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如同“创世纪”般的宏伟虚拟投影,缓缓散去。办公室恢复了原有的明亮与安静,但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亚马逊雨林的湿热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滚烫气息。

孙浩然还呆立在原地,他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此刻写满了被巨大信息量冲击后的失魂落魄。

刘楚则从那极致的震撼中,缓缓地平复下自己那同样是心潮澎湃的心情。他走到沙发旁,示意孙浩然坐下,亲自为他倒上了一杯茶。

“园主……这……这两张图纸……”孙浩然接过茶杯,手还有些发抖,“我们……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建?”

“不急。”刘楚淡淡一笑,那笑容里,是一种绝对的、掌控全局的从容,“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把我们碗里的,吃扎实了再说。”

他知道,《瀚海阑干》和《亚马逊奇迹》都是真正的吞金巨兽,不仅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系统点数,更需要S4级别的工程团队,投入全部精力才能完美呈现。而此刻,宋衿的S4团队正全力投入在“青瑶胜境”和那座史无前例的“奇迹穹顶”上,李工和冯工的团队也在负责园区内部那同样是错综复杂的立体交通系统和“徽派旅居区”。

一口吃不成胖子,贪多嚼不烂。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

他对着系统,下达了指令:“系统,将这两张图-纸进行最高级别封存,列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开发项目。”

……

时间,在青瑶山庄,仿佛总是过得特别快。

转眼间,夏日的炎热褪去,时间来到了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

青瑶山庄的热度,经过了整个夏天,无数个热门话题的持续发酵,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愈发火爆,彻底坐稳了华夏文旅产业“顶流”的头把交椅。

每日二十五万人次的游客名额,早已被预订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一票难求的盛况,甚至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热词——“青瑶焦虑”。

网络上,“去青瑶,逛长安,品味千年”,已经成为了一句最火的旅游口号。无数的国内外游客,都将“兵马俑-古城墙-青瑶山庄”作为了来长安旅游的“必选三件套”,极大地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旅游经济。

这一天,秋高气爽。

刘楚正在办公室里,审阅着《镜花缘》剧组提交的最终版拍摄方案。经过了两个月的磨合与勘景,王贺导演的团队已经与山庄的各个部门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拍摄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办公室窗外,那条横跨整个园区的“云顶飞梭”缆车索道,已经成功架设了一半,如同几道横跨天际的银色丝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充满未来感的光泽。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砰”的一声,猛地推开了。

负责“徽派旅居区”和交通系统建设的工程师李工,连门都没敲,就一脸激动地冲了进来,那张总是带着几分严谨和疲惫的脸,此刻涨得通红。

刘楚看着他那副火急火燎的样子,有些好笑地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老李,怎么了?这么大动静。”他调侃道,“你那宝贝蒸汽小火车,零件又对不上了?还是轨道铺歪了?”

“园……园主!不是火车!”李工因为激动和跑得太急,声音都在发抖,他指着窗外那片被群山环抱的、位于园区东南角的区域,语无伦次地说道,“是……是那个!是‘徽派旅居区’!”

“旅居区怎么了?”刘楚一愣,心中咯噔一下,“出问题了?”

“不是出问题了!”李工用力地摇着头,那张布满汗珠的脸上,是难以抑制的狂喜与自豪。

“是……是建好了!!”

“比我们原定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三个月!全面完工了!”

刘楚也愣住了。

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身,快步走到那巨大的落地窗前,拿起桌上的高倍望远镜,向着李工所指的方向望去。

镜头的视野中,那片原本还应该是一片繁忙工地的山谷,此刻,竟已是另一番景象。

一片错落有致的青砖黛瓦、粉墙马头,已经完整地呈现在了眼前!

一条清澈的小溪,如同玉带般,从那片“古村落”中蜿蜒穿过。几座造型古朴的石拱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村口,甚至还有一座精致的、可以登台唱戏的古戏台。

一座座独立的院落,被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分割开来。院落里,栽种的桂花树和石榴树,枝繁叶茂,在金秋的阳光下,投下斑驳的树影。

整个村落,安静,祥和,如同一个与世隔绝了数百年、从未被凡尘打扰过的皖南古村。

孙浩然也闻讯赶来,他看着望远镜中呈现出的景象,同样是目瞪口呆。

刘楚缓缓地放下望远镜,沉默了许久。

他缓缓地转过身,看着自己这两位同样处于巨大震惊中的左膀右臂,脸上,露出了一个充满了新的“野心”的灿烂笑容。

“老孙,老李。”

“看来,我们的‘青瑶生活方式’,可以比预想中,更早地,与这个世界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