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依旧繁盛,却面临着科技滞后、海外势力窥探的新挑战。他自幼研读《靖世典章》,亦对海外传来的奇技淫巧充满好奇,登基之初便下旨扩建工部,设立 “格致院”,广招天下能工巧匠与懂西学的人才,专门研究改良器械与探索新知。
格致院成立之初,便迎来了首个难题 —— 江南漕运。彼时江南粮草通过运河运往京城,船只仍靠人力拉纤,效率低下且时常因河道淤塞延误。顾珩亲自前往格致院,与工匠们一同研讨。有位曾随海外船队归来的工匠提议:“陛下,可仿西洋水轮之法,造‘漕运水车’,借水流之力推动船只前行,再辅以清淤器械,定能提升效率。” 顾珩大喜,当即拨付专款,命工匠们全力研发。
历经半年攻关,漕运水车与水力清淤船终于制成。水车安装在船尾,借运河水流驱动齿轮,带动船桨转动,船只行驶速度较以往提升近一倍;清淤船则装有旋转铁爪,能将河底淤泥挖起,倒入船舱运走。顾珩亲自到运河边视察,看着满载粮草的船只无需人力拉纤便能平稳前行,清淤船在河道中高效作业,他对身边的工部尚书笑道:“科技之力,竟能如此改变民生。往后,格致院的投入,绝不能省。”
漕运难题解决后,顾珩又将目光投向了军事。海外倭寇时常袭扰东南沿海,他们船只小巧灵活,擅长近战突袭,官军的大型战船难以应对。顾珩命格致院与兵部联合研发新型战船,要求兼顾速度与火力。工匠们借鉴倭寇船只的灵活性,缩小战船体型,同时在船舷两侧安装改良后的火炮 —— 这种火炮采用铸铁炮管,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还能快速装填。
新型战船投入使用后,官军在沿海布防。某次倭寇来犯,官军战船凭借灵活的走位与强大的火力,将倭寇船队打得落花流水,俘获战船十余艘,斩杀倭寇数百人。经此一役,倭寇再也不敢轻易袭扰新靖沿海,东南海防得以稳固。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顾珩也未曾忽视文化交流。他深知,盛世不仅要国力强盛,更要文化繁荣。顾珩下令扩大文渊阁规模,不仅收纳中原典籍,还派人收集海外各国的书籍,组织学者翻译成汉文。他还在长安开设 “万国馆”,邀请海外使者与学者在此居住、讲学,中原学子与海外人士时常在此探讨学术、交流文化。
有位来自大秦的学者,带来了天文历法与几何算术,顾珩对此十分感兴趣,命人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册,在格致院与官学中推广。中原的造纸术与印刷术,也通过万国馆传到海外,帮助许多国家解决了典籍传承的难题。文化的双向交流,不仅提升了新靖王朝的国际影响力,也让中原文化吸收了海外文化的精华,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西南边境的吐蕃部落,因气候变迁导致草场退化,粮食减产,开始频繁袭扰新靖边境。吐蕃骑兵骁勇善战,且熟悉山地地形,官军几次反击都未能彻底击退他们。顾珩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派大军征讨,有人则建议安抚。
顾珩沉思良久,说道:“吐蕃袭扰,根源在于生计艰难。若一味征讨,只会加深仇恨;若只知安抚,又恐他们得寸进尺。朕以为,当双管齐下 —— 一方面派大军驻守边境,震慑吐蕃;另一方面,派使者前往吐蕃,提出援助他们发展农业,教他们种植耐寒的作物,帮他们修建水利设施,解决粮食问题。”
众大臣纷纷赞同。顾珩任命户部侍郎张谦为使者,前往吐蕃。张谦抵达吐蕃后,向吐蕃赞普阐述了顾珩的提议。赞普起初心存疑虑,但看到新靖王朝带来的作物种子与水利图纸,又得知新靖官军已在边境布防,深知与新靖为敌没有好下场,最终同意与新靖结盟。
随后,新靖的农官与工匠前往吐蕃,教当地百姓种植青稞、土豆等耐寒作物,帮他们修建蓄水池与灌溉水渠。次年,吐蕃粮食丰收,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再也没有袭扰新靖边境。两国还开通了边境贸易,中原的丝绸、茶叶与吐蕃的马匹、皮毛互通有无,边境呈现出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
时光荏苒,顾珩在位已二十余年。在他的治理下,新靖王朝的科技、军事、文化、经济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安定祥和。顾珩晚年时,将皇位传给了太子顾曜。他在传位诏书中写道:“朕承先祖之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今将江山交予你,望你谨记‘以民为本,创新求进’,守好这百年盛世,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顾曜登基后,继承了顾珩的治国理念,继续推动科技发展与文化交流。他命格致院研发出更先进的纺织机,提高了丝绸与棉布的产量;还派船队再次远航,抵达了更远的西洋诸国,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
这年清明,顾曜带着皇子来到皇家宗祠,祭拜历代先帝。看着顾云芷、顾承宇、顾明轩、天佑、顾景、顾珩等先帝的画像,顾曜神情庄重地对皇子说:“先祖们用一生守护这江山,才有了今日的盛世。你要记住,身为顾氏子孙,肩上扛着的是百姓的期盼与王朝的未来。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祖辈的教诲,不能辜负天下的信任。”
皇子重重点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先祖的画像。宗祠外,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新靖王朝的故事,在顾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而这盛世的荣光,也将如同长河般,绵延不绝,照亮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顾曜携皇子立于靖世丰碑下,指尖抚过 “以民为天” 四字,耳畔似响起祖辈们的叮咛 —— 新靖的盛世,终在代代守护中,成了跨越千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