩吧。

胤礽不无恶意的揣度着。

大清和沙俄建立合作之后,胤禔等人也没有停止向中东土着提供军火的意思,不过他们按照胤禟的提议,伪装成了军火的走私商。

沙俄虽然清楚他们是清朝皇帝派出去的人,可胤礽不承认,他们也没有办法对胤礽做些什么。

而且也不敢因此断了合作,若是一怒之下直接斩断了合作,他们在中东战场上的优势很快便会逆转,这是沙俄军民不愿看到的景象。

大清靠着做生意,掠夺来的钱财,让超过六成的百姓都过上了吃饱穿暖的生活。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还没有吃饱穿暖的,胤礽还在努力。

去年,自觉年岁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在外头漂泊的胤禔,彻底结束了他在中东的军旅生涯,回到京都养老。

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他已经六十出头了。

对于他的回归,胤礽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左右军校也建成了几所,胤礽打算让胤禔去给孩子们教书。

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物尽其用。

他十几岁就开始上战场打仗了,这一辈子经历的战争随便拿出来讲讲,都是一堂生动至极的课。

不过胤禔回来了,胤禛和胤祥要不了几年也都得从前线上退下来,所以胤礽也在考虑他们接班人的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从胤禔原定的人去接手,除了元宝、弘晟和弘旺之外,其他的兄弟家里孩子都不少,挑出几个有军事天赋的并不难。

提到军事天赋,那便不得不提起十四了。

十四带兵的天赋其实要在胤祥之上,但他站错了队,所以胤礽便再未让他碰过军权。

如今十年过去,他积攒下来的功勋也成功让他被封为了郡王。

只是对于年长他一岁多的胤祥来说,他的郡王爵就不是那么能看了。

胤祥如今已经是亲王了。

就连他平日里最看不上的胤祹,也被胤礽提成了亲王。

不过除了胤禔、胤禛、胤禩、胤禟和弘晟之外,胤礽并没有给其他兄弟晋封铁帽子亲王的打算。

康熙后来与汉妃生的那些孩子,胤礽也都给他们铺了路。

其实,胤礽私心里觉得,那几个年幼的弟弟都是极聪明的人。

且比其他满人血统的兄弟更懂得变通。

胤礽交给他们的差事也都做得极好,没有一个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纨绔。

每次看到他们,胤礽都忍不住感慨,康熙的基因是真的很强大。

只不过后来的皇帝,都过度追求血统纯度,所以生出来的孩子也越来越……“劣质”。

十五他们几个年岁小,积累的功勋并不足以胤礽给他们封多高的爵位,所以几人中爵位最高的只是贝勒。

与康熙在位时,皇室爵位只与俸禄挂钩不同,现在的爵位是真正可以享受到实打实红利的。

最直观的,便是每年年底的分红。

胤禟搞出来的大清商会,覆盖了百姓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年挣来的银子也都是个天文数字。

有爵位的宗室子弟都可以从净利润中分得部分利益,当然他们只有分红权,没有话事权。

胤禟挣来的银子七成入了国库,剩下的三成分润。

胤礽占其中一成,剩下两成,五个铁帽子亲王占一成,其余所有有爵位的人分两成。

胤礽有心给胤禟几人多分点,但所有人都拒绝了。

他们办差途中都会有一些灰色收入,有那些钱财,他们哪怕不拿分红,也能叫子孙舒舒服服的过上三代。

更何况,他们还是铁帽子亲王,哪怕子孙后代里头出现不成器的,也能靠着爵位把血脉延续下去。

他们如今也不需要花钱收买人心,要那么多银子也是放在家里头吃灰,光是每年那点分红都花不完。

几人当中最喜欢赚银子的胤禟,如今也有几分视金钱如粪土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