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一处沿海公路上。
到处都被挖断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雷区,碉堡,壕沟,虽然是临时布置的,但配合汉斯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
而在这时。
只见一个连的麦国士兵,开始突击。
“Sir,yes sir!”
一个个大兵拿着卡宾枪,就向着前方冲去。
一串串子弹扫来,就有士兵中枪倒地。
“医疗兵!”
“救救他!”
“好了好了!”
双方正在阵地上,来回拉锯。
天空中,飞机声隆隆。
飞机来回绞杀,争夺着制空权。
这一波麦国人落于下风,他们是舰载机,而汉斯人是陆地转场过来的飞机。
因此,麦国人并没有制空权,全是飞行员拿命和飞机在拼,来为地面进行掩护,防止汉斯人的飞机,直接俯冲轰炸他们的坦克与士兵。
可以说,这一波,麦国人是很吃亏的。
他们是少有的在没有空中掩护下,进行作战。
然而,麦国人还是一波又一波的冲上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打不通这条生命通道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弹药,失去补给,那时候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
问题他们实在打不动了。
没有飞机优势,没有重火力优势,对方还很顽强。
“该死的,这些汉斯人,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的防线难道还有大漏洞吗?”
众人自然不知道对方是怎么过来的。
想到这里之后,嘤国很郁闷,麦国人更郁闷。
他们只好不停派出飞机,不停攻击汉斯的防线上空。
双方飞机,每天都在进行绞杀。
然而这种交换,显然是汉斯人沾光。
首先就是汉斯的飞机是陆地飞机,有着性能和装甲的优势。
再就是汉斯人对当地部落更加友好,而且更加有欺骗性——他们说自己是来解救他们的。
这样一来,降落的飞行员得救的可能就大大增加。
当地部落之前是被嘤国人统治的。
当然,嘤国人也很精明。
立刻就宣布只要帮助他们抓捕汉斯人,事后就给他们自治。
这就是嘤国人,嘤国人很擅长适应新形式,别看他们高傲无比,该弯腰的时候,就会及时弯腰。
这和汉斯人可不一样。
不过如此一来,反而证明了汉斯人的话。
再加上汉斯人飞行员都是从东线和西线调来的有经验的飞行员,距离近,所以占据了一定优势。
当然这也是因为麦国人还要轰炸鬼子的原因,不然的话,汉斯人是抗不住麦国人的飞机海和航母海的。
因此,汉斯人的战略窗口期很短,在鬼子支持不住之前,如果不能取得战役胜利,占据中部桠洲,那他们就完蛋了。
就这样,嘤国人和麦国人这一次,没有人再想到自己的私利,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发动进攻。
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轰炸。
很多飞机甚至在被击落时,都驾驶着撞向汉斯人的阵地。
不光是鬼子敢这样干,其实麦国人一样敢。
只是麦国人没有成体系地去做,是靠个人勇敢做出来的。
……
只见一处阵地上,几个汉斯人正在那里死守着一处碉堡阵地。
这处碉堡阵地,是临时搭建的,用的土木和石块。
他们正架起一挺重机枪疯狂扫射。
光这一个火力点,就让麦国人留下了十几具尸体。
而麦国人正在冲锋。
他们掩护着一个喷火手。
这喷火器一旦近身,就非常厉害。
它是战争兵器中的,少有的纵深杀伤武器。
所谓纵深,就是指能大面积对付碉堡和坑道。
子弹和炮弹,很难精准打到坑道里面。
但火焰无所谓。
当它攻击坚固工事时,不需要摧毁对方,只要被它靠近了,一道火柱下去,迅速就会把里面的氧气给消耗光,进而让里面的人窒息。
你不出来就是死。
比独气只仁慈一点。
里面的人完全会失去了抵抗能力。
这东西,需要依靠狙击手和机枪手对付。
因此它也是战场上,仇恨度最高的单位之一。
机枪手,甚至炮手,都比不上它。
一旦它出现了,各种敌人的火力点都会优先对它开火。
所以喷火手的死亡率很高,几乎达到了九成。
只有很少的人,及时摧毁了工事,才能活下来。
众多麦国人士兵用自动步枪疯狂地与碉堡对射,自己的机枪也在扫射。
为喷火兵提供支援。
很快这个勇敢的喷火兵,就背着喷火器,准备点火。
“砰”一颗子弹打过来,立刻打在了地上。
那子弹就从他的耳边擦过。
他并没有吓得扑倒在地,而是勇敢地继续点火。
他早知道喷火兵是战场上最受人忌恨的兵。
别的武器打过来之后,还有运气躲一躲,防一防。
唯独喷火兵打过来,就会痛苦窒息而死,或者是被活活烧死。
死都死不痛快。
然而又是几颗子弹打过来,消耗了他最后的勇气。
他直接趴在一个沙坑里,用沙丘掩护自己。
而在这时,他的班长,正用脚踢他。
“快点,乔恩,勇敢起来!”
“你要勇敢,勇敢向前,将那个碉堡给我烧掉!”
“他已经杀了我们10几个人了!”
“你也不想自己的兄弟们,都被它杀了吧!”
乔恩被刺激了。
他奋勇地扛起喷火器,对准几十米外的碉堡就要再次开火。
然而这时,“砰”又一颗子弹精准地打过来。
这一次,他就没有之前的好运。
这颗子弹,正好打到了他背后的喷火器上。
“哐”的一声,一阵大火燃起。
接着就是惨叫。
“啊啊啊!”
众人看得非常痛苦。
有一个狙击手实在看不下去,直接给了他一枪,让他结束了痛苦。
别看喷火手,在电影中非常威风,一道火焰下去,烧出几十米长。
那是建立在麦国人拥有绝对的炮火优势,已经封锁了鬼子坑道的出口,让鬼子无法进行还击的基础上。
凡是拿这东西去攻击,还有反击能力的阵地,那就要付出重大伤亡。
基本上就是一次性的。
也就是说,你只有一次点火喷射火焰的机会。
下一次,对方的机枪手,步枪手,还有狙击手都会打你。
实际上,当喷火手出现在战场上,就会优先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威力大,但它还是不能承担主攻任务。
担任主攻的还是坦克与重炮加步兵,再加飞机。
喷火手本身太脆弱了,目标又太明显。
那么大一个燃料罐,眼睛只要不瞎就能明显看见。
而且和别人的区别很大。
就这样,双方正在拼死决战。
一次次攻势,此起彼伏,人们爆发着最后的力量。
这些士兵们为了陌生的目标,正在奋勇厮杀。
在龙汉人看来,明明他们都吃得很好,过得很好,仅仅为了那些额外的利益,所谓的市场、原料产地而进行互相厮杀。
那些陌生的士兵们,甚至要用石头都要杀死对方。
他们都想要拿下阵地。
这些事情,在许多刚刚吃饱的龙汉人看来,其实是很无所谓的。
一个麦国班长大吼一声,“乔恩!”
他端起一把机枪,冲着对方的碉堡扫射。
子弹飞速地扑向对面。
只是不多久,他也步了后尘。
一个汉斯狙击手将他打死在沙丘上。
在前线,汉斯人的狙击手很多。
鬼子的特等射手同样多,但是为什么鬼子对付不了喷火兵呢?
经常能看到一些战地录像,鬼子的坑道,被麦国人烧得很凄惨。
原因很简单。
鬼子缺少空中掩护和地面火力。
自己藏在坑道里,缺少视野。
很容易被压制住,进而导致喷火手靠近。
而汉斯如今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空中他们甚至还占有一点优势。
地面上的火力也足够。
狙击手的子弹足够。
这和鬼子不一样。
鬼子连分给狙击手的子弹都不够。
现在汉斯人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孤立无援,必须死守。
他们要面临前后的夹击。
如果没有空军的支援,他们早就完蛋了。
而现在,麦国人就是一个碉堡接着一个碉堡的夺取。
有人会说,为什么后勤不直接从沙漠中走。
原因很简单,那些运输后勤物资的车辆,没有办法在沙子中行进。
当然麦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在进攻的时候,也同时花钱雇佣当地向导,试图从沙漠中找出一条路来。
但是这注定很难。
而且很花费时间。
毕竟建立一条可靠的通道,是很不容易。
然而运河防线每天都在遭受猛烈的攻击,需要消耗大量物资才能防守得住。
双方就在经受着一场东线战争的烈度。
麦国人也是第一次面对势均力敌的敌人。
鬼子虽然勇悍,但火力差太多了。
麦国人虽然感到棘手,但并没有觉得不可战胜。
仅仅半年多时间,就靠着情报优势扳回了局面。
而现在他们是面临巅峰期的汉斯兵。
当下,就遭受到了重大损失。
几乎每前进十米,都要损失一个排。
进攻一公里,就要损失一个团。
他们仅仅降了一个师,才一万多人。
这样下去,已经损失过半了。
以至于后来都是嘤国人组织着殖民地皲队在发动进攻。
但是这也是无济于事。
他们千辛万苦,才攻下汉斯人一个碉堡。
然而汉斯人立刻就会派兵再把碉堡给抢回来。
双方就这样来回绞杀着。
凡尔赛的绞肉机,再一次在异国他乡上演。
这主要是任何一方都没有掌握空中优势。
他们的装甲优势也是势均力敌。
麦国人和汉斯人的坦克,在沙漠中互相拼杀。
加上反坦克武器越来越多,以至于难以攻破对方的防线。
而汉斯人也不能让麦国人把自己的阵地撕开。
一旦被撕开,他们就守不住了。
麦国人着急了。
他们将所有炮火都倾泻出来。
坏消息就是麦国人这次的飞机和坦克不够多,而且必须要长途运输。
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反而是汉斯人准备了充足的飞机和坦克。
就这样,汉斯人坚守阵地,卡死了运河防线的后勤通道。
一个装甲师被打到只剩下一个团。
然而这个时候,运河防线也已经弹尽了。
粮食倒是没有断绝。
随着一天一天过去,麦国人和嘤国人彻底着急了。
他们弹药消耗得太快了。
毕竟打惯了奢侈战斗,麦国人消耗弹药起来都是“论吨”来说的。
而弹尽粮绝的事,对麦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但此时,他们的手里弹药只有很少了。
这只够他们发起一两次反击。
“把弹药集中起来,每个人一次只允许打五发子弹!”
“要减少子弹的消耗!”
上司们总算发出了这样的命令。
其实在齐辉看来,麦国人的局面并不糟糕。
即便失去了运河防线,也不要紧。
只要能够将地海的制空权拿下来,汉斯人想要运输石油过去,还是很难的。
毕竟他们不能从中立国运送,只能走海上。
而海上,麦国人和嘤国人仍然掌握着足够的优势。
最多就是与汉斯人进行空中整体战。
然而此时,麦国人却是惊慌了。
大西洋舰队司令,感到了棘手。
他立刻命人组织起足足20万人的远征军。
他们从麦国的东海岸港口,向着嘤国人那里运去。
问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做出最差的打算。
他们只能先派出空降兵,试图挽回局面。
这一次,还是将轰炸机当成运输机来用。
随着嘤国人冲击了一次又一次,但是仍然冲不破敌人的阵地。
麦国人终于绝望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敌人阵地竟然如此坚固。
在失去飞机和炮火的支持后,他们竟然打不动汉斯人的阵地。
这样下去,运河防线的友军,必然是死路一条。
除了投降,还能怎么办?
两天后。
运河防线上,打出了白旗。
缺少弹药和麦国人和嘤国人,不得不选择投降。
足足15万的嘤国人,其实只是战死了两万多人,负伤两万人,剩下的十来万人,就在防线司令的指挥下,向汉斯人投降了。
其实这也是因为汉斯对嘤国和麦国人的俘虏相对比较好。
这才能让他们这样干脆投降。
如果对面是鬼子,他们绝对不会投降,宁可自己四散逃入沙漠,或者用飞机尽量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