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482章 大臣震惊、太子监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2章 大臣震惊、太子监国

文武大臣被狠狠的震惊了一把。

很多人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朱慈烺悠悠说道:“大明正在研究制造的大杀器,绝对能达到朕刚才说的那种威力。还有从敌人的武器装备水平来看,他们很可能还有着更大威力的大杀器。

现在看似在前线的将士们,已经逐步扳回了劣势。而当敌人发现战况对他们不利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会动用那些大杀器了!”

孙传庭:“陛下,前线的将士们藏在地下基地里面也没用吗?”

顾炎武:“是呀!南印地安大陆地形复杂,将士们所在的地区更是山高林密,现在很多将士的秘密基地,就是地下深处的溶洞里边。

那种大威力的武器,就算能将地表的一切夷为平地,地下深处的话怕是没办法吧,难道还能钻进地下去不成?”

“呵呵!”朱慈烺无奈的笑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没用,大杀器之所以称为大杀器,不仅仅是威力非常恐怖。其爆炸之后残留下来的能量,完全能够置人于死地。

并且那不是短时间的事情,大杀器爆炸的中心地带,很可能在一二十年之内都不适合人类踏足。至于钻地炸弹的话,这个我们也正在研究制造,目前已经有了不错的进展……”

文武大臣直接麻了!

无论是能够钻地的炸弹,还是一炮灭一城的大杀器。

这都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同时他们也真的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敌人很可能有着比这更先进,更恐怖的武器装备。

照这么说的话还打个毛啊?

那岂不是不管怎么打,大明帝国都是生机渺茫?

这让他们从心底深处,升起了一股无力感!

因为这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啊!

当他们看着天武皇帝朱慈烺很平静、也很淡定。

这才没让他们陷入绝望的深渊。

黄宗羲打破沉默问道:“臣看皇上胸有成竹,敢问陛下,是不是从敌人手上缴获的各种武器装备,破解仿造工作有了重大进展?”

这话让文武大臣听得精神一振。

方以智:“对呀!敌人的枪炮我们都缴获了不少,还有敌人那种特别先进的飞行器,将士们先后也缴获了两架比较完整的。

只要能将其彻底的破解并进行仿造,那我们就能缩小跟敌人之间的差距,进入陛下所说的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王夫之:“陛下当真是高瞻远瞩,在多年之前就开始培养数理化,工程、机械制造等各方面的人才。有了那么多的人才作为基础,我们才能破解并仿照敌人的东西。

否则只怕东西摆在眼前,都没有人能够搞明白那是什么!臣对陛下的敬仰与敬佩之情,如那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朱舜水:“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其他人也跟着说道:“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

看着大明朝廷的这些重臣。

全部都又振奋起来了。

朱慈烺却在心里面苦笑了一下,其实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

所以他今天还要跟文武大臣讨论另一个事情。

——那就是天武皇帝准备让太子监国,他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军工生产上。

虽然朱慈烺上一辈子只是个文科生。

对于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内容,还有军工生产科研等等。

基本上就等同于小白。

但是在他穿越过来之后,悟性和记忆力好得超乎想象。

并且这些年他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

特别是在得知有另一个穿越者存在之后。

朱慈烺就更加刻苦地学习理工知识了,《永乐大典》里边相关的内容,他都已经全部看了几遍了。

最新的科研成果他都会关注,并且会研究那些详细的资料。

现在大明的科研带头人宋应星,年纪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不济。

加上形势所迫,局势对大明非常不利。

目前来看只有朱慈烺自己顶上去,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朱慈烺说道:“众爱卿既然已经明白,那就按照刚才的方案来办,让前线的将士们赶紧撤退,否则迟恐不及!”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朱慈烺:“除了这个事情之外,朕准备让太子监国,望各位爱卿尽心辅佐太子,掌控好大明的前行方向。

朕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是哪一个会先到来?虽然现在的局势看起来还好,但是谁也不确定敌人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就使用了大杀器?”

文武大臣再次吃了一惊。

今天真的是大事不断!

虽然天武皇帝说得很有道理。

因为文武大臣的心目之中,天武皇帝朱慈烺就是无所不能的全才。

这20年来、大明帝国造就了太多的奇迹。

比如最开始的蒸汽机,还有火车与铁路。

那些东西出现在世人眼前的时候,立刻引起了朝堂上下的轰动。

还有后面搞出来的机枪步枪和大炮,以及坦克飞机和电力等等。

每一次每一样都足以震撼世人。

而在所有奇迹的背后都有着天武皇帝的影子。

所以天武皇帝去带着人搞科研,搞军工生产是最合适的,这也是对大明最为有利的方案。

问题是没有了天武皇帝这个带头人的话。

文武大臣立刻感觉有点底气不足,像是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大理寺卿何佳杰出列说道:“陛下此举利国利民,臣实在是没有不支持陛下的理由。只是如果遇到了难以决断之事,到时还得由陛下定夺才行。”

袁复松:“何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周文斌:“臣附议。”

孙传庭等人也说道:“臣等附议……”

朱慈烺点点头:“好,事情就此定下,另外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手,要多注意西盟那边的动向。”

锦衣卫指挥使刘明志:“微臣遵旨。”

孙传庭问道:“陛下认为西盟那边,在近期可能会有重大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