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在明末奋斗 > 第242章 漕帮的刀子:砸人饭碗,就得亮家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2章 漕帮的刀子:砸人饭碗,就得亮家伙

麦子入仓的第三个满月,漕帮的船第一次在幽州码头动了刀子。

起因是林缚推行的 “军粮直运” 新政。以往军屯的粮食要运到京城,得经过漕帮的手,每吨粮他们要抽三成 “过路费”,这钱换在寻常百姓家,够一家三口嚼用半年。如今新政规定,军粮由士兵直接押运,漕帮的饭碗,算是被砸了个窟窿。

赵虎带着亲兵赶到码头时,地上已经躺了三个受伤的士兵,血混着码头的泥水,糊得满地都是。漕帮的人握着刀站成一排,为首的是个独眼龙,脸上一道刀疤从额头划到下巴,看着就不是善茬。

“姓赵的,” 独眼龙吐了口唾沫,“回去告诉林缚,这漕运的规矩,是祖宗传下来的。他想改规矩,先问问我手里的刀答应不答应!”

赵虎气得手痒,按住腰间的佩刀就要冲上去,却被身后一个老兵拉住了。老兵姓陈,脸上沟壑纵横,看着比军屯的老槐树还沧桑。

“统领,别冲动,” 陈老兵低声说,“这些漕帮的,跟水里的泥鳅似的,滑得很。硬拼要吃亏。”

赵虎瞪了他一眼:“难道就让他们这么欺负咱们的人?”

陈老兵叹了口气:“我儿子以前也在漕帮当纤夫,冬天光着脚在冰水里拉船,脚底板冻得全是裂口,晚上回家,他娘心疼得直掉泪。可漕帮的把头,顿顿有酒有肉。这饭碗,本就不是什么好饭碗,可砸了它,他们是真要拼命的。”

赵虎愣住了。他想起自己老家的爹娘,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冬天手上的冻疮烂得流脓,还得往田里送肥。那时他总觉得,爹娘的辛苦是因为没本事,现在才明白,这世上的营生,大多是拿命换口饭吃。

“那也不能让他们伤人,” 赵虎咬着牙,“你先带受伤的弟兄去治伤,我去禀报大人。”

林缚正在书房看漕运地图,听了赵虎的汇报,手指在地图上敲了敲:“独眼龙叫王奎,以前是运河上的纤夫,因为替弟兄们要工钱,被把头剜了一只眼。后来他杀了把头,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这人虽狠,却护着底下的弟兄。”

赵虎挠挠头:“大人,您怎么连这都知道?”

“要动人家的饭碗,总得知道人家是怎么端起这碗饭的,” 林缚放下地图,“你去告诉王奎,三天后我在码头茶馆等他,有话好好说。”

赵虎瞪大了眼睛:“跟他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派兵把他们抓起来不就完了?”

“抓起来?” 林缚笑了,“运河上漕帮有上万人,你抓得过来?再说了,他们家里也有爹娘要养,有孩子要喂。真把他们逼急了,运河就得断,到时候别说运粮,连漕运的税银都收不上来,受苦的还是百姓。”

赵虎没说话,心里却不怎么服气。他觉得这些漕帮的就是一群泼皮无赖,跟他们讲道理,纯属白费口舌。

三天后,码头茶馆。林缚带着赵虎准时赴约,王奎也来了,带了四个精壮的汉子,个个腰间鼓鼓囊囊,一看就藏着家伙。

“林大人,” 王奎开门见山,“废话我不多说。这三成过路费,我们可以降到两成,不能再少了。弟兄们要吃饭,要养家。”

林缚给他倒了杯茶:“王当家,我给你算笔账。军屯今年产粮五万石,三成就是一万五千石,够五千个士兵吃一年。这些士兵的爹娘,大多在乡下种地,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饱饭。你说,这钱该给你,还是该给他们?”

王奎端起茶杯的手顿住了。他想起自己的老娘,当年为了给他治眼伤,把家里唯一的耕牛都卖了,最后还是没保住那只眼。

“可弟兄们也不容易,” 王奎的声音低了些,“冬天拉船,冻掉脚趾头的都有。他们的爹娘,也等着他们拿钱回家买米下锅。”

“我知道,” 林缚点点头,“所以我不是要砸你们的饭碗,是想给你们换个饭碗。新政规定,漕帮可以参与军粮押运,但要按规矩办事,每吨粮给你们一成运费,够弟兄们体面生活了。”

王奎眼睛一瞪:“一成?打发要饭的呢?”

“一成不少了,” 林缚看着他,“而且我还可以给你们一个活计。军屯要挖灌溉渠,需要大量的石料,从山里运到河边,这活计交给你们,工钱按天算,管饭。”

王奎沉默了。他知道,林缚给的条件已经很优厚了。一成运费虽然比三成少,但稳定,而且挖渠的活计,能让那些老弱病残的弟兄也有口饭吃。

“我得回去跟弟兄们商量商量,” 王奎站起身,“三天后给你答复。”

“可以,” 林缚点点头,“但这三天,不许再伤人。”

王奎没说话,带着人走了。

赵虎看着他们的背影,疑惑地问:“大人,您真相信他们会答应?”

林缚笑了笑:“人活着,谁不想体面点?他们当漕帮,也是没办法。能有安稳的活计,谁愿意提着脑袋过日子?”

三天后,王奎果然来了,身后跟着十几个漕帮的头目。

“林大人,我们答应你的条件,” 王奎说,“但我们有个要求,挖渠的活计,要优先给那些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弟兄。”

林缚点点头:“没问题。”

就这样,漕帮的危机化解了。漕帮的弟兄们开始参与军粮押运和挖渠工程,虽然辛苦,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工钱也能按时拿到手。

赵虎看着那些漕帮的弟兄,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的爹娘,要是他们还活着,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应该会很欣慰吧。

这天,赵虎去工地巡查,看到一个漕帮的汉子,正拿着工钱给家里写信。汉子脸上带着笑容,信里写着:“娘,我现在跟着林大人干活,能吃饱饭,工钱也多,下个月给您寄两匹布,让您做件新衣裳。”

赵虎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汉子抬起头,笑着说:“是啊,托林大人的福,以后再也不用让家里人担心了。”

赵虎看着他,突然明白了林缚的用意。这世上的人,不管是当兵的,还是漕帮的,亦或是种地的,都只是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所谓的规矩,所谓的利益,在家人的笑脸面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工地上,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金光。赵虎看着远处的运河,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更加平静、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此刻,林缚正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天边的晚霞,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推行新政,更是为了让那些像他爹娘一样辛苦的人,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世上,最珍贵的,从来都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家人的平安,是踏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