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478章 处于劣势时的战略战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8章 处于劣势时的战略战术

朱慈烺收到电报之后。

立刻回电李定国,同意他立刻安排朱和宇返回大明本土。

因为李定国考虑的是对的。

朱和宇在那边待了一段时间,先后执行了好几次任务。

已经起到了足够的历练作用,那就没必要继续留在战场上冒险了。

同时朱慈烺看着最新传回来的战报,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双方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太大了。

有着高级文明暗中支持的印第安人,面对明朝大军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按照这种情况还有必要继续打下去吗?

直接放弃的话又不甘心。

后面他就召来了孙传庭和周文斌等人。

在御书房里面仔细讨论了一番。

最终他们决定放弃印第安大陆。

但这不是直接撤走,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现在只能让第16兵团和第二十四兵团的士,以生命为代价去试探敌人的战斗力。

因为他们现在对敌人的了解还是太少。

那就只能想办法尽量去跟敌人争斗,跟敌人好好的血拼几场。

这样才能摸清楚敌人各方面的情况,尽量找出敌人的弱点和破绽。

战争打的最终是人。

朱慈烺不相信那些落后蒙昧的印第安人。

在得到了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科技知识之后,就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完成彻底的蜕变。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很多事情一旦形成了习惯和本能之后,那是非常难以改变的。

而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太好了。

他们的人口比起大明本土来说,人口密度差了n多倍。

并且那边到处都是平原或者是山林湖泊。

也就是说他们随便种点东西,随便采摘野果,打点猎物。

那就足以让他们活得很好了。

不像大明本土的子民一样,千百年来时刻遭受着饥饿与死亡的威胁。

为了能够活下去,可以爆发出超乎想象的爆发力。

并且拥有最顶级的耐力和创造性。

而不是生活在安逸的环境里边不思进取。

真到了生死相拼的时候。

朱慈烺相信明朝大军的将士们,在爆发力,耐力和战斗意志方面。

绝对是远胜过敌人的。

所以武器装备之间的差距,并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除非是一方能够彻底的碾压另一方。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之下。

朱慈烺让人给前线的部队下达命令。

第一,毛承斗第7舰队和郑芝龙第8舰队,由舰队指挥官带领着一部分战舰和战船,留在印第安大陆,继续配合陆军作战。

第七舰队的副指挥官郑芝报豹,第八舰队副指挥官董义峰。

则是率领剩下的战船战舰和大量的运输船,把印第安大陆的非战斗人员全部撤回来。

金银财宝还有各种多余的物资,能带回来的也全都带回来。

至于粮草的话,则是留给第十六兵团和第二十四兵团。

第二、青龙兵团派出5万兵力,准备在印第安大陆展开长期斗争。

前往印第安大陆配合作战。

第十六和第24兵团加起来,就有差不多27万人。

毛承斗和郑芝龙率领的水师部队,加起来也有6万人左右。

再加上青龙兵团的5万人,那总共就是38万多的兵力。

朱慈烺给这30多万将士的命令,是直接化成为零,以百户或千户为单位作战单位。

想尽一切办法跟敌人誓死周旋。

尽量找出敌人的破绽和弱点,并想尽办法缴获敌人的各种武器装备。

总体的作战方针就是16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第三点,明确地告诉所有出战的将士们,除了武器弹药和粮草之外,他们不会有任何一个兵力的支援。

但是他们至少要坚持半年以上的时间,最多的话也不会超过一年。

等到了合适的时间点,或者是他们摸清楚了敌人的情况。

那才会让他们撤离印第安大陆。

这叫以诚待人。

朱慈烺相信绝大部分的将士们,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因为战场逃兵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第四,除了亚马逊丛林深处的敌人之外,让所有将士们对印第安三大文明发起进攻。

并且告诉将士们,战争是一切罪恶的总和,为了保护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也是为了保护他们身后的大明帝国。

在战场上可以使用一切必要和有效的手段。

因为这场战争将会非常的残酷,那就不择手段地去想办法在战场上活下来。

第五,所有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士都可以进大明忠烈祠,抚恤金翻倍,其家人和后代也会受到优先照顾。

第六是要时刻小心西盟的动向,千万不能相信西盟的任何一个将士。

因为那些家伙时都可能会调转枪口。

所以只要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不用有任何顾忌、直接出手即可。

这几条命令给前线将士解决了后顾之忧,也给他们指明了作战的大方向,还有需要完成的各种任务。

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时限和希望。

命令传达到李定国,胡兴仁,毛承斗和郑芝龙的手上,他们立刻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年纪比较大的李定国和郑芝龙,那都是绝对的战场老手了。

在接到命令之后,他们立刻就有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不就是打游击战吗?

他们熟悉得很……

比较年轻的胡兴仁和毛承斗,前者是孤儿营出身,并且在海盗当中混过很长时间。

在战场上手段多端,花样百出,从来不讲什么死板的规矩。

后者那可是毛文龙的儿子。

虽然在毛文龙死的时候他还小,但是毛文龙的各种事迹他都很清楚。

而毛文龙本身就是一个游击战的行家。

所以大明朝廷这次选择的几位将领,那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因此、在朝廷的命令传达过去之后。

印第安大陆的战争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