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什么玩笑,五百?人家都给我大几千呢……”
张建国故意的来了一句,这话一说,那老者赶紧解释。
“客人不少了,是五千呀,你这主要是年份短了点,不然肯定不止这个数……”
这老者也在观察张建国的表情,其实这三根野山参,虽然没有上百年。
但也有大几十年了,这种东西也不多见。
关键是这野山参品相也不错,这一根野山参在他们手里,肯定能发挥大作用。
“上次人家给了八千,我要1万,最后没成交,你给五千怎么可能呢,价钱太低了,不卖不卖……”
张建国其实也猜不出来,这三根野山参究竟能卖多少钱,他只能估摸着卖几千块钱,应该是没问题。
不知道价格不要紧,大不了多跑几家就是了。
“最多给你六千了,八千都不敢要了。”
这老者说啥只肯给六千,张建国已经心里有数了,纠缠了许久,这老者不肯再加钱了。
只是表示如果他卖的话,自己最多再加个两三百,多了真的给不了。
张建国摸清了这野山参的价格,一转身,头也不回的去了另外一家。
说来上京还是好,大药铺多的很,张建国花了一两个小时,很快去了几家药铺。
最后这三根野山参,卖了七千八百块,其实对于张建国来说,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这钱全部是十块的,也有好几捆,幸好他出门的时候带了包,直接都塞到包里面去了。
然后带着七八千的巨款,张建国溜达了一圈,打算买点东西。
张建国去了王府井大街,这边有最大的百货商场,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进口的,在随城那边根本就看不到。
这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种类确实特别多,张建国看了一下,看到了一款三洋收音机。
主要是赵家村还没有通电,能用的电器也就收音机比较好,有了这东西,一些重大新闻都可以收听到。
而且还有唱歌的频道,说相声的频道,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娱乐工具。
毕竟在乡下,看一场电影就像过年一样,能有一个收音机,确实是个好玩意儿。
看了一下价钱二百多块呢,东西好,价钱也很贵,比一辆自行车还贵,一般农村人还真不舍得买。
张建国却一下子买了两个,他是打算给外公外婆一个,这样他们在窑上,住着的时候也不会无聊。
还有一个放在家里,只要母亲在家里也能听一下。
除了这收音机,张建国又看了一下,这边的衣服也特别高档,那种毛呢的春装,看着特别的洋气。
还有不少的衣服,是家里见都没见过的料子,关键是都不要票,就是价钱稍微贵一点。
但是这对于张建国来说,也不是问题。
所以他很爽快的,给父母妹妹外婆等,都添置了几身衣服,他自己也没落下,买了好几身。
还有皮鞋,这边的皮鞋看着特别光鲜,不过张建国想了想没买。
这年头能穿上皮鞋的,都让人特别的羡慕,因为给人高人一等的感觉。
但皮鞋好看是好看,可穿着真不舒服,远远没有运动鞋或者老布鞋穿着舒服。
所以张建国没有买,只是又给家里买了好些布料,都是比较少见,或者质量特别好的。
除了这些,张建国还给家里买了几床床单被套,因为他看到了有那种,很熟悉的牡丹花的床单。
这种床单记忆中特别耐用,关键是用着舒服又显得高档,确实是好东西。
买回去把家里的床单,都换一换。
就这样,张建国在商场里转了一圈,回去的时候发现拿不了,根本拿不了。
如果没法子,叫了一个出租车,直接给自己送到了卓家。
大包小包的,满满一车的东西,拿回来的时候,卓秋白都笑不活了。
“你这哪里是去逛商场,你这是去进货呀……”
“这不要回去了,家里确实缺一些东西,刚好手里有钱,就买了一些……”
张建国笑一笑,他有钱还不是给家里人用,哪怕父母只是养他,并没有生他。
可他还是惦记着,毕竟前世父亲都为他拼了命,那个家也算是他的根,他的心都在那儿呢。
要回去了,张建国抽空陪了一下外祖父和外婆,感觉自己也挺亏欠他们的。
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送给他们,索性张建国和卓秋白商量了一下。
打算自己做两顿饭,也算是一点心意。
他这个提议,卓秋白倒是双手赞同,因为他知道张建国做菜有一手。
让爷爷奶奶尝尝张建国的手艺,也是极好的。
张建国还特意去逛了一次市场,见到了很多随城没有的菜,像羊肉牛肉这些,都非常的新鲜。
张建国买了一些牛肉,他打算回头做一些牛肉手擀面,这样可以早晨吃。
还买了一些鱼,北方的鱼比随城那边感觉要贵一点,估计应该是运费的问题。
至于其他的像猪肉之类的,这边不愧是上京,感觉给人的物资丰富,老百姓的生活过得确实不错。
很多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两眼有光,让人感觉到明天,肯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张建国还买了一只走地鸡,打算回头清炖了。
买回一堆菜,张建国在厨房忙碌着,卓秋白和家里的保姆阿姨在一边帮忙。
卓秋香也不时跑进来看,主要是她鼻子里闻到香味儿了,总想看看今天吃啥好吃的。
张建国炖了牛肉,放了一些番茄,炖了一只鸡,软烂一点,让外祖父他们方便吃。
除了这些,他还准备了不少拿手菜,像蒸肉还有酸菜鱼片等,都是他比较擅长的。
家里人挺多的,张建国准备了十几个菜。
因为听说建国在家做菜,卓云山特意早早的回来,抽空的时候,把忙碌完的张建国叫到一边。
顺便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你还记不记得上次,司机跟踪的那些人?已经有消息传回来了,回头我们边吃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