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的话,果真?”折可大深吸一口气,语气复杂,“梁山,果真占了辽国三道之地?为何,我等不知?”
吴用放下羽扇,神色凝重:“朝廷那些官员什么德行,折将军不知道?”
他站起身,走到折可大面前,拱手行礼:“那些官员,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前程!有利的,他们才能说上几句,出了篓子,谁敢往上报?直到保不住火了,兜不住了,才会把黑锅甩出去!上京道,东京道,辽东,高丽,和大宋那些官员有关系?”
折可大看着吴用,摇了摇头。
“着啊!”吴用笑着转身,羽扇点在地图上,“便是我梁山占了辽国全境,谁关心?”
折可大低下头,“我还有一个顾虑。梁山是只要我折可大,还是要我折家军?”
吴用闻言,笑道:“折将军是想为麾下的西军谋个前程?”
折可大讪笑,“那些老兄弟随我南征北战,之前我说过,要带他们回家,结果,大半都埋骨江南……如今跟着我守温州的兄弟,不多了啊……”
“自然是可以!”吴用笑道,“我家郎君起家的家底,其中便有不少躲在少华山的西军老兵!”
折可大抬起头,看向吴用,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多了一丝信任,“那不知道吴先生怎么安排我等?”
“这需要郎君亲自安排,吴用如何敢越俎代庖?”
“郎君?”折可大皱眉,看了一眼吴用,“那方腊如今立国了,王英和田虎都已经称王,田虎更是大言不惭的称了唐王,怎么,你家‘郎君’还只是‘郎君’?”
“这……”吴用苦笑道,“我等也在找机会,劝进郎君!不若,折将军……”
燕云,南京道析津府的皇宫内,处处透着喜庆的气息。
朱红的宫墙上悬挂着彩绸,殿外的广场上的青石板被扫洒干净,宫女与太监们穿梭忙碌,将鎏金的礼器、绸缎的坐垫一一摆放在紫宸殿内。
三日前,萧普贤女击退天祚帝南征大军的消息传遍燕云,如今,她要在此举行庆功大典,论功行赏,以稳固南京道的统治。
御书房内,萧普贤女身着银纹凤袍,正对着一份功臣名单细细斟酌。
案上的名单墨迹未干,最顶端赫然写着“耶律大石”“耶律得重”“耶律宗雷”等名字,每个人名后都标注着战功,耶律大石守住了析津府粮草,又在率军在野狼谷设伏,击溃天祚帝主力;耶律得重截断辽军粮道,逼退天祚帝残部;耶律宗雷兄弟则死守析津府城门,斩杀辽军将领三人。
“太后,庆典的仪仗已准备妥当,各部首领与功臣也已在殿外等候。”耶律察割躬身禀报,语气中难掩兴奋,“如今南京道百姓齐呼万岁,各部落纷纷上表归附,正是太后论功行赏、凝聚人心的好时机。”
萧普贤女放下毛笔,目光望向窗外。
自天祚帝统治以来,燕云地区饱受战乱与苛捐杂税之苦,如今击退天祚帝,终于迎来了安稳的日子。
“传哀家旨意,庆功大典开始。”萧普贤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凤袍的衣襟,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此次封赏,不仅要表彰功臣,更要让燕云百姓知道,只要为南京道效力,无论出身高低,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紫宸殿内,文武百官与各部落首领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热烈。萧普贤女坐在殿中的凤椅上,目光扫过下方的功臣们,首先落在了耶律大石身上。
“耶律大石听封!”萧普贤女的声音清亮,透过大殿的梁柱回荡开来。
耶律大石身着朝服,大步出列,单膝跪地:“臣在!”
“你战功为首,率军在野狼谷设伏,击溃天祚帝五万大军,斩杀辽军将领十余人,为击退南征立下首功。”萧普贤女缓缓说道,“哀家封你为‘北院大王’,赐爵‘兰陵郡王’,赏金银千两、绸缎百匹,食邑万户!”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叹。
北院大王是辽国的最高官职之一,负责掌管南京道的军政大权,而兰陵郡王更是亲王级别的爵位,这等封赏,在南京道建立以来尚属首次。
耶律大石心中激动,却依旧保持着沉稳,叩首道:“臣谢太后恩典!臣定当竭尽所能,守护南京道,不负太后信任!”
萧普贤女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耶律得重:“耶律得重听封!你率军截断天祚帝粮道,逼退天祚帝残部,功劳卓着。朕封你为‘南院枢密使’,官升三级,赏金银五百两、绸缎五十匹,食邑五千户!”
耶律得重连忙出列跪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臣谢太后恩典!臣愿为南京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接下来,萧普贤女又对耶律宗雷兄弟进行了封赏。耶律宗雷因死守城门、斩杀辽军将领,被封为 “殿前都点检”,官升三级,赏金银三百两;其弟耶律宗电、耶律宗风也分别被封为 “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都虞候”,各升三级,赏赐颇丰。
除了这些核心功臣,萧普贤女还对此次战役中立下战功的普通士兵与百姓进行了表彰。
她下令,凡在战役中战死的士兵,凡协助义军运送粮草、传递情报的百姓,每户赏粮食十石、布匹两匹。
“太后英明!”殿内的文武百官与部落首领纷纷跪倒在地,高声欢呼。
百姓们在殿外听到封赏的消息,也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震得殿宇的瓦片都微微颤动。
庆功大典结束后,萧普贤女留下耶律大石、耶律得重等核心功臣,在御书房召开议事会议。
“今日封赏,诸位卿家可有异议?”萧普贤女率先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耶律得重躬身说道:“太后封赏公正,臣等无异议。只是……封耶律大石为兰陵郡王,掌管南京道军政大权,是否会引起其他部落的不满?比如说,奚族?”
萧普贤女微微一笑:“朕正是要让各部落看到,只要有能力、有功劳,无论出身,都能得到重用。耶律大石不仅战功卓着,更精通兵法与外交,让他掌管军政,才能更好地应对金国和梁山的威胁。”
耶律大石也说道:“太后放心,臣定会与各部落首领搞好关系,共同守护南京道。如今天祚帝已退,西京大同为女真所占领,梁山在在中京道和宋室河东两路对我南京道虎视眈眈……”
“报!”
“何事?”
“梁山大军,已经渡过界河!”