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传到刘备耳中,他长叹一声,一拳砸在桌案上,心中懊悔不已。
使者被抓可不是一件小事,先不说出使计划受阻、袁尚严刑逼供三人打探刘备虚实等等问题,尽心尽力侍奉自己的臣子落入敌人手中,单这一条就是刘备一万个不能容忍的。
刘备和袁绍的关系简直可以用不死不休来形容,先击败袁谭,后帮助公孙威攻打河间,现在又进犯甘陵,光刘备重生后就跟袁绍结了足足三次梁子。
这种情况下,简雍三人能否完整无缺地回来都是问题。
没能攻破袁尚大寨,还损失了三名文臣,刘备在与袁尚的这场交锋中毫无疑问处于失败的一方。
最重要的是,刘备不知道袁尚抓这仨人干嘛。
他手底下又不是只有这三个文臣。
单从阻挠出使计划来讲,袁尚实在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无用功。
刘备完全可以再派几个使者出使。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刘备真想派使者,袁尚哪能拦住。
不知道对方的意图,这在战略上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意味着己方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当务之急是赶紧把简雍三人救出来。
长孙无忌建议道:“主公此前曾俘获杨二郎和杨三郎,不如拿来与袁尚谈判。杨业为袁尚帐下大将,他为照顾大将,兴许会答应交换俘虏。”
刘备依计行事,使者尚未派出,袁尚的使者荀谌抵达了刘备的营帐。
荀谌见到刘备后,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以极为谦卑的姿态说道:“安东将军,如今这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袁公与您皆为汉臣,本应携手共进,共扶汉室。如今却因些许误会,兵戎相见,实在是让人心痛。”
“三公子念及大将军与将军的情谊,又不忍看到更多生灵涂炭,故派我前来,希望能与使君交换俘虏,以简雍是仪孙乾交换杨家二郎和杨家三郎,暂且休战,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三换二,我家三公子可是给足了诚意,希望您能仔细考虑。”
荀谌文质彬彬,称得上一位翩翩公子。
情谊?刘备跟袁绍只在诸侯讨董时有过一面之缘,其余时间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就是互相敌对,哪来的所谓情谊。
就俩人的关系而言,真正见面时不破口大骂都算双方有涵养了。动手肯定不会动手,袁绍不敢。
他不动声色地看着荀谌,说道:“友若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容我思量一番。不过,袁尚贤侄此次突然提出此议,莫不是有什么其他缘由?”
荀谌似乎十分着急,赶忙说道:“将军多虑了,三公子确实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希望能与使君化干戈为玉帛。况且,如今公孙瓒在北方蠢蠢欲动,随时可能挥师南下。袁公与使君若再继续争斗下去,恐怕会被公孙瓒坐收渔翁之利。”
刘备听到公孙瓒的名字,心中一动。
荀谌的意思是,公孙瓒马上要攻打袁绍,袁绍无力双线作战,只得暂时交好刘备。
所以说,交换俘虏后,袁尚还会有下一步交好刘备的动作。
拉拢敌人、化敌为友,这是战略上常见的操作。正史中刘备伐吴前,还向曹魏派遣过使者呢。
但天真地以为袁尚会采取怀柔政策,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刘备交换俘虏后所面临的情况几乎与三人被俘前没有任何变化。
之前刘备不会退,交换俘虏后他就依然不会退。
荀谌此番出使,算是将袁尚的计划透露给了刘备。
不出意外的话,袁尚接下来会沿用这番刚柔并济的策略,疯狂为刘备制造麻烦,直到对刘备而言到了不得不退的地步。
刘备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原来如此,公孙瓒的动向确实不可不防。不过,我与袁公之间的矛盾,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化解的?这交换俘虏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荀谌从刘备的话语里敏锐地察觉到对方听出了自己的弦外音,暗自窃喜。
听出来就好,听出来就对了。
不聪明一点,还真走不进三公子的计划圈。
他长叹一声,说道:“安东将军,如今这天下局势,可谓是危如累卵。袁公与将军皆是人中豪杰,若能携手合作,何愁天下不定?交换俘虏是为了避免双方的伤亡,更是为了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将军若能答应,袁公必定感激不尽,日后必当与将军共进退。”
“只要将军撤军,大将军便表奏您为左将军,并赠送你百两黄金,千匹绸缎。日后您主河南,大将军主河北,互为表里,天下翻手可定。”
“无论何时,只要您撤军,左将军官印便送至您府邸!”
“大公子素来讲求仁义,与将军志同道合。在冀州听闻您的事迹时,大公子便有拜您为师的想法。如若您不弃,大公子会带贽礼,亲自前往平原拜师。”
袁绍这是下血本了啊,连主河北主河南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句画饼的话暂且不提,收袁谭作徒弟对刘备可是有天大的好处。凭东汉的师生情谊,刘备相当于傍上了袁家这个汉末第一大家族的大腿。
金银、地位、实权,袁绍都给了。
刘备甚至短暂地产生了袁尚有没有可能不会采用“刚”的手段的错觉,因为他给的实在太多了,简直不合常理。
惊讶过后,刘备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的一番好意,备心领了。只是这合作之事,还需看双方的诚意。袁公若真有诚意,不妨先释放简雍三人,以示诚意。”
荀谌连忙说道:“使君,这交换俘虏之事,自然是要双方同时进行。若袁公先释放了简雍三人,而使君却不释放杨二郎和杨三郎,那袁公岂不是白白吃亏?”
刘备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友若多虑了,这等背信弃义之事,备向来不耻。不过既然友若如此坚持,那便按照友若的意思,双方同时交换俘虏。只是这暂停兵戈之事,还需再商议商议。”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刘备释放杨二郎和杨三郎,袁绍释放简雍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