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 章629:牢房中公孙衍说司马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章629:牢房中公孙衍说司马懿

难道现在天下的归属可以确定了?

我早早拜入刘备帐中,就可保证我司马氏兴盛?

司马懿肚子里装满了诸如此类的疑惑。若是有一日他见到司马防,定会好生盘问一番,听听父亲到底在想些什么。

说刘备强吧,如今已坐拥淮南与大半个河南,手下兵精将广、人才济济,确实是数一数二的诸侯。

说他弱吧,周边强敌环绕,又无险可守,再武德充沛也难免捉襟见肘,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不像李世民,坐拥三秦天险,有望复现秦之霸业。

也不像袁绍,据黄河以北,可坐观天下成败。

可袁绍本人无有一统天下的才干,兼三子争嫡,长期来看必为他人所败。

李世民才冠天下却受制于时势。刘备势力这几天突飞猛涨,可他却始终没能扩张领土。

到底鹿死谁手,司马懿说不准。

所以他想等。

世间没有任何难题是等待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说明在等待的时候时机已然流逝了。

只可惜事已至此,也只能尽心尽力辅佐刘备了。

司马懿摇摇头,不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牢房大门“哐当”一声打开,两名狱卒拖着死狗一般的公孙衍出了牢房。

这几日的审讯下来,公孙衍早已没了人样,浑身上下满是血污,双腿被砸得扭曲变形,甚至不能正常走路

纵使司马懿不来处理他,他也活不了几日。

司马懿毕竟年轻,尚处于攒资历的阶段,干点无所谓的小活倒也正常。

本来这公孙衍已经奄奄一息,谁料经过司马懿身旁时,突然回光返照了,眼眸猛地一亮,沙哑着嗓子说道:“鹰视狼顾,中庭饱满,这小子必不甘屈居于人下。”

有言道:人死为大。公孙衍死到临头了,狱卒们也不忍心再折磨他。听到他说话,便主动停下脚步。

司马懿冷眼看他:“汝何意味?”

公孙衍咧开嘴,干枯的嘴唇被撕裂溢出鲜血:“小子,灭曹操。”

“一定要灭了曹操!”

司马懿不再看他,公孙衍也不再说话。

狱卒继续前进,押送公孙衍至刑场。

待公孙衍死后,几人为其收殓尸体,草草掩埋。

灭曹操是什么意思?司马懿百思不得其解。

怀着一肚子疑惑,他直奔族叔司马错府邸,询问对方其中缘由。

司马错听后,冷哼了一声:“这公孙衍一辈子作恶多端,临了反倒干了一件好事儿。”

司马懿更疑惑了:“是何好事?”

司马错手指司马懿:“就是告诉你一定要灭了曹操!”

“你可知当下玄德公最大的难处在哪?”

司马懿秒答:“四周强敌环绕。”

说完,司马懿突然怔住了。

他凑近司马错,低声道:“您的意思是,曹操手中真的有衣带诏?”

司马错重重地点了点头。

司马懿恍然大悟。

他知道父亲为何一定要让自己在此时进入刘备帐中了。

曹操不知为何得了衣带诏,占据大义。而刘备惯以道义处世,纵使是曹操背弃盟约在前,他在收到衣带诏后也一定会“原谅”对方,扭头对付李世民的。

因此曹操在这场战役中其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可从战略角度讲,刘备周边敌人太多了,能灭一个是一个,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每放过一个敌人,刘备势力灭亡的可能性便会大一分。

这种时候,若能出现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人“证明”这衣带诏是假的,那刘备岂不就能名正言顺地灭了曹操?

“证明”不是帮刘备扩张地盘找借口,而是骗过他,让他相信这衣带诏是假的。

那么谁是这个有足够说服力的人呢?

家族就在司隶的司马家绝对算一个。我司马家都不知皇帝发布了这封诏书,你曹操能收到?

只要能骗过刘备,不管刘备怎么想,那个骗过他的人在刘备的文武心中绝对会一举拥有极高的地位。

一步登天了属于是。

这个机会送到了司马家手中,司马防也该想想哪个族人能抓住这个机会。

答案显而易见,没有比拜师李靖的司马懿更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司马错,则是“证人”。

日后曹操拿出衣带诏,之前一直在长安的司马错直接站出来:“我不知道有这封诏书。”

曹操不炸了吗?

司马懿越想越觉得恐怖。

因为这件事还有一大受益人:李世民!

只要刘备不承认诏书、继续攻打曹操,讨李联盟就组建不起来,他就能继续安心攻略益州。

等刘备灭了曹操,他也该准备好应对关东诸侯了。

也就是说,自己投靠刘备、错叔投靠刘备,甚至可能是父亲与李世民商议的结果!

进而,在司马错说“我不知道有这封诏书”的时候,李世民有可能会配合着逼迫皇帝来一句“朕的确没发布这诏书。”

司马懿告知司马错自己的猜想,得到了对方肯定的回答。

武德(建安)二年七月,年轻气盛的司马懿第一次意识到了全史人物的含金量。

太阳落了又升,又是崭新的一天。

秋收在即,剧县大小文官都忙得脚不着地,就连诸葛亮、拓跋宏这类年轻人也被拽过来处理公务。

倒不是张居正、长孙无忌处理不来,但谁不希望在忙的时候多些人手呢?

“主公。”高颎轻轻推开刘备屋门。

刘备抬头,笑颜如花:“昭玄啊,快请坐。”

高颎有王佐之才,内政、军事、智谋三面开花,又勤勤恳恳、老实本分,刘备喜爱得紧,一直舍不得杀。

后杨坚殒命于淮南,收到消息的高颎终于心灰意冷,不再执着于旧主,转投刘备麾下,被授予左将军府主簿职务。

贺若弼、张须陀二人也一并投降,受命青州校尉。

张须陀提了个要求,希望刘备厚葬杨坚,并妥善安置其家人,刘备应允,张须陀这才改口。

刘备放下笔,柔声问道:“昭玄有何要事?”

高颎拱手道:“城外来了一行人,自称长安使者。张纮似乎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