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刘备要商议国事,甘氏识趣离开,堂中只有刘备以及几名侍从。

前世刘备早年多次丧偶,正室之位空缺,所以甘夫人常主持家政,任劳任怨。

刘备因而很喜爱她,称帝后追谥其为“皇思夫人”,下令将她的灵柩运到蜀地安葬。

跟武如意、上官婉儿截然不同,甘氏是典型的古代女子形象,只照料后院之事,并且能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主打一手贤惠。

如果《拾遗记》记载为真,那么甘氏还兼具劝谏夫君从善的能力。

或许她放在朱明会特别受皇帝喜欢。

不管是因为前世的情分,还是今世的缘分,又或者两者兼有,刘备对甘氏尤其喜爱,哪怕她的相貌不如郑智与武如意。

倘若甘氏今世仍生出一个男孩,那就再叫刘禅吧,刘备如是想。

不多时,二张入府。

张昭脊背如松,胡须垂至胸腹,参杂着少数几根银丝,梳理得一丝不苟。额间沟壑纵横,身着深色锦袍,自带一股凛然不可犯的威仪。

张纮面容清癯,双目温润如古玉,领口绣着暗纹流云,行走时步履稳健,周身萦绕着书卷气与沉稳气度。

张昭武力45,统帅54,智力90,政治96.

张纮武力33,统帅49,智力93,政治92.

对于这二位前世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刘备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亲自站在门外等候,待礼数周全后,带着两人入府。

主客落定,张纮笑道:“久闻左将军礼遇贤才,曾亲自上门拜访长孙无忌,今日得见,方知传言不虚。”

张昭没有说话,冷着脸跟刘备一拱手,算是表达了对刘备相迎的谢意。

刘备知道张昭的性格,对此只是淡然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张纮看在眼里,不知刘备有前世印象,暗道刘备真是胸怀宽广。

张昭心底里对刘备的反应很满意,却依旧冷着一张脸。

寒暄几句后,刘备询问道:“向前备征辟二位先生,皆托词不从。何故今日再征,却一齐前来?”

张纮轻笑,拱手道:“纮昔日观公行事,觉徐土风云未定,恐难定取舍,故未敢轻附。”

“今观公破周瑜之役,进退有度,神机妙算,真乃英武过人!公之雄略,某亲眼所见,方知此前浅见。愿从公麾下,效犬马之劳,万勿推辞。”

翻译一下:我以前觉得你不太行,不打算轻易认主。看完你暴揍周瑜的英姿,我觉得你很强,是个值得托付的英主。

人张纮眼界高,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都曾辟为掾,皆称疾不就。

吕布征召他做官,张纮觉得侍奉吕布很耻辱,也推辞不去。

刘备微微颔首,张纮的回答与他之料想并无多少区别。

重生至今,刘备并非战无不克,除却战争中常有的(作者一笔带过的)小败事,也经历过大的失败(冀州之战),确实会成为一些贤才放弃他的理由。

对于张昭张纮来说,孔融郑玄之流传播的贤名并不重要,不足以成为侍奉刘备的理由。

要降服二人,得交投名状,展现真本事。

刘备这场仗打得漂亮啊,周瑜带出来十三名将领,斩了邱瑞、甘宁、董袭、黄盖、韩当五将,生擒定彦平,降服张俊。

剩下六个,萧摩柯、程普战前便受伤,伍建章、张定边、鱼俱罗、陈霸先四将拼死突围,也没少受伤。

就连杨坚帐下第一猛将杨玄感,也死在杨再兴枪下。

几乎全歼一万水军,俘获全部战船,从任何角度讲都是一场无可争议的大胜。

算上定彦平,现在刘备牢房里有韩擒虎、张须陀、定彦平三名人物。

刘备自己也觉得他打得很漂亮。

谁料,张昭清了清嗓子,语气生硬:“昭属实不知,昔日左将军所拥不过千疮百孔一青州,怎敢对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动兵?”

“公孙瓒勇而无谋,可轻信乎?”

堂中其乐融融的局面瞬间冷了下来。

张昭搁这儿指着鼻子骂刘备呢。

这跟在婚礼上说新郎出轨有什么区别。

张纮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局促地看着刘备。

他听说过刘备的暴脾气。

在二张的注视下,刘备挺直身子,语气依旧温和:“蓟候乃备之同窗,求学之时对备多有照料,备欲匡扶汉室,蓟候亦多加帮扶。”

“其邀备出兵,备焉能不从?”

张昭不复言语,只是眉眼间多了几分他人难以察觉的笑意。

胸怀宽广,骁勇善战,诚雄主也!

张纮站出来打圆场,询问道:“敢问左将军是否有攻伐广陵之意,攻伐广陵后,又欲向何处发兵?”

被征召之后,想要得到重用而非宦海沉浮,就一定要向君主展现自己的能力。

张纮有着制定大战略的能力,历史上曾跟孙策说:“现在您继承先侯之志,又有骁武之名,如果投奔丹阳,再收兵于吴会,则可以占有荆、扬二州,也能报得家仇。然后占据长江之险,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不亚于齐桓、晋文。”

这个战略与东吴的最终版图完全契合。

现在主动询问刘备战略,也是为了锦上添花,彰显自己本领。

刘备将刘伯温的战略全盘托出。

张纮听罢,无声思考起来。

他首先注意到这个战略有一个致命的弊病:青州、扬州之间的交通要地徐州无险可守,极易被敌人从中间切断。

而且扬州与豫州兖州相比极贫穷,从战争潜力将不足以与二州相提并论。

张纮不认为刘备看不出来如此显眼的弊端。

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战略呢?

张纮看向坐在首位的刘备。

双耳垂肩却不显臃肿,反添几分沉稳气度。

面如冠玉却蒙着层风沙色,那是经年征战的印记。

眉如卧蚕,眼角刻着三道浅纹,看人时总带着三分审视七分蕴藉,目光扫过处,自有股镇得住场面的静气。

腰脊如松,即便久立不语,周身也透着股历经风浪的厚重,既见惯生死,又藏着未凉的热血。

再联想到刘备的所作所为,张纮心底里已然有了答案:因为盟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